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由莫倫貝克到莫倫貝克」。這是比利時報章Le Soir在19日的頭版的標題,是有關比利時終於生擒到巴黎11月襲擊最重要通緝犯、相信是唯一一名仍未死去的施襲者Salah Abdeslam的新聞。
這條標題,絕對突顯出,Saleh被捕,儘管是比利時以至全歐洲反恐的一個重要收穫,但也反映出比利時打擊恐怖主義的尷尬:Saleh由他成長的地區、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Molenbeek)出發到巴黎發動襲擊,不久後便回到莫倫貝克,一直在那兒躱藏,還要是在自己原本的家約500米距離的地點,而比利時為何要花上大概4個月時間,才可找到他??
襲擊後不久,大家都以為Saleh已前往敘利亞逃亡,但原來他一直在莫倫貝克。這跟去年法國當局在巴黎聖但尼擊斃另一名巴黎襲擊的施襲者一樣,當時所有歐洲國家的情報機關都說,那人已離開歐洲,結果法國要依靠摩洛哥提供的情報,才發現他仍在巴黎一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又再一次發生,這不禁令人對歐洲的情報工作冒汗。
至於Saleh的情況,令人擔心的是,他得以成功逃亡多時,主要是他在莫倫貝克獲很多人協助——那些可能是他兒時已認識的朋友,又或是他青年時犯下其他罪行,例如販毒、盜竊時,所認識的人士。另一方面,就是警察、情報人員等保安機關,在莫倫貝克仍不受歡迎,未能由莫倫貝克居民獲得線索,追捕疑犯。
各個大城市,都總會有這類犯罪溫床的區域,但如果相關罪行不是偷竊、非禮、販毒、黑社會打鬥這麼簡單,而是放炸彈的襲擊,那問題就大了。比利時現在既有一個恐怖主義者、或是隨時發動襲擊的激進主義者的網絡,但同時又有一般的犯罪網絡,這兩個網絡交織在一起,令比利時反恐難上加難。
莫倫貝克的居民也很頭痛。這次事件後,大家對這個區域有更深的成見,但他們也是受害者之一——一個恐襲罪犯、甚至據報正計劃再次犯案的人士,原來這4個月來一直住在自己附近,回想起來也會覺得恐怖。
背景資料:
莫倫貝克--歐洲極端伊斯蘭主義溫床
這條標題,絕對突顯出,Saleh被捕,儘管是比利時以至全歐洲反恐的一個重要收穫,但也反映出比利時打擊恐怖主義的尷尬:Saleh由他成長的地區、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Molenbeek)出發到巴黎發動襲擊,不久後便回到莫倫貝克,一直在那兒躱藏,還要是在自己原本的家約500米距離的地點,而比利時為何要花上大概4個月時間,才可找到他??
襲擊後不久,大家都以為Saleh已前往敘利亞逃亡,但原來他一直在莫倫貝克。這跟去年法國當局在巴黎聖但尼擊斃另一名巴黎襲擊的施襲者一樣,當時所有歐洲國家的情報機關都說,那人已離開歐洲,結果法國要依靠摩洛哥提供的情報,才發現他仍在巴黎一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又再一次發生,這不禁令人對歐洲的情報工作冒汗。
至於Saleh的情況,令人擔心的是,他得以成功逃亡多時,主要是他在莫倫貝克獲很多人協助——那些可能是他兒時已認識的朋友,又或是他青年時犯下其他罪行,例如販毒、盜竊時,所認識的人士。另一方面,就是警察、情報人員等保安機關,在莫倫貝克仍不受歡迎,未能由莫倫貝克居民獲得線索,追捕疑犯。
各個大城市,都總會有這類犯罪溫床的區域,但如果相關罪行不是偷竊、非禮、販毒、黑社會打鬥這麼簡單,而是放炸彈的襲擊,那問題就大了。比利時現在既有一個恐怖主義者、或是隨時發動襲擊的激進主義者的網絡,但同時又有一般的犯罪網絡,這兩個網絡交織在一起,令比利時反恐難上加難。
莫倫貝克的居民也很頭痛。這次事件後,大家對這個區域有更深的成見,但他們也是受害者之一——一個恐襲罪犯、甚至據報正計劃再次犯案的人士,原來這4個月來一直住在自己附近,回想起來也會覺得恐怖。
背景資料:
莫倫貝克--歐洲極端伊斯蘭主義溫床
我想,排外其實也造成反恐一個嚴重障礙。加拿大幾次反恐成功,幾乎都是和國內伊斯蘭社區合作,如知名的「多倫多十八」Toronto 18恐怖組織,破獲它就靠一名回教徒滲透到組織內。現時加拿大皇家騎警的反恐宣傳,都是從回教徒社區著手,時常到清真寺工作,而且卓有成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