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連儂牆再生

捷克11月17日慶祝推翻極權政府的天鵝絨革命25週年,但首都布拉格的居民第二天一覺醒來,卻發現反抗捷共政權的象徵被「破壞」--「連儂牆」由原本一片塗鴉,突然變成全幅牆重油成白色,上面只寫著「牆已結束」(Wall is Over--明顯是玩約翰連儂的名句之一「War is Over, if you want to」;上面照片為路透社照片)。

不過,當天連儂牆已「重生」,一些藝術家帶頭重畫代表愛與和平的塗鴉。



現在是布拉格旅遊勝地的連儂牆始於1980年年底,當年12月原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之一約翰連儂(John Lennon)遭槍殺,不久,布拉格有人在那幅牆上畫上約翰連儂肖象的塗鴉。

在西方,這個做法只是一般悼念,但在當年東方共產陣營的捷克,畫上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個圖騰,一個代表資本主義「靡靡之音」的代表人物,等同反抗共產主義,宣揚資本主義,於是捷共政權立即重油那幅牆。不過,之後又有捷克人畫過約翰連儂的塗鴉,政府就又重油那幅牆或用布遮蓋,這種「貓捉老鼠」遊戲的循環一直持續到捷共政權倒下,再沒有人把那些塗鴉弄走,於是塗鴉留下。之後,遊客來到,又會把一些字句畫上去。下面是連儂牆的原貌:

根據捷克傳媒報導,一班自稱是藝術學院的學生「自首」,表示這是紀念天鵝絨革命的藝術行為,指出25年前「一道巨大的極權之牆倒下」,而現在,需要開出空間,讓現在新的一代留下新的訊息。

很快,很多人又在牆上畫下新塗鴉,如下圖(照片來自Prague Post):

事實上,最上面那張路透社的照片是當日拍攝的,但都顯示出已有人畫下其他塗鴉。

不少人批評那些學生的做法,但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25年了,捷克以至整個前東歐共產陣營,問題已由沒有民主自由人權,變成如何在民主制度下治理好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上,或是控制貪污上,人民的聲音也不同了。把牆重油,寫上新的字句,才顯出革命後自由的靭力,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才能歷久常新。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