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上載於法國時間4日晚上8時35分,更新於晚上8時47分】 法國國民議會星期三下午4時半過後開始辯論巴尼耶(Michel Barnier)內閣不信任動議,同日晚上8時左右投票,結果以高達331票贊成通過動議,巴尼耶內閣即時垮台,這是法國第五共和歷來第二次通過到不信任動議,對上一次是1962年,巴尼耶擔任總理僅90天,是第五共和在任最短的閣揆。
地中海週末期間再發生嚴重偷渡船海難,數百人恐怕已遇溺身亡,法國Canal+電視台新聞清談節目Le Grand Journal在20日晚討論這話題時,便請了球會里爾的隊長馬胡巴(Rio Mavuba),講講他自己的身世--正如上面影片截圖所寫,他是其父母兄姊一家走難時,生於海上的偷渡船的。
在節目中,馬胡巴沒有說太多,只是說,看到這新聞時有點感觸,因為想到他或他的家人當年有可能都會在偷渡時死於公海中,但這段經歷都有不少法國報紙轉載。
雖云煽情,但法國人應該對馬胡巴這段經歷並不陌生。事實上,即使香港球迷都可能聽過,因為他2004年已開始代表法國國家隊,去年代表過法國參加世界盃,應該有很多文章介紹過他。
馬胡巴生於1984年3月,父親是扎伊爾(即現今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球星,打過世界盃,母親是安哥拉人,父母一家在1984年逃避安哥拉內戰,因此乘坐偷渡船由西非出發,經過大西洋,隨洋流飄流,之後轉入地中海,最後在馬賽港口停泊。
根據馬胡巴之前的訪問,其實他對自己在海上出生、以至幼年時活在異鄉的經歷,沒有太大感受,都是成了名、近幾年才開始公開說說一個難民的感受。畢竟一個初生嬰兒不會記起自己在船上有多辛苦,他也說是他的兄姊後來告訴他,臨逃難前及逃難時的苦況--他自言年幼時對這段經歷沒興趣知道,而他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在他2歲和13歲時身亡,因此當他想知道,再也問不到父母。
這個經歷對馬胡巴最大的影響是過了21年無國籍的生涯。他的護照上是寫著「生於海上」(ne en mer),因此一開始是沒有國籍的,要待他21歲時,因為法國足球國家隊急著要找他出戰一場國際賽,加上法國傳媒的報導,才令法國當局加快了他的歸化入籍程序。
馬胡巴在2007年曾接受聯合國難民公署的訪問,有關他的背景可看這訪問。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