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任部長期間撐Uber 馬克龍遭斥掠奪國家

又有洩密文件的全球調查報導,這次是Uber,Uber的內部文件顯示,這間「call車 app」公司拉攏多國政要,雙方關係十分密切,以求這些國家修改法例,容許Uber進入市場。這批文件中,最受注目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擔任經濟部長期間,儼如Uber在法國政府的代言人

這批報導包括英國《衛報》、法國的《世界報》及Radio France聯合在週日晚上發佈。

馬克龍一向推動國內科創,希望美國矽谷能在法國複雜,因此文件顯示,他2014年出任經濟部長後不久,希望以Uber作為其中一個落實其目標的例子,並不意外,但他跟Uber關係之密切、十分上心地幫助Uber的程度,則首次披露。

馬克龍擔任部長2年間,至少4次親身會晤Uber創辦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而無論官方紀錄抑或馬克龍的自傳都只披露了一次會面,若連同馬克龍的顧問,他管理下的經濟跟Uber平均一個多月見面一次。

文件又顯示,馬克龍主動提出協助把大幅限制「call車 app」的法例修改,放寬對Uber的限制,包括游說對Uber反感的閣員。當經濟部轄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部門搜查Uber時,Uber毫不猶豫立即通知馬克龍,向他求助。

根據報導,未見馬克龍明顯違法違規,但Uber等美國企業在法國的形象不佳,跟Uber扯上關係,難免引起法國人反感。

反對黨立即抨擊馬克龍。最大左翼政黨不屈法國(LFI)的國會黨團領袖Mathilde Panot形容,馬克龍幫外國企業「掠奪國家」;法共領袖Fabien Roussel說,馬克龍協助Uber違反法國法例、社會習慣和工人權益;極右國民聯盟(RN)黨魁Jordan Bardella說,最新披露跟馬克龍一路走來十分一致,擔任公職都是把私人企業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特別是喜歡服務外資企業

文件也顯示,Uber 及 Kalanick 完全不介意他們打入法國市場會引起社會動盪,而且支持這種暴力,甚至推動反對Uber的官員的輿論

時任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對Uber持懷疑態度,文件顯示,Uber私下討論策動反Valls的示威,包括發起公民抗命、社交媒體抹黑、司法挑戰等。

Uber進軍法國,曾引發當地的士司機抗議,期間出現嚴重暴力,部份的士司機打人。

事發後,Uber高層內部通訊研究如何應對,Kalanick建議發動1.5萬Uber司機和5萬Uber乘客和平遊行或靜坐。Uber的傳訊副總裁Rachel Whetstone轉發了公司的歐洲業務高層的訊息,稱向各位「FYI」(for your interest),後者稱擔心的士司機會危及Uber司機安全。

Kalanick卻回覆說,如果有5萬人示威,的士司機不敢對Uber司機做什麼,認為發動撐Uber示威是值得,並稱「暴力確保成功」。他說,必須抵抗的士司機。

【文首圖片為Uber在法國的早期宣傳海報】

同日Patreon文章<斯里蘭卡「親中家族」沒落 北京影響下降>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