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卡尼成功連任惟要組少數派政府 保守黨敗陣惟得票衝4成 新民主黨大敗駔勉誠辭黨魁職

加拿大聯邦大選點票已接近尾聲,在野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在全國最後一批票站關閉約3小時、即加東時間周二凌晨1時左右宣佈保守黨落敗,恭賀總理卡尼(Mark Carney)帶領自由黨勝出。新民主黨(NDP)成為最大輸家,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議席不保後宣佈辭去黨魁一職。

寫在英國脫歐公投前

英國脫歐公投今天便舉行了,如果你是關心此事的,可以寫的分析,你都應該都已看到了。要預測投票是什麼結果嗎?英國在明天是留是離嗎?這些,也無謂寫了,反正我也不會跟各位打賭,如果估錯了我會在旺角裸跑。

那麼,不如寫一些,無論公投結果是什麼,都一定會對、一定會發生的事情?看著這些「預測」,也可以當作反思英國政壇以至歐洲融合目前的境況。



下面5點「無論如何都一定是公投所產生的影響」,某程度上,都是在公投舉行前都已出現的趨勢,但有趣的是,這次公投把這些趨勢進一步鞏固,更難以逆轉。你可以說,公投只是把這些情況曝露出來,以更尖銳的形式呈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公投又的確對這些情況有推波助瀾的作用。這點,應該是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當初提出要搞公投時所沒有想到的。

英國政壇執位
第一個明顯一定會出現的,是英國政壇會大執位。首先,保守黨內部一定出現大震動。如果留歐輸掉,或只是險勝,卡梅倫必須在一年內下台——如果英國脫歐,他不會立即明天便宣布下台,因為他要留下,啟動脫歐過程,但他很難按原定計劃,再管治至2020年為止。

而如果留歐大勝,卡梅倫獲足夠威信留任至2020年,但內閣必須大改組,看不出在公投中公開支持脫歐的官員可以如何留下,尤其是發言最激進的司法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另外,原本卡梅倫應是待約翰遜(Boris Johnson)卸任倫敦市長後,委任他入內閣,出任大臣,那麼,留歐大勝的話,他還能否入閣?還是為了彌補黨內裂痕而更有需要委任他入閣?還有內政大臣文翠姍(Theresa May),她在此職已超過6年,本身是疑歐派的她答應卡梅倫支持留歐,如果留歐勝出,卡梅倫必須委任她出任另一個重要職位,作為回報,而「大職位」中,她較有機會調任外相。

這只是保守黨內,更重要的是,經過21日的BBC電視辯論後,英國政壇出現兩位新星:工黨的倫敦市長薩迪汗(Sadiq Khan)和保守黨蘇格蘭分支主席戴慧沁(Ruth Davidson)。他們在辯論中表現出色,而且無論在年紀上或是作風上都顯出新一代的風格,相比之下,同場的約翰遜已顯得好像是舊派、應該引退的政客。二人都有機會在未來數年問鼎黨魁之位。

推高國內分離趨勢
另外,英國內想獨立的地方,分離趨勢會獲鞏固。如果脫歐,當然不用講,莫說蘇格蘭,連威爾斯都立即會要求獨立,以便自己加入歐盟。

不過,即使英國留在歐盟,蘇格蘭和威爾斯的離心不會減低。英國想離開歐盟,推動這個思想的一大動力是「大英格蘭主義」,儘管口喊UK,但骨子裏是認為英格蘭不應受歐盟控制。這代表,英格蘭人在面對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下放更多權力的要求時,會更為強硬,而且,英格蘭與另外三地在歐盟問題的分歧十分明顯,這已足夠加深雙方的歧見。

區內疑歐民粹氣勢更盛
至於全歐洲,即使英國不脫離歐盟,但對於區內想推動本國脫歐、以至要拆散歐盟的疑歐/民粹/極右勢力來說,這次公投已是階段性勝利,有很大鼓舞。

理由,很簡單——正如UKIP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所說,他推動英國脫歐也有十多二十年,大部份時間都只是邊緣份子,但現在民調說,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人支持他的主張,有一些有頭有面的人站在他那邊,這個,已是很大的勝利。

