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首開名評Navalny:願釋放他惟換囚前對方死亡

俄羅斯總統大選結束投票後不久, 高票連任的普京星期日晚舉行勝選記者會 ,首度點名提及納凡尼(Alexei Navalny),表示自己願意釋放他,跟西方換囚,可惜未來得及落實,對方便已死亡。

曼市恐襲報導 美媒節節領先

上面是執筆時剛截下來的《紐約時報》網站首頁,中間有照片的那篇是他們的獨家報導,全球率先披露曼徹斯特5月22日晚上襲擊中所使用的炸彈的多張照片,顯示炸彈十分精密,不可能是施襲者一人所為,而且設計及製造的人士十分專業。

炸彈設計的詳細,不是本文的重點。本文想說的是:這是一宗發生在英國的襲擊,但能最早公開這些重要照片的,竟然是一份美國報章。

英國警察無可能會透過非英國傳媒放風(否則會很影響他們日後在其他案件中與國內傳媒的合作),那麼,這些照片的來源只能是美國情報機關;而美方機關,也只能透過英國機關向他們分享情報而獲得,因為不可能有非英國調查部門可以第一手拍攝到炸彈的照片。

這個情況,已非星期二、三這兩天內唯一一次出現的情況。英國警方在23日傍晚(英國時間)才公佈施襲人肉炸彈的名字,但在此之前數小時,至少2間美國電視台已引述美國情報消息人士報導了這個名字。

英國政府拒絕披露施襲者的名字,是因為此人應涉及一個恐怖主義網絡,而且與「達伊沙」組織有關,箇中關連遠較之前的一些襲擊(例如兩個月前的倫敦西敏橋襲擊)為深,英方想同時把相關網絡一網打盡,因此不能「盡揭底牌」,有很多資訊都拒絕公開,以免打草驚蛇。

而且,即使不涉及保障搜查行動順利,其他國家較「受害國」更早披露案件相關的重要資訊,亦很不禮貌。

英國內政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在24日已公開表示不滿,稱有盟友這樣做是令人惱怒(irritating),希望同類事件不要再發生。

言猶在耳,美國傳媒又再爆料。在《紐約時報》的報導前,NBC電視台的外交新聞首席記者已在Twitter爆料,又是引述美國情報界消息稱,施襲者家人事前已向英當局警告,施襲者很危險:
除了美國,法國也有插嘴,內政部長高龍(Gerard Collomb)公開說,施襲者近日去過利比亞,有可能也去過敘利亞——這項資訊,也是在英國政府公開前披露。

對於美國,大家不期然想到,近日傳出川普會見俄羅斯外長時,不經意地爆出一個盟友(應該是以色列)分享給美方的情報。

可能是美國現在上面有個大口總統,因此下面那些官員也跟著一起口不擇言,隨意洩露機密資訊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美眾院352票贊成通過「TikTok法」 拜登也玩TikTok致美國分部誤判形勢

【文章上載於華盛頓時間13日上午7時12分,更新於同日上午10時43分】 美國眾議院星期三上午以352票贊成、65票反對,大比數通過「TikTok法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 ,總統拜登上月中也開通 TikTok 賬戶來拉票,令TikTok美國分部誤判美國政治形勢,以為已經化解了美國封殺 TikTok 的危機。

迪卡儂首推公司標誌 旗下品牌縮至9個

法國體育用品連鎖店迪卡儂(Decathlon) 昨天公佈重塑品牌戰略 ,包括推出公司成立48年來首個標誌,並會減少公司旗下品牌數目。

中國大使館鄭重提醒 國民遊星時遠離賭博

中國駐新加坡大館星期一下午 在微信公眾號發出通知 ,「鄭重提醒」國民「遠離賭博」,在新加坡旅遊時不要賭博。

【TikTok爭議】中:借「國家安全」任意打壓毫無正義 美:自己禁fb現在投訴很諷刺

雖然美國有關「剝離TikTok法」的立法工作還未完成,但中美外交罵戰已開始。

麥當勞全球大死機 有分店人手落單有分店臨時休業

麥當勞首次發生全球支付系統大死機的情況 ,亞歐多地的分店都不能使用自助點餐機,需要改由員工人手落單,有些分店甚至要關閉,網上點餐app都要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