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黑色星期五「歪風」吹至英國

熟悉美國文化或留意西方財經新聞的人,應該知道「黑色星期五」,除了13號星期五外,還可以指美國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的全美零售業減價日子。這種減價風潮今年正式登陸英國,很多英國人都學了美國人,在27日深夜便通宵在商店外排隊,等候購物,以便宜價錢購得心儀商品。

不過,「好學唔學」,除了減價,英國人連為了減價貨品而大打出手的風氣也沾染了,又或者如上面照片中,好像災民搶救濟品一樣(照片來自BBC),如果不說,還以為是美國的情況。



循例解釋一下「黑色星期五」:美國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假期,大家都會一家團聚,重要程度媲美、甚至超越聖誕節,商店一般會在那天休業,以便東主和僱員回家「過節」,而商店一般會在翌日減價促銷,一方面因為仍有假日氣氛,大家有心情購物,而且11月底離聖誕節只餘不足1個月,是時候購買聖誕禮物。有個說法,說商店可能全年累積都在虧本,但這一天的生意額多到可以回本並賬面賺錢,即會計簿上由見紅變見黑,所以稱為「黑色星期五」。

感恩節是北美洲的傳統(甚至加拿大跟美國的感恩節都是不同日子),「黑色星期五」一向是美國的零售旺季。不過,就像萬聖節也在商家的推動下,由西方(或只是北美?)變成全球節日(當然,很難理解為何會「慶祝」「鬼節」--為何沒有人在農曆七月十四「慶祝」??),商家、特別是美國的跨國零售公司,也開始把黑色星期五推介到全球。在英國,大家推銷為「來早了的聖誕節」。

刻意在英國推銷黑色星期五,其實很奇怪,因為這幾天都是正常上班日。普遍的說法是,最早在英國引入黑色星期五的是美國網購公司亞馬遜,2010年推出,因為反正他們在美國網站都有做黑色星期五促銷,英國版也做,不會有太多額外成本。之後,陸續有實體商店也引入,今年幾乎全部主要零售連鎖集團都有做,由超市Tesco、Asda,到服裝零售商馬莎,或是電子產品商店Dixons和Argos等,全部都有黑色星期五促銷。

美國人在黑色星期五搶購貨物而不理儀態,時有所聞,幾年前試過群眾人踩人踩死人。今年英國的秩序都很混亂,包括:Tesco有電視機跌下來弄傷一名女子;有一些人在推撞時弄傷;有顧客互相打鬥而被捕;有顧客打店員被捕;有大批顧客在店員表示特價貨品已售清後仍拒絕離開;一些商店要關門一段時間,因為人太多。

倫敦、曼徹斯特等全英多個大城市的超越都有報警,尋求警察協助,弄得警察極度不滿,批評商店應該一早增加保安人手,而不應用納稅人付款的警察代為做商店保安。

除了實體店,網店也混亂,很多英國零售公司的網站都流量急增而當機,因為很多人凌晨就上網想搶購限量特價貨品。

黑色星期五究竟有多受歡迎呢?Asda說,開門首小時,全國賣出逾8000部電視,首2小時賣出逾1萬部平板電腦。歐洲Visa預測,在28日星期五,平均每分鐘就有36萬鎊(437萬港元/1747萬新台幣/346萬人民幣)的營業額,由28日至12月1日星期一整個促銷估計會有10億鎊(121億港元/485億新台幣/96億人民幣)營業額。

順便介紹:預測期至12月1日,因為黑色星期五後的星期一稱為「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是美國另一個年底零售促銷日子。大概10年前,甚至是現在,美國不少地方的網絡速度是較慢,在家中網購其實很麻煩,因此在感恩節、黑色星期五(雖然不是假期,但很多公司都會放假)至之後的週六、日,美國人不會網購,他們會在之後的星期一才開始在網上為聖誕節購物。英國分析員其實認為,12月1日的營業額才是最高。

當然,營業額不能看一、兩天的,始終這幾天的購物很多是為聖誕節準備,因此如果最終英國消費者把原本在12月才進行的購物提前至這幾天,拖累了12月的銷情,那就得不償失。究竟黑色星期五有沒有用,最終要看整個聖誕節購物旺季(11和12月)的營業額,才可作準。

留言

  1. 和美國不過一界之隔的加拿大曾試圖搞「黑色星期五」,結果冇乜效,部份因為我們有自己的促銷日「節禮日」Boxing Day(十二月廿六日),公眾一向都覺得節禮日價錢更廉宜,所以黑色星期五到最後都不過係gimmick。

    (加拿大感恩節在十月第二個星期一,一九五七年作實的)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