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電影《鐵娘子》快將上映,應該有不少文章談及這名西方第一位女首相的歷史。如果想重溫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由1959年初當議員到1979年當選首相早間20年做過什麼,令她由少數的女議員成為大臣,再由勝算頗低下最終爆冷當選保守黨黨魁到最後戲劇性地以一票之差通過不信任動議把工黨政府拉下台,可算上面BBC的紀錄片。
《鐵娘子》第一部trailer是兩名男子跟戴卓爾夫人說,要除掉帽子和珠鍊,而且要把聲調降低,當中其中兩點在上面的紀錄片是有提到的。
戴卓爾夫六、七十年代做大臣時,她在公開場合戴上不同的帽,經常成為報章的話題,相信是因為為了不要讓帽子分散公眾對她問政的注意力,因此之後逐步減少戴帽(當然,另一個原因是時代轉變了,七十年代起英國女性多了外出工作,很難再經常戴帽子);至於聲調,則是英國政壇及傳媒眾所周知的事,連她當年找誰訓練都知道,儘管當時她不承認。
戴卓爾夫人在80年代國際舞台作出不少重要外交決定,但上面的紀錄片可看到,其他她本身不熟外交政策--她做黨魁前只做過退休金部門及教育大臣。她做了黨魁後,不斷外訪,以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上面片中一個外訪後的記者會中,她便明顯連一些很基本的外交政策都答不出。
亦順道,請各位看看下面戴卓爾夫人當了首相一年多後,在黨大會的演說十分著名的一句:本小姐不會「轉軚」(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
演說的背景是,當年英國經濟衰退惡化,失業急升,民怨四起,大家都以為戴卓爾夫人很難再實行她緊縮財政的路線,連黨內都有不少人提倡改弦易轍,傳媒估計她將趁黨大會的演說宣佈「轉軚」(U-turn),宣示改變政策路線,而她當時決定作出上述的回應。
即是,過去兩、三年在香港傳媒看過了不少以希臘等西方國債台高築為例證,證明民主制度會引致國家及政府破產,證明民主不好。請那些人看看上面的片段,請記住,上面那位厲行緊縮財政、不惜失業暫時飆升以控制通制的領袖,是民選的;亦請記住,美國90年代讓財政回歸盈餘的那位總統,也是民選的(還要是左傾的!);亦請記住,德國在21世紀初,不惜跟自己工會盟友鬧翻也要削減福利的政府,也是民選的!
不錯,厲行緊縮財政、不惜失業暫時飆升以控制通脹的戴師奶是民選的。但是,能夠像她一樣有堅定信念而又有政治魅力說服選民接受先苦後甜的政策的領袖如鳳毛麟角(其實,她也要多謝阿根廷的幫忙)。大多數都是以福利換選票。所以,現在才有這麼多人推崇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