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曼谷Siam Paragon槍擊案 1中國公民1緬甸工人死亡

【文章上載於曼谷時間3日下午6時27分,下午10時19分更新死傷人數】 曼谷Siam Paragon商場週二下午4時20分左右發生槍擊案 ,造成2人死亡,包括1名中國女性公民和1名緬甸女性工人,另有5人受傷,警察約下午5時10分在鄰近的Siam Kempinski酒店拘捕14歲少年,相信他是槍手,據報這名少年有精神病紀錄。

匈牙利自比財政狀況如希臘

歐洲又現債務恐慌,但今次不是南歐四國,而是非歐元區的匈牙利,因為匈牙利政府表示匈牙利只有很低的機會可避免「希臘式下場」。再加上香港時間4日晚公佈的美國勞工數據疲弱,遂令美股下瀉,歐元兌美元再創4年新低,一度跌穿1.2美元關口,兌港元曾跌穿9.35港元--2008年中曾兌12.4港元,今年初仍有超過11港元。匈牙利股市在4日亦大跌3.3%,貨幣福林(Forint,上圖;來自路透社)兌歐元在3日亦大跌。

現在「重組案情」。


匈牙利在4月舉行大選,在野右派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英國簡稱全為FIDESZ-Magyar Polgari Szovetseg,下簡稱FIDESZ)大獲全勝,奪得國會逾三分二議席,社會黨少數派政府下台,FIDESZ黨魁歐爾班(Viktor Orban)擔任總理。歐爾班政府數天前正式就任。在3日,該黨副主席Lajos Kosa表示,新政府發覺,公共財政狀況實際上比前朝社會黨政府所說的惡劣得多,匈牙利「只有很微的機會可以避免希臘式下場」

上述言論在匈牙利市場已引起恐慌。傳媒在4日進一步追問新政府有關Kosa的言論,其中歐爾班的發言人說(引述路透社報導):
"是[社會黨籍前總理]久爾恰尼(Ferenc Gyurcsany)曾講述國家破產,而他曾很自豪地說匈牙利瀕臨破產,他在一年前這樣說的......然後,他又很自豪地說,他只能透過接受國基會貸款援助來避免匈牙利破產......從這個角度而言,我不認為Kosa的言論誇張了。"

該發言人並說(再引述路透社):
"在匈牙利,前政府虛報統計數據。在希臘,他們也虛報數據。在希臘,面對現實的時間已來了,匈牙利仍未來到這情況......這正是我們希望避免的情況,現政府準備好避免希臘走過的道路,在意識到這現實後,會毫不猶豫地行動。"

先不理會匈牙利政局背景,如果你是投資者,看到以上連串發言,高官直言自己國家瀕臨破產,而且統計數字不可信,你還敢投資匈牙利嗎?

一般相信,上述發言是出於政治需要多於一切--當然,究竟是什麼政治原因,就天曉得了。

第一個可能是,FIDESZ為違反大選的減稅承諾作準備,要人民知道國家財政狀況,接受加稅。

不過,從官員的發言來看,FIDESZ未必打算加稅,因為他們表示可以同時減稅及控制財赤。

那麼,第二個揣測是,匈牙利打算違反早前接受國基會/歐盟拯救貸款方案的承諾,迫國基會及歐盟與匈牙利新政府重新談判削支條款。

而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新政府先將所有責任推給前政府,就算未來短期內出了什麼問題,也可以強調問題不在新政府。
另一點引起市場關注的是,除了把責任推給前政府,新政府是否同時不滿目前的央行領導,打算把央行領導層撤換。

但無論如何,正當歐洲各國都強調自己不是另一個希臘之際,竟有國家的高官自己主動跟希臘作比較,匪夷所思。

現在要等待的,是新政府在下週初期公佈最新財政狀況數字,以及究竟他們的財政預算計劃是怎樣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1晚3襲擊殺3人 瑞典擬召軍隊對付黑幫

瑞典週三晚發生3宗槍擊或爆炸襲擊,合共造成3人死亡,9月已有11人死於槍擊案,是瑞典4年來最血腥的一個月, 首相 Ulf Kristersson 週四晚向全國發表演說,表示已傳召軍隊總指揮和警察署長 ,三人將開會商討對策,包括軍隊如何協助警察維持治安。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

HS2高鐵曼徹斯特段取消 英揆或週三公佈

英國傳媒週一下午廣泛報導,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已經決定擱置「高鐵二」(HS2)北邊伯明翰至曼徹斯特段 ,有機會在週三於曼徹斯特舉行的保守黨黨大會發表演說時宣佈。

亞族政府2024元旦解散 阿塞拜疆收復納卡逾30年抗爭成功

【文章上載於阿塞拜疆時間週四上午11時55分】 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州(Nagorno-Karabakh)的亞美尼亞族政府週四上午宣佈,明年元旦自行解散 ,標誌着阿塞拜疆超過30年光復納卡的鬥爭勝利。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