情況,就跟「港獨」問題一樣。在10年前,根本沒有多少個香港人會支持香港脫離中國,更加沒有多少個香港人敢公開這樣說。不過,經過行政長官在官方文件《施政報告》一提後,港獨已成為香港政治一個重要議題,由以前不能提,變成現在不能不提。即使早前有左報稱,有調查顯示只有一成多人支持港獨,但當想到10年前可能只有不足100人支持,到現在變成有100萬人支持,這已是大進步。如果之後盛極而衰,那就以後再算,至少現在獲得一定支持,有一個民意基礎去進一步壯大自己。

歐盟內部裂痕更深
歐盟內部矛盾只會更深。如果英國選擇脫歐,固然可能觸發歐盟解體,但即使英國留在歐盟,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尤其是歐盟機關及支持歐洲融合的成員國,只會貌合神離——英國有一批政客公開罵了自己4個月,一批更像納粹的政客反說自己是納粹,你還會對這個國家有好感嗎?

而且,英國留在歐盟,意味她仍有權對一些她沒有參與的政策指指點點,尤其是歐元區的經濟治理,英國可以以打擊倫敦金融中心地位來阻止歐元區加強融合。難怪法國很想英國離開。

而且,即使沒有這次公投,歐盟早已陷入經濟政策上的「南北」分歧,以及移民問題上的「東西」分歧,而公投只是把這些裂痕再一次放在傳媒及社會的討論中。

雙速歐洲形成機會更大
吊詭的是,儘管我上面說,歐盟內部矛盾會加劇,但相信這種矛盾會進一步令歐盟/歐洲融合向「雙速歐洲」之路邁進。
「雙速歐洲」,就是同是歐盟成員國,但不同國家參與這個融合計劃的程度不同,歐元就是好例子,有些國家在貨幣政策參與融合,使用歐元,有些國家則不這樣做。

英國與歐盟的矛盾,不只出現在英國身上,在其他國家也有,廿多年前才逃脫蘇聯控制的東歐國家,不會希望歐洲融合深化,而北歐國家同樣一向不想出現「歐羅巴合眾國」。因此,要解決這種矛盾,最終還是要重寫歐盟的條約,正式確立歐盟有兩種成員國——一種是朝加強融合、連政治上都融合的國家,另一種是只參與經濟融合的國家。

留言

  1. 为什么匈牙利总理那么热心要英国留在欧盟呢?他还专门在英国报章上登了整版的广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東歐國家不會想歐盟解體,他們只是不想向歐盟上繳太多權力,而英國在這方面持同一立場,有英國在歐盟內制衡法德,對東歐是好事

      刪除
  2. // 疑歐/民粹/極右 //

    疑歐就是民粹,就是極右嗎?

    留歐就一定無民粹,就一定是正義?

    這種隱含的價值判斷,不見得公允。

    回覆刪除
    回覆
    1. 1、這個留言也隱含「民粹和極右是不好的」此一價值判斷

      2、三者意思的確不同,就是沒有劃上等號,才要如此寫。大概10年前,不會有很多人說疑歐是民粹,但現在會這樣說,因為金融危機後,歐洲的確冒起了民粹主義,而這股勢力又剛巧與疑歐勢力合流,最主要的組織,也碰巧是極右(事實上,希臘的Syriza和西班牙的Podemos都有疑歐傾向,而民粹就一定的了)。如果再過10年,這3種勢力/思潮又再分開,到時的寫法又會不同,但在刻下,公投可鼓舞的歐洲勢力,的確主要是法國國民陣線、或是荷蘭奧地利極右政黨那一類。

      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爭取歐盟聯手對付川普 中國最快下周撤銷5名MEP制裁

英國 《金融時報》星期三報導 ,中國考慮撤銷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議會議員(MEP)的制裁,改善中歐關係,爭取歐洲跟中國聯手對付川普的關稅戰。

方濟各葬禮周六上午10時舉行 川普夫婦將出席

意大利多間傳媒星期二上午報導,梵蒂岡已決定在周六26日上午10時為已故教宗方濟各舉行葬禮,舉行地點為聖伯多祿大教堂,儀式將由樞機團團長、意大利的樞機主教 Giovanni Battista Re 主持。

【Patreon文章】歐美橋樑地位 突顯Meloni身價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南韓打擊中國貨「洗產地」 上季「扮韓貨」出口美國達285億圜

南韓關稅廳加強打擊外國借當地「洗產地」, 星期一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首季發現有295億韓圜(1.6億港元)外國貨品扮南韓貨再出口至其他地方 ,遠較去年全年348億韓圜多,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