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薩安州首府Magdeburg聖誕市集 汽車衝向人群11人亡60-80傷

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波羅的海人鏈——30年後


今天(23日)是波羅的海人鏈——或稱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30週年,基於「逢五逢十做大」的習慣,加上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去年獨立100週年,有關獨立百年的紀念活動持續超過一年,到現在仍進行,因此波羅的海人鏈30週年紀念也放進整個百週年大型紀念活動,於是波羅的海三國政府今年有頗多相關活動去紀念。

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大教堂下午7時(亦即當年組成人鏈的一刻)會有演唱會,附近的Gediminas城堡塔就會有由舊式收音機組成的裝置藝術品,上午就會有汽車巡遊;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在7時舉行的最重要紀念活動在市內的自由紀念碑進行;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Vabamu博物館就「波羅的海之路30週年」展覽會進行揭幕派對;另外,三國在全球聯手進行大量紀念活動,包括討論此事影響的學術研討會、照片展覽等等,他們亦爭取到一些外國電視台播放有關此事的紀錄片,而在23日正日的活動主要是重演組成人鏈一幕,包括在美國國會大樓外進行。

從國際層面來看,波羅的海人鏈當時令三國要求獨立和民主的訴求爭取到國際極大注意,這種大規模(多達200萬人)及和平的示威在當時是前無古人,因此這次示威是少數能令三國在國際舞台上爭取到一個席位的事件,所以至今繼續每年紀念事件,而且是向全球多地提醒當年有這一事件,對保持三國的國際能見度是十分重要,也令三國在全球人權事務上有話語權,他們可以繼續向後來者分享當時的經驗,替三國在國際上找到一個角色。另外,在蘇治半世紀的時期,三國不少人移民或流亡海外,當年一些海外僑民都有參與人鏈,或者支援獨立運動,而到現在三國仍有不少海外僑民,因此在海外紀念波羅的海之路,除了是外交,也同時是維繫跟海外僑民關係的活動。

波羅的海之路其實是針對二戰爆發前夕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又稱 Molotov–Ribbentrop 協議,這兩個名字分別是蘇聯和德國的外長)。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和蘇聯簽訂條約,當時公開已知的是兩國承諾互不侵犯,但內裏的秘密條款包括了兩國瓜分波羅的海三國、波蘭、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協議。雖然在二戰結束後的戰爭審訊中,已揭露德蘇的秘密協議,但蘇聯一直否認,官方說法(包括在國內的教科書)聲稱是波羅的海三國自願、主動要求加入蘇聯,三國的反對派便一直反對這個論述,強調是蘇聯透過跟德國非法簽訂的協議來強佔三國,要求國際不單要否定這項協議(全球在二戰後一直不承認這項協議的,例如波羅的海三國在蘇佔期間都在美國維持象徵式的大使館,以示自己沒有亡國),更要正式落實,正式承認三國獨立,同時又不斷提出新證據,證明德蘇曾有秘密瓜分中歐的協議。因此波羅的海人鏈便挑在8月23日、德蘇瓜分歐洲協議簽署的50週年進行。

所以,波羅的海之路在籌劃及舉行之時,已有把納粹德國和蘇聯並排之意味——兩個都是對外侵略政權,兩個都是極權政權,兩個都是嚴重違反人權、壓迫人民的政權。隨著波羅的海三國之後獨立,以至到2004年加入歐盟,紀念波羅的海人鏈進一步逐漸演化為同時批評納粹及極權共產的活動,這一點在2009年20週年時最明顯,歐洲議會當年把8月23日定為「史太林主義及納粹主義受害者歐洲紀念日」,紀念這兩個極權政府違反人權行為中的受害者。

不單要把極權共產和納粹並列,而且要把這個想法,由原本只在波羅的海三國,推展至成為全歐洲主流論述的一部份,需要未經歷過共產極權執政的西歐國家也認同,亦需要歐盟「內置」這一個想法,在制訂政策時必須考慮到這一套想法。

在當年波羅的海人鏈活動中,除了高呼民主、人權、自由、獨立,也隱含一個訴求——重返歐洲。波羅的海三國離俄羅斯太近,三國即使加起來也太小,「獨立」不可能只代表著脫離俄羅斯的控制,也必然包括加入、重返歐洲(以及在軍事上跟美國結盟)。到現在,把自己牢牢置在歐洲仍然是波羅的海三國的基本外交國策之一,而紀念波羅的海之路是落實這項國策的手段之一。

[文首照片來自立陶宛政府網站]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安德魯王子曾是「統戰有用的白痴」 缺席 Sandringham 聖誕崇拜免尷尬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16日中午12時49分,更新於同日下午5時22分】 英國上周爆出,安德魯王子原來曾讓一名替中國統戰部工作的商人「H6」接近自己,讓對方進入到白金漢宮等重要地點。 皇室消息人士透過一些星期一刊登的報章放風,要求安德魯自己主動缺席多個皇室聖誕活動 ;同日稍後,多間英國傳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安德魯至少不會出席聖誕崇拜。

方慧蘭不滿被調職 財政聲明前數小時劈炮 斥暫停GST屬「政治噱頭」

加拿大政府臨要公佈秋季財政聲明前數小時, 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星期一上午突然劈炮 ,不滿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上周五要求她調職。

李貞駒不滿被標籤中共統戰工具 法官駁回上訴維持MI5警告

英國情報機關MI5近3年前向國會議員發出警告,指出英籍港人律師李貞駒(Christine Ching Kui Lee,文首照片左前)是中國特務,李貞駒入稟上訴,抗議MI5的標籤, 調查權力審裁處(IPT)的法官星期二判李貞駒敗訴 ,認為 MI5 的警告合理。

【俄烏戰爭】歐盟首制裁中國涉2間港企 中國斥抹黑推責

歐盟27國 星期一通過俄羅斯第15輪制裁 ,當中有1人和6間公司來自中國,是歐盟首度就俄烏戰爭全面制裁中國公民或組織。

FIRS明年夏季實施加強監管說客 英官否認對中國軟弱:至少沒帶習去酒吧喝啤酒

因應安德魯王子曾被中國成功統戰,英國下議院星期一下午就英中關係進行緊急質詢,代表政府答辯的內政部國務大臣(安全事務)Dan Jarvis透露,加強監管外國政府說客的「外國影響登記計劃」(FIRS)將在明年夏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