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加入歐盟或受影響 格魯吉亞首讀通過「外國代理人法」

格魯吉亞國會在過去數天有大量民眾上街示威反對下, 星期三首讀通過「外國代理人法」 。

死都要舉行的二戰紀念閱兵


俄羅斯今天(24日)在紅場舉行二戰勝利75週年的紀念閱兵。這場閱兵原本應在歐戰勝利紀念日5月9日舉行(*註1),之後因為COVID-19疫情嚴重,被迫押後,但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仍堅持在目前疫情沒有完全結束下舉行閱兵。

不少新聞稱,下星期7月1日舉行修憲公投,普京要借閱兵來拉票。這個說法沒錯,但只是一個很小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普京視二戰勝利為推動俄羅斯民族主義的重要元素,以鞏固國民支持現有體制,而且要打贏二戰「歷史論述」、打擊「歷史修正主義」,以確保俄羅斯永續其大國地位。

愛國主義
跟現時的中共政權一樣,在「正式的」共產主義統治失敗後,俄羅斯也跌跌撞撞過一段時期,試過走西方自由主義路線但失敗,兜兜轉轉,最終普京摸索出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之路。要推動民族主義,歷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對俄羅斯來說,便要重拾包括蘇聯時期在內的過千年俄羅斯歷史,尤其要提取當中正面、光榮的部份。

我在2013年寫過<共產愛國主義>一文,大家可參看該文章,下面copy and paste當時引述的一段話:
"俄羅斯目前興起的民族主義是三重的:蘇聯前、蘇聯期間及後蘇聯時期。認定莫斯科為「第三個羅馬」(俄羅斯人覺得自己在歐洲政治文化及基督教上是上承羅馬帝國)、即俄羅斯在世界史上有特別使命,可追溯至多個世紀之前。而與西方很多人所想的不同,俄羅斯民族主義自1930年代後便一直是蘇聯意識形態的重要部份。正如19世紀初,「愛斯拉夫主義份子」(Slavophiles)把德國的思潮應用到俄羅斯的情況上,俄羅斯今天各種民族主義活動,亦是由西方引入的。"

現在回看這段文字,便可察覺俄羅斯/普京政權不少政策,一脈相承於上述的思維。例如反同性戀權益主張,部份建基於俄羅斯自覺是最能承傳基督文化的歐洲國家,是對歐美的自由主義思潮的撥亂反正。

重提2013年的文章,也可顯示出,普京對二戰勝利的重視,不是始於近期,不是為了短期民望的權宜,而是「普京主義」的核心理念的一部份。

在目前的修憲中,外界焦點放在總統任期之上,甚至連禁止同性戀婚姻也博得媒體的一個標題,但內裏一條務虛的條文也很重要:「俄羅斯聯邦,團結於其千年歷史,維護其祖先的記憶,祖先給予我們理念、對上帝的信仰以及俄羅斯國家的持續發展,聯邦承認這個由歷史形成的個體。」這是繼承上述的理念,普京視之為自己死後,他為俄羅斯留下的最重要遺產。一些人已說,普京對歷史、特別是二戰勝利,已逐漸提升至沉迷的程度。

2015年:針對烏克蘭
歷史不只是過去,也是現在和未來,發生了的事,也會隨著當下的形勢不同,已有所改變。我在2015年另一篇文章<為何俄羅斯人認為烏克蘭親西方是納粹?>便提及這個問題。

概括而言,在二戰歐戰的東邊戰線,不是純粹「盟軍VS納粹」這麼簡單,一些被納粹德國佔略、或是親納粹傀儡政權統治的中東歐國家,其(部份)人民可能寧願被德國佔領,因為在當時形勢、甚至在漫長歷史中,不被德國佔領,也會跌入俄羅斯/蘇聯的勢力範圍。

歷史由勝利者所書寫。軸心國陣營敗陣,當年依附在軸心國的中東歐政治勢力也被劃上「X奸」、「法西斯主義者」。

例如上述2015年文章提及,一些當年反抗蘇聯入侵的烏克蘭人士便成為「納粹份子」。當經歷了40多年的蘇聯統治/控制,滋生出更多的反俄/反蘇/反共情緒後,中東歐國家再審視二戰尾聲的歷史時,便不可能再認同蘇軍「解放」他們的歷史,這些「納粹份子」便成為現時民主運動、走親西方外交路線的「民族英雄圖騰」。

對於俄羅斯和普京而言,上述對蘇軍的否定便是「歷史修正主義」,企圖篡改歷史,威脅普京對俄羅斯這個國家、民族的定義,因此要反擊。

近年中東歐國家不時出現移除市中心的蘇軍將領銅像,便是基於上述原因,而這些舉動引起俄羅斯不滿,同樣出於上述俄國的思維模式。

2020年:針對波蘭
寫上述那篇文章時,正值烏克蘭革命後一年多,俄羅斯的「反修正主義」主要針對烏克蘭,但近年這個舉動開始逐漸轉向波蘭。

普京上週在一本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英文署名文章,談及他對二戰(或俄羅斯的說法「偉大衛國戰爭」)的看法,當中包括「偉大衛國戰爭」對現今和未來的俄羅斯為何仍有關連,同時亦從國際形勢角度,詳細闡述他如何看二戰及二戰前的形勢。

