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公投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支持入歐 摩爾多瓦斥俄干預選舉

摩爾多瓦星期日就是否推動國家爭取加入歐盟進行公投,結果僅以不足1個百分點、1.4萬票之差通過 。支持公投的總統 Maia Sandu(文首照片)不點名批評俄羅斯,稱有「外國勢力」用錢和宣傳干擾公投結果。

氣候大會功臣——穿球鞋的女學者

巴黎氣候峰會達成了歷來首條全球性的氣候問題協議,即使你認為協議作用不大,但毋庸置疑的是,東道主法國的外交手腕令所有與會國嘆為觀止,是法國外交一大勝仗。一般外電都會提及今次會議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主持會議的功力,這篇po不妨一寫為法比尤斯在幕後準備這會議的女學者、巴黎氣候峰會的法國特別代表圖比安娜(Laurence Tubiana,上面為法國第三台影片截圖),看看一名國際關係學者如何在一個真正的國際外交場合發揮作用。



圖比安娜64歲,生於當時仍是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經濟學博士出身,但她目前已是橫跨國際關係、經濟及環境問題的學者,主要身份是法國智庫「可持續發展及國際關係研究院」(IDDRI)的創辦人,目前同時在法國著名的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和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當教授。她在1997年至2002年是左派總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的環境事務顧問,而在過去多年,曾在不少智庫及學院擔任成員,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的一些環境問題智庫委員。另外,她斷斷續續參與過去廿年的氣候問題談判,包括曾以法國代表團身份參與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

她不是傳統外交官出身,但卻能用其智庫及學者身份的資源,以及多年來建立的人脈,包括同時在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都有朋友(例如她跟中國代表團的主要成員認識至少10年),推動談判有進展。

在會議會場內,圖比安娜有自己的私家電動車,讓她穿梭會場各地點,以節省時間。另外,她是唯一一個穿球鞋開會的女士,因為早前她騎馬時摔倒地上,因此要穿球鞋,不能穿高跟鞋或皮鞋。

對於外界來說,巴黎氣候大會好像只是兩週的事情,但這類國際會議幕後的籌備工作是很漫長的。圖比安娜去年6月正式出任法國外交的巴黎氣候峰會特別代表,用了一年半時間不斷前往不同國家,就氣候問題談判摸底,而法國政府給了她約60名員工去支援她的工作,而且外交部向全球各地法國大使館和領事館三申五令,過去一年要不斷在所駐地方推廣氣候議題,爭取全球民眾支持。

圖比安娜說話時頗陰聲細氣,這也跟她肯聆聽各與會國的作風十分相似,不少與會國都讚揚,作為主席國,她以至法國政府都肯擺出跟各國商討、把各國意見盡量反映在最終協議文本中的態度,而且在各國立場各不相讓之際,主席國要主動想出一個辦法,可同時符合這些國家的不同要求。

除了在會議桌上的討論,連會場佈置都要考慮。圖比安娜在一篇12月6日刊登的《紐約時報》訪問中便說到,會場「燈光要柔和,饍食要周道」。不要看小這些硬件和軟件,記得我跟A國駐香港領事館幾名職員吃飯時,談到如果自己國家要準備國際會議,外交部要做什麼,一名領事第一件想到的便是與會者的食物安排,因為「如果談判員吃得不好,心情就會不好,連帶談判氣氛也變差」。

這在氣候談判尤甚,因為氣候談判每次都一開就開兩週會議,經常開通宵,談判員睡眠不足,如果會場本身的設計都不舒服,談判員很易「扯火」。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失敗告終,這些細節出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年的與會者投訴會場空氣不流通,還要開通宵會議,差點窒息身亡,食物又難吃,而且安檢程序很費時,例如中國代表團團長,丹麥在會議首3天都未能為他弄到那張大會證件,令他不能進入會場開會,有人認為會議餘下時間,中國不太與丹麥合作,這件事是原因之一,令中國對丹麥失去信任。

相反,法國今次獲讚做得不錯,其中食物更是法國的強項。不要少看食物的部份,除了要好吃,還因為會議第一天是逾百國領袖前來演講,因此法國總統府要一、兩天內準備多餐領袖人午餐、晚餐,需要請外援協助,而會場內的食物,因為這次是氣候峰會,因此準備時都要考慮食材和煮食方法符合環保原則,以免被人批評。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50年前近距離擊斃往西德男子 東德國安首判謀殺罪成立

德國柏林法院 星期一裁定一名現年80歲的東德秘密警察(Stasi)謀殺正前往西柏林的人士罪名成立,判囚10年 ,是東德共產政權倒台35年以來,首次有東德國安因執行任務而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應屆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不改看法:中國專制政權難讓經濟持續創新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來自土耳其的Daron Acemoglu,以及來自英國的IMF前首經濟學者 Simon Johnson 和 James A. Robinson,他們的結論大致是:民主、法治、具包容性等的制度有助經濟長遠增長,專制不利創新。

杜魯多批評印度跨境謀殺不能接受 印度:純為掩飾漠視中國干預醜聞

加拿大跟印度就去年加拿大錫克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被殺案的外交爭拗升級,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星期一斥責 ,印度以為可以在加拿大領土採取暴力行動,犯下了根本錯誤。

施紀賢承諾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冀英有實際行動

盛傳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快將展開履新後首次訪中行程之際,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右截圖)星期三表示 ,敦促香港政府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是工黨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

南韓證實朝兵抵俄 「北韓1.2萬兵援俄抗烏、11月1日前可作戰」

烏克蘭本週初放風稱,北韓似乎會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 南韓情報機關星期五就此披露更多資訊 ,表示北韓決定向俄派出1.2萬人協助作戰,首批1500人已經抵俄。烏克蘭軍方說,北韓士兵本月底前可開始在烏克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