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英國大選5月7日舉行,再說形勢也無謂。一方面,形勢十分明顯:保守黨和工黨其中一黨單獨控制國會的機會極低,第三大黨很大機會是蘇格蘭民族黨(SNP);另一方面,也有暗湧,例如民調中的全國/全蘇格蘭支持率變成單一議席制下,各黨議席數目會變成怎樣,或是會否在最後關頭有大規模策略性投票。但說得出是暗湧,即是現在也無法預測。而前者,也只能待5月8日知道各黨議席,才能實際研究有什麼組閣可能。
既然如此,倒不如說說英國選舉的一些細節。例如,英國報章還有沒有呼風喚雨、影響選舉結果的能力?
《太陽報》「勝出大選」的年代
英國報章影響選舉結果,最著名的是要數1992年大選,當年《太陽報》天天數臭工黨,包括在投票當天頭版把工黨黨魁金諾克(Neil Kinnock)放在電燈炮內,標題寫道:「如果金諾克今天勝出,最後一位逃離英國的可以關燈嗎?」結果保守黨爆冷勝出大選,《太陽報》立即揚言是該報勝出大勝,成功左右中間選民。
個人觀察,英國報章在今屆大選異常立場鮮明,最明顯是同一宗新聞,《衛報》和《電訊報》的報導永遠是相反,兩份報章總有方法變成有利自己支持政黨(分別是工黨和保守黨)的角度,這是大概10年前所不會出現的。
不過,Loughborough大學兩位傳理系教授及學者David Deacon和Dominic Wring則解釋,目前是回歸常態,因為在1997年至2010年(或2007年、即貝理雅Tony Blair卸任首相的一年),貝理雅領導下的工黨向右傾,令一些右傾報章、例如《太陽報》改為支持工黨,因此一方面不會狠批工黨(因為該黨執行的是右派支持的政策),但又不會因此要狠批原本支持的保守黨,而相反左派報章不願支持貝理雅的政策,但又不會因此狂批工黨,這就造成這段英國報章報導時立場不太鮮明的情況。然而,當較貝理雅左傾的白高敦(Gordon Brown)上場後,報章與政黨原本的聯繫再度出現,到更左的文立彬(Ed Miliband)出掌工黨後,右報狂撐保守黨、左報狂撐工黨的情況便全面恢復。
報紙可即管立場鮮明地報導,但又是否真的能影響選民呢?似乎不復當年勇了。這明顯跟網絡/網絡媒體的興起有關。
網絡興起對報章的打擊
兩者最接的因果關係是:多了人看網媒,自然少了人買報紙。《太陽報》目前銷量只及30年前的一半左右,少了讀者,報紙能影響的人自然少了。
另外,網絡興起,變得重要的並非網媒本身,而是一些網絡紅人(類似內地所謂的「大V」)和網民的興起。文立彬接受諧星Russell Brand訪問,並成功爭取到對方由原本呼籲大家不投票變成投票給工黨,便顯示政界都知道網絡較報紙可能更重要。Brand在Twitter、Youtube等有近1000萬粉絲「跟隨」,他的影響力、尤其是對年輕選民的影響力可以很大。當然,有多大,就要在投票後的票站調查再仔細分析了。
英國報章一向偏右傾,無論計份數,還是讀者數目,都是右派報章較左派報章多,因此工黨抱怨,文立彬經常遭右派報章抹黑。這是文立彬形象低落的原因之一(他自己都有點白痴--或不懂面對鏡頭,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但亦有有一個說法是,在右派報章重重抹黑下,文立彬仍能抵擋得住,就是靠網絡來反擊。昔日,報章可隨意讚賞或攻擊一個政客,但現在是總有一些網民十分空閒,一見報章有不利自己支持的政黨的報導,便立即在網絡反擊。他們未必如「大V」般有很多追隨者,但貼文亦會經常被廣傳,即使不能左右其他網民想法,至少已做到中和報章報導的效果。
還有一個說法是,24小時即時更新的網媒興起,這令報章在標題上要更立場鮮明,否則跟免費即時新聞沒分別,但這又令自己的讀者變得越來越同質,支持保守黨的才會看《電訊報》,支持工黨的才會看《衛報》,當報章作出呼籲時,只能呼籲立場已跟自己一樣的人士採取他們早已決定了的投票取向。
社會「碎化」下報業困境
上述只是「網絡興起-->報章影響力下降」一些較直接的因果關係。另一個影響是,近幾年以至近10年的社會出現「碎化」(fragmentization)現象,亦即社會不再是簡單的「左-右」二分,而是有很多不同意見種類,這由英國以至歐洲各國投給兩大(或傳統主要)政黨的選票比率不斷下降所反映到。這現象有很多成因,但網絡興起絕對是原因之一。
社會碎化,令報章更難作出可影響公眾取向的呼籲和報導。以前,非保守黨即工黨,那麼,一份報章無論在報導還是社論,只要全方位支持一個方向、以及抹黑另一個方向,就任務完成,但現在多了政黨,那麼,報章要抹黑誰呢?例如在2010年,自民黨意外崛起,令一些支持保守黨的報章分心攻擊自民黨,在今屆更是不知應該攻擊哪個政黨。
這又要說回上週《太陽報》令人側目的表態--英格蘭版支持保守黨,認為該黨能阻止SNP控制英國,把SNP描繪為惡魔,但蘇格蘭版竟支持SNP,形容該黨黨魁司徒瑾(Nicola Sturgeon)是英雌。有陰謀論認為,兩個不同表態最終目的都是要削減工黨的議席數目,但更多人、尤其是業內人士傾向認為,這只是商業決定,該報可能傾向認為英格蘭的確較多人支持保守黨,但蘇格蘭較多人支持SNP,於是西瓜靠大邊。這也顯示出英國社會的「碎化」,亦反映報章在這情況下,很難再作出可迎合最大多數人的立場。
最後,要強調的是,上述只談及報章。如果用「傳統媒體VS新興網媒」的角度,傳統媒體在影響力上仍稍勝一疇,因為調查顯示,影響英國人投票意向中,電視仍遠遠拋離網絡,但Facebook等社工媒體已略為壓倒報章,報章的影響力目前只勝過街邊宣傳板,或是政黨義工街邊派傳單、打電話cold call或上門家訪。
所以,當看著香港一些報紙中人覺得自己很有影響力,社評是輿論領袖,或是有人不惜一切要控制報章立場時,網主也不禁失笑。
上述文章資料來源:
路透報導:Whoever triumphs in UK election, it won't be the press 'wot won it'
Loughborough大學學者分析:Britain’s famous red top newspapers struggle to find their voice in general election
Loughborough大學學者分析:Still life in the old attack dogs yet?
Tom Felle:Did newspapers ever really influence elections?
衛報:As the papers loudly declare party allegiances, it won't just be one that wins it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