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照片左)上任後首度訪英,他星期四在倫敦肯辛頓的維多利亞和亞厘畢博物館(英語: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跟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照片右)簽署《英德友好及雙邊合作條約》,是兩國二戰結束後首次簽署這類協議。
希望香港普選特首時,仍有高門檻篩選機制的人,這裏有一個很好的案例供他們參考。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黨魁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告急多時後,在13日宣佈,終於獲得所需要的500個提名,趕及16日的報名限期,可以入閘參與總統大選。
在法國,只有民選公職人員才有權提名總統候選人,需要獲500個提名才可以參選,連台灣或俄羅斯那種選民連署的方式提名也沒有。
有權提名的人士大概4萬左右,大部份其實是市長,而好像瑪蓮.勒龐這類自己政黨在國會沒議員、在地方議會及大市市長中沒有多少名當選人的參選人,只能向市長埋手,因為法國大部份細小鄉村的市長(其實即是鎮長甚至村長)仍主要是獨立人士,不像國會兩院議員、大市市長或大區地方議會議員般有政黨背景,不可公開提名對手。
篩選機制問題其實都爭論多時,瑪蓮.勒龐父親尚-馬麗.勒龐(Jean-Marie Le Pen)上屆2007年總統大選時也出現過很遲才找齊提名的情況,連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都曾公開呼籲提名人給予他足夠提名,讓他入閘。
有大概逾4萬個提名人,只需要500個提名,簡單算術,亦即最多可以有大概800個候選人,其實十分民主,而且總統以至大市市長選舉,始終要有一定的篩選機制,防止無心當選搏出名的人渾水摸魚。
不過,法國出現的問題是,有一股勢力在全國有一定支持度(瑪蓮.勒龐在民調的支持度過去數月一直在15%以上),但一般人始終不多想與「類納粹」政黨為伍,就算無黨派人士都很抗拒提名他們,出現了這個落差。
在法國,只有民選公職人員才有權提名總統候選人,需要獲500個提名才可以參選,連台灣或俄羅斯那種選民連署的方式提名也沒有。
有權提名的人士大概4萬左右,大部份其實是市長,而好像瑪蓮.勒龐這類自己政黨在國會沒議員、在地方議會及大市市長中沒有多少名當選人的參選人,只能向市長埋手,因為法國大部份細小鄉村的市長(其實即是鎮長甚至村長)仍主要是獨立人士,不像國會兩院議員、大市市長或大區地方議會議員般有政黨背景,不可公開提名對手。
篩選機制問題其實都爭論多時,瑪蓮.勒龐父親尚-馬麗.勒龐(Jean-Marie Le Pen)上屆2007年總統大選時也出現過很遲才找齊提名的情況,連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都曾公開呼籲提名人給予他足夠提名,讓他入閘。
有大概逾4萬個提名人,只需要500個提名,簡單算術,亦即最多可以有大概800個候選人,其實十分民主,而且總統以至大市市長選舉,始終要有一定的篩選機制,防止無心當選搏出名的人渾水摸魚。
不過,法國出現的問題是,有一股勢力在全國有一定支持度(瑪蓮.勒龐在民調的支持度過去數月一直在15%以上),但一般人始終不多想與「類納粹」政黨為伍,就算無黨派人士都很抗拒提名他們,出現了這個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