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每一代的命運:法國學運背景

(網主:本文譯自法國《世界報》3月24日的一篇文章《依賴和不穩:在2006年20歲》,講述法國年青人目前面對的不穩定。雖然部份情況是法國獨 有── 例如法國有多種勞工合約、他們視長工為必然等,但所講述的情況其實在全球也有一定道理──特別是網主也是26歲以下的年青人...)

在1970年代中時,一項指標應已成為警號。很多經濟學家早已警告,年青人的情況將轉壞──因為收入分佈曲線開始逆轉。

直至1970年代,法國的窮人是老人家。退休金制度在1945年才設立,而這些人的退休金供款未足以支撐他們的生活,他們很多人都活在惡劣 的環境。同一時間,小於30歲的人則享受著「光榮30年」,法國在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30年先重建,然後工業化,公司和政府不斷招聘,並保證年輕人 有不會終斷的事業和很好的薪金。

因此,50多歲和30多歲的人士之間的薪金差距在當時是很小的,根據社會學家Louis Chauvel在2002年出版的《各代的命運》(Le Destin des generations),差距只有15%。

七十年代年青人易「往上爬」

1970 年代,法國教育大幅擴張,加上創立了獨特的學院,工人的兒女也可成為技工,或是農民的孩子進入政府工作。當時的工作環境惡劣,社會 關係緊張,威權主義橫行,生活質素差,但這不重要,因為能令各人「向上爬」的「社會電梯」仍然有效,這些年輕人將會擁有比父母更好的生活──而確實他們的 生活是更好的,畢竟,他們的父母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全球經濟大蕭條。

但在1975年,亦即石油危機後2年,法國開始經歷大規模失業。該年10月,到勞工部門尋找職位的人數突破100萬大關,而在5年前的1970年,這人數只得25萬。這已是危機的開始,危機往後不斷惡化。

在 失業惡化下,年輕人是第一批受打擊的:收入下降,要等待很久才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在,長者工作30年後退休,退休生活寫意,生活質素 更進一步。與此同時,小於30歲的人和比他們更年輕的人,目前只是惡夢的開始,法國政府推行「首次就業合約」(CPE)。年輕人本身已身陷不穩定中,因此 更認定CPE只是官方對過去30年來年輕人生活質素不斷遭侵蝕的認可。

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法國政府一直未能成功解決1975年 失業率顯著上升的問題,他們將所有精力放在30至50歲人士的就業,放棄年輕和老 年人士面對的就業問題。大於55歲的人士,政府便安排他們進入半退休狀態。年輕人,政府便延長教育或他們過渡至正式工作的時間,這一類小於26歲的人士在 1990年代,由只佔整體的35%升至40%。這政策只變相更長時期地將年輕人拒諸(穩定)工作的門外。

當經濟起飛或復甦時,有專上學歷的人士是最先受惠的一群,這在1980年代底和1990年代底都是如此。但學歷較低的一群的情況則停滯不前,活在全球化的僱主眼中認為他們缺乏學歷。

根據法國國家經濟及統計學院(Insee)學者Yannick Fondeur和Claude Minni,經濟興衰等外在因素對年青人就業的影響高於對其他東西的影響。1993年,當法國經歷最嚴重經濟危機時,只有40%的中學畢業生在1年內找到 工作,而2000年科網業興旺帶動經濟時,以上數字則至60%。

商界令青年工作不穩「上癮」

不 過,商界也有責任,政府盡力減低勞工作成本以鼓勵公司創造就業,但這鼓勵商界令就業更不安穩:「定期合約」(CDD,網主按:類似香港政務官的「3年加3年」試用期)、附助合約、臨時工、見習等等。這些措施原意是給沒有經驗的年青人工作經驗,令他們日後可找到更穩定的工作,最終卻變成公 司為更易適應經濟大氣候波動和競爭都愈來愈大的手段,這些措施已變成僱主愈來愈不能自拔的「毒品」,在經濟景氣的時候也不能不用。

而 且,在2000年離開教育系統的青年中,只有50%獲得一紙「不定期合約」(CDI,網主按:類似「長工」或香港人所謂的 「permanent」),而這數字在1984年時是75%。延遲進入工作階段、融入工作環境的軌道變得脆弱、失業期愈來愈長、工作合約變得不穩定等,這 一切導致生活質素下降。

根據Louis Chauvel,50多歲和30多歲人士的薪金差距已達40%!少於30歲的人士的儲蓄率由1995年的18%跌至9%,但40多歲人士的儲蓄率同期由 12%升至18%,50多歲人士則由19%升至26%。無論在社會權益、銀行借貸或購買房屋等,法國人要愈來愈年長才能享受到。

社會電梯效應失效

法國社會學家將此現象名為「青春的延長」--很浪漫的字眼,但其實是指年青人依賴父母的時間愈來愈長,缺乏自主令年青人之間的社會不平等加劇,也令年青人跟其父母輩的收入不平等。

青 年人缺乏工作和不能獲得社會權利更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法國在和平時期首次體會到年青人的生活質素比其父母的下降,「社會電梯」效應已失 效。在2002年,在30至35歲人士中,有22%的生活質疑明顯比其父母改善,17%則惡化,但在50至54歲人士,32%改善了,只有10%惡化。不 穩定的生活可被視作融入工作環境的必經階段,對大部份青年人更是如此,他們之間有70%要在離開教育體系後3年才有一份穩定工作。

目前,87%的法國勞動人口擁有一份長工,但同時間,大家不要忘記,成人不斷向年青一輩灌輸一個概念,就是不穩定已是「現代的」就業模式。不過,如果不理會這種不穩定對生活質素和社會地位所帶來的惡果,這模式也可視作退步。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CDU默茨促下周信任動議 運輸部長退出FDP留在內閣 總理心腹接掌財政部

【文章上載於德國時間7日上午11時10分,更新於下午2時55分】 德國政局星期四早上又再急速發展,最大反對黨 CDU 黨魁、CDU/CSU下屆大選總理候選人默茨(Friedrich Merz,中照片) 要求最遲下周在國會表決內閣信任動議 ,盡快提前大選,反對總理蕭凌志(Olaf Schoz)前一晚提出1月中進行信任動議、明年3月才大選。

德國政府倒台 蕭凌志炒財長 暫定明年3月大選 20年來首提前大選

德國爆發政治危機,隷屬社民黨(SPD)的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照片後)星期三晚炒掉副總理兼財長、自民黨(FDP)黨魁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照片前),三黨「交通燈聯盟」政府實際上已倒台。蕭凌志提出明年1月15日向國會提交政府信任動議表決,預計大選提前半年至明年3月底舉行,將是德國20年來首次提前大選。

撐巴勒斯坦人士街頭狙擊 大批以色列球迷阿姆斯特丹遇襲

以色列足球隊特拉維夫 Maccabi 星期四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作客,對戰阿積士(Ajax),大批以色列球迷到來支持,但遭當地一些阿拉伯裔及支持巴勒斯坦人士追打,大批少年和年輕人街頭追打任何好像以色列球迷的人,警方說, 5人因傷送院,另外約二、三十名 Maccabi 球迷輕傷,62人被捕 ,暫時未發現傳聞中有人被挾持或綁架的事件。

加拿大勒令關閉TikTok辦公室 原因成謎

加拿大創新、科學及產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星期三公佈,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 TikTok 在國內進行商業活動,需要關閉在加全部辦公室,但沒有封鎖 TikTok,身在加拿大仍可登入TikTok,這個決定令很多人疑惑。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