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德起訴中國間諜滲透AfD 非法取得逾500份歐洲議會文件

德國去年4月和10月分別拘捕一名德國籍歐洲議會議議員(MEP)的中國裔議員助理及一名在萊比錫機場物流公司工作的中國籍女子,指控他們替中國當間諜, 德國聯邦檢察官員星期二正式落案起訴二人 。

你沒有好結果

英國是否留在歐盟的公投明天23日便舉行,由於英國離開歐盟的機會較一個月前大家所估計的高了許多,於是,大家開始認真研究,究竟一旦英國離開歐盟,應該怎麼做?

根據BBC這篇引述多名具名及不具名的歐盟和歐盟成員國官員及前官員的報導,各歐盟成員國政府近日正協商如何處理公投決定離開歐盟的情況,而報導指出,歐盟及各國官員普遍有共識,那就是必須強硬對付英國。


家法侍候
何謂「強硬」對付呢?簡單來說,那就是必須令離開歐盟後的英國活得比現在差。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邏輯很簡單,就是要殺雞儆猴,警告其他成員國,不要以為離開歐盟會更好,亦不要以為搞個這種公投就可以嚇到歐盟,迫歐盟及其他成員國給予更多優惠。

道理,跟去年希臘瀕臨破產時威脅離開歐元區一樣,各國領袖不單寧願讓希臘走都不會讓步,還要確保希臘離開後的民生慘過飢荒戰亂國家。

因此,歐盟各國一定要保證,決定離開歐盟後的英國不會有好結果。這一點,其實在近日不少報導都有提及,而早在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提出要搞這公投時,所有歐盟政治專家都說,歐盟其他國家一定會這樣做。

根據BBC的報導,當中立場最強硬的,會是法國和意大利。法國會強硬,我不意外,因為法國一向暗地裏想英國離開,希望巴黎取代倫敦,成為歐洲金融中心。

你要的,我不給
那麼,何謂「不好的結果」呢?

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有關成員國申請離開的條款,成員國離開時,需要就離開後跟歐盟的新關係談判,不會跟歐盟完全再沒有瓜葛。那麼,英國最想在「後脫歐時期」的英歐關係中得到什麼,歐盟就一定不會給予。

而這個,就是歐洲單一市場。

即使是贊成離開歐盟的英國人,都會認同能夠歐盟另外27個國家有自由貿易,如同單一市場,是一件好事。那麼,歐盟其他國家在「後脫歐談判」便不斷拖延這點,要英國公司嘗試一下貨品出口往歐盟國家時要支付關稅的滋味,迫一些國際公司撤走在英國的生產。

另一個折磨英國的方法,就是迫英國接受他們最不想要的東西。而這個,就是人口自由流動。英國人最不滿歐盟的是歐盟容許各國公民可自由在任何國家工作及定居。歐盟可以把這個跟自由貿易掛鈎,如果英國想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便要同時接受人口自由流動,令英國失去歐盟成員身份後,在移民問題上跟離開前沒分別,讓英國脫歐是白做。

還有一點,就是盡量縮短談判期。第50條規定,成員國要正式向歐盟提出申請離開,該國跟歐和其他歐盟國家的「離盟」談判才正式展開,而談判必須在2年內完成,除非其他成員國同意延長談判期,否則,該成員國便自動在還沒有對歐新關係的協議下離開歐盟。

in is in, out is out
因此,23日的公投即使是決定離開,英國政府只要不正式提出「離盟」申請,上述的談判一日都不會開始。於是,有人提出,不妨英國先跟歐盟各國作非正式談判,到確定有雙方都滿意的結果的框架時,英國才正式提出申請離開,甚至可以在非正式談判得出新的英歐關係協議,然後再舉行公投,根據新協議再決定是否留在歐盟。

不過,根據BBC,歐盟其他國家不會這樣做,會要求英國立即提交申請。這個,背後有兩個理由。

一、根據第50條,提交了離盟申請的成員國不能再參與歐盟的決策過程,例如在歐盟理事會暫停投票權,這讓歐盟其他國家在談判中獲得優勢,而且英國期間仍是歐盟成員國,其法律仍受歐盟影響,其他成員國可以放膽去通過一些英國抗拒的法例。

二、對於其他歐盟國家,尤其是比利時這類想深化歐洲融合的國家來說,她們早已不滿英國經常pick the cherry,只挑自己喜歡的歐盟政策執行,不喜歡的,例如歐元、神根協議,就要求豁免。正如德國財長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6月中接受《明鏡》訪問時所說:in is in, out is out。要麼留在歐盟,要麼完全離開,不能夠只獲歐盟成員的權利,卻不承擔義務,甚或阻礙歐洲一體化前進。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爭取歐盟聯手對付川普 中國最快下周撤銷5名MEP制裁

英國 《金融時報》星期三報導 ,中國考慮撤銷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議會議員(MEP)的制裁,改善中歐關係,爭取歐洲跟中國聯手對付川普的關稅戰。

教宗方濟各逝世 享年88歲

多間意大利傳媒星期一上午10時前後報導,樞機主教 Farrell 宣佈,教宗方濟各已逝世,享年88歲。

南韓打擊中國貨「洗產地」 上季「扮韓貨」出口美國達285億圜

南韓關稅廳加強打擊外國借當地「洗產地」, 星期一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首季發現有295億韓圜(1.6億港元)外國貨品扮南韓貨再出口至其他地方 ,遠較去年全年348億韓圜多,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