有關二戰爆發的遠因,普京這樣說:
* 打敗納粹主要是全體蘇聯人民及各蘇聯共和國的功榮
* 二戰發生的根源,在於一戰結束後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太嚴苛
* 一戰後創立的國際聯盟及英法兩國,不聽從蘇聯主張的公平共同安全系統,令世界未能長久和平,導致二戰

至於二戰爆發前最後一次向納粹德國割讓土地的《慕尼黑條約》,普京說:
* 英法兩國同意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德台地區割讓給德國,這個「慕尼黑出賣」事件壯大了德國希特拉的膽
* 蘇聯領袖史太林在二戰前會晤希特拉,不是恥辱,因為西方當時稱希特拉為有聲望的政治領袖;而且捷克斯洛伐克被吞併一事,當時只有蘇聯公開反對德國的做法,而西方對德國只採取綏靖主義
* 波蘭有份參與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一事,以便自己可以擴張領土

署名文章最關鍵的應是二戰爆發前夕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普京的版本是:
* 在二戰爆發前的1939年夏天,英國與德國進行幕後談判,英法寧願圍堵蘇聯,也不介意跟德國妥協
* 波蘭一直不願跟蘇軍合作,聯合對抗德國,阻礙了蘇、英、法三國建成反納粹聯盟
* 蘇聯在這個環境下,才被迫跟德國簽署互不侵犯協定
* 蘇聯是最後一個跟納粹德國言和的歐洲國家,而且是避免兩面受敵,防止同時遭德日兩國在西東兩邊夾擊
* 德軍入侵波蘭後,蘇聯併入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部份領土,是出於防衛理由,而且併入的波蘭領土,原本不屬於波蘭,一戰後才撥給波蘭
* 儘管蘇聯當時的行動有當時的考慮,但蘇聯政府1989年已正式表示,二戰前跟納粹德國言和是不合理,惟西方卻至今沒有正式對自己對德綏靖政策正式指斥為錯誤

在西方的歷史論述,《德蘇互不侵犯條約》被視為向德國放膽侵略波蘭開綠燈,而波蘭人、波蘭的歷史論述,特別記得德蘇在條約中瓜分了波蘭的領土,在這個論述框架下,蘇聯和德國其實沒分別。而在波蘭等中東歐國家近年抹去共產政權的歷史下,進一步放大互不侵犯條約,例如1989年波羅的海三國的人鏈行動,原本就是針對這條條約

波蘭當然十分不滿,上週立即抨擊普京才是篡改歷史,淡化蘇聯在二戰的責任,並把波蘭由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事實上,普京去年年底已開始不斷作出類似論述,波蘭就不斷反擊,雙方大半年前已交手過一次,也證明普京這篇文章、以至今年無論如何都要有盛大二戰紀念活動,是有備而來,解釋到為何「死都要」舉行二戰勝利閱兵。

【文首今天閱兵照片來自克里姆林宮官網】

註1:由於時差關係,德國在5月8日深夜宣佈投降,在莫斯科以至不少東歐國家,已是5月9日,因此西方把5月8日定為VE-Day,但俄羅斯及一些東歐前蘇聯國家在5月9日紀念歐戰勝利。

相關報導: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國假郵票泛濫疑來自中國 國安專家:等同中國發動經濟戰

英國近日湧現大量假郵票,導致很多人被罰款5英鎊。 《電訊報》星期三晚報導 ,這些假郵票應該來自中國,保安專家和一些議員斥責中國形同發動「經濟戰」,跟「印製假鈔」沒有分別。

歐盟調查中國風力發電機傾銷 Vestager:不容「太陽能板四步曲」重演

繼電動車後,統籌科技政策及主管競爭政策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文首截圖) 星期二訪美期間宣佈 ,歐盟對中國製風力發電機進行調查,看看是否透過中國政府過量補貼而讓中國產品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稱威脅國家安全 瑞典遞解中國網媒主編

瑞典傳媒星期一報導 ,瑞典已把一名居瑞近20年的中國女記者遞解出境,終身再不得入境,理由是她對瑞典構成國家安全威脅。

雪梨教堂講道傷人案列恐襲 16歲刀手有宗教動機

澳洲雪梨星期一晚發生教堂襲擊案,新州州長柯民思(Chris Minns)星期二上午宣佈, 案件列為恐怖主義案件 ,警方認為犯案的16歲青年襲擊時有宗教極端主義動機。

【德中峰會】習談產能稱電動車出口屬「貢獻世界」 談烏戰說中國非「當事方」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星期二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此行兩大目標是處理中國產能過剩及烏克蘭戰爭問題,但習近平在這兩個議題都未有給出德國希望獲得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