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獨派」首當比利時閣揆 領導「亞利桑那5黨聯盟」

比利時周五達成組閣協議, 首度由「荷語族群民族主義」/「獨派」勢力擔任首相 ,新法蘭德聯盟(N-VA)的黨魁 Bart De Wever 出任首相,他將領導「亞利桑那五黨聯盟政府」,除了N-VA,新內閣還將包括荷語法蘭德區(Vlaanderen)2個政黨——左翼的前進黨(Vooruit)和右派的基民黨(cd&v),以及法語華隆區(Wallonie)的2個中間派政黨改革運動(MR)和盡責黨(Les Engagés)。

Google議案-兼寫容克出線的意義(三)

歐洲議會通過了議案,要求保障歐洲單一數碼市場下的消費者權益,其中最具爭議的條款是議案中的第10條,當中呼籲歐盟執委會考慮「把搜尋引擎由其他商業活動分拆出來」。儘管議案沒有提及任何公司,但Google佔歐洲搜尋市場達九成以上,因此這條款明顯為Google度身訂造。

這條議案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如果涉及實質法律效力,相關提案要由歐委會啟動,因此歐洲議會是沒有權力要求Google分拆。重要的是,歐洲議會議員作出歷來最強的政治表態,要求歐委會就已爭拗4年的Google壟斷案作出強而有力的決定。

在此先不談Google與歐洲的恩恩怨怨--實在太多,而且一定拖延甚久,日後很多機會再寫--反而借此機會完成「容克出線的意義」最後一篇:歐委會政治化。而最能說明此點,以及引伸出來的問題,就是新一任競爭專員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上面圖片來自歐洲議會網站影片)。



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任歐委會主席的歷史意義,第一篇談及歐盟會否聯邦化,第二篇談及各成員國之間及成員國和歐盟的關係,兩者都是傾向從權力在歐盟機關與成員國政府之間分佈的角度看。然而,無論歐盟變成更聯邦還是變回更像國際組織,無論全部成員國同一步伐融合還是出現不同融合步伐,容克接任歐委會,歐委會的角色和運作都會有很大變化。

必須先說明歐委會的歷史。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甚至追溯到最初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當時成員國上繳的權力還比較少,涉及的政策比較簡單,例ECSC只是代成員國管理煤鋼資源,歐洲經濟共同體就是逐步將各項經濟領域開放。歐盟執委會(EC)或是ECSC年代的「高級權力組織」(High Authority)角色較多是仲裁,以及執行條約已定下的政策,並在落實政策時保護較小的成員國的利益,以免由大國如德國和法國處理的話,會偏袒大國。

記得當時讀歐盟政治時,一個比較是美國政治。美國政治學ABC,是將會隨總統換屆的政府的部份,例如白宮,以及由政治任命官員領導的各部,跟一些監管機關如疾控中心CDC、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等一類聯邦機關,是分得很清楚的,一些只需「按本子辦事」、純粹依照法例來作出的批核工作,在美國是不會由「部」(如國務院、商務部)來決定,會有另一個機關處理,以示獨立,不受政治影響。

不過,這在歐盟卻不是那麼分得開。最明顯的例子是競爭專員。美國以至全球所有地方的反壟斷決策,都由一個獨立於政治任命官員的機關作出,惟獨是歐盟由競爭專員處理,由他/她向由歐盟各專員組成、類似「內閣」的歐委會「college」提交建議,最後由專員開會時決定是否通過。

這亦回到、亦反映上述提及,歐委會的獨立仲裁角色和特質。然而,容克成為首個由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勝出的黨團推舉,他以及他所領導的歐委會college,就必然是反映勝出黨團歐洲人民黨(EPP),以及在議會表決中支持他們的其他政團的政治理念。因此,在根本上,競爭專員也要受政治影響--儘管這個職位的工作其實完全沒有「政治工作」,例如政策決策(當然,很多所謂「獨立」的決定如反壟斷,相關官員會有政治考慮,例如民情和政府反彈)。

令歐委會更政治化的是容克對各專員的分工安排,因為現在有了「統籌型副主席」,而競爭專員亦同樣被分配到一些project team,會跟一些副主席合作。以Google反壟斷案為例,韋斯塔格同時參與歐委會有關發展數碼市場的工作,那麼,如果歐盟最終拍板,認為要鼓勵數碼市場中的中小企,外界如何相信韋斯塔格處理Google案時,不會有這個考慮呢?

因此,除了歐盟本身的未來有變外,歐盟執委會的角色和運作相信都將有重大變大。我認為,隨著歐委會越來越變得更像一個國家政府的內閣下,當中一些功能,例如競爭,可能要分拆出去,由另一些獨立機關負責。

留言

  1. 一群不懂技術的政客要向這世上最有理想最有情懷最嚮往美好的科學家/工程師組織開刀問斬。。。。。。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格陵蘭激烈爭拗 丹麥美國領袖通電話「炒大鑊」

英國《金融時報》 星期五引述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官員報導 ,丹麥首相費德芯(Mette Frederiksen)上周跟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約45分鐘,形容這次對話「糟透了」(horrendous),氣氛極度惡劣,將令歐洲更相信川普可能採取危險舉動,奪取格陵蘭。

去年火車站簷篷倒塌怒火仍未息 塞爾維亞總理Novi Sad市長雙雙下台

【文章上載於塞爾維亞時間28日上午8時57分,更新於同日晚上10時】 塞爾維亞首都 貝爾格萊德星期一發生了24小時堵路大示威 ,抗議去年11月 Novi Sad (諾維薩德)火車站客運大樓簷篷倒塌意外涉及政府舞弊,要求有人要為此問責。

羅浮宮大翻新 東翼增設第二入口 《蒙娜麗莎》遷入獨立展館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二到了羅浮宮, 宣佈這個博物館大翻新的計劃 ,包括增設第二個主要入口,並把最多人觀看的《蒙娜麗莎》放入獨立展覽空間,跟其他展品區隔。

居港廿載律師麥可德 或任美國亞太助卿

日本 《亞洲經濟新聞》報導 ,「川普2.0」主管亞洲外交的官員班底正在成形,其中曾在香港工作和居住超過20年的律師麥可德(Michael DeSombre,文首截圖)可能獲提名為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王毅叫盧比奧「好自為之」 盧比奧:美國嚴重關切北京脅迫台灣

【更新了有關中國外交部英文版新聞稿的部份】 盧比奧(aka魯比奧)星期五首度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