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十多年前我還在讀歐洲研究時,歐盟/歐洲一體化是個無可逆轉的過程,前景是樂觀的,當在學術上要討論一些阻礙歐洲融合深化的事件時,討論前或後,通常都會說:這是不能想像(unimaginable)的吧?!
當時,歐洲在討論制訂「歐盟憲法」,大家會說:法國人會用公投否決歐憲?不能想像哦~~結果,2005年,這個不能想像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要去「想像了」。
英國公投決定離開歐盟,性質跟上述一樣。
要寫即時想法、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反映了什麼,等等,不難,正如前一篇po所說,公投結果以至公投過程本身,都只是反映了一些已有的趨勢。而且,雖說之前「不能想像」英國「離盟」,但英國對歐盟的離心大到想離開,卻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情況,因此學術上不乏英國一旦「離盟」後的沙盤演算。
1、首先,目前最關鍵的是:英國及歐盟下一步做什麼?如何做?何時做?成員國是要正式向歐盟提交離開申請,才正式啟動「離盟」程序,但理論上英國是可以暫時——包括「長期暫時」——不提交申請,甚至再舉行一次公投,推翻今次公投結果,儘管政治上,「長期暫時」和「公投推翻公投」都是「不能想像」的。在短期及微觀上,提交申請的時間對英國及歐洲未來政局發展有很大影響。
2、英國「中央政壇」而言,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一定要下台,跟他關係密切、且同樣多次高調支持「留盟」的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也肯定要離開內閣,重返後座。當在2020年之前換了首相,英國一定要提前大選。問題是:卡梅倫下台及大選何時進行?如何進行?之前早已揣測,如果脫歐,反卡梅倫的人都不會要求他立即下台,而是留低善後,先啟動離盟申請,但相信他今年內要下台,大選最快今年12月舉行。
另外,現在脫歐,前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接任保守黨黨魁及首相,高唱入雲。有趣的是,現內閣中有多少人可以/願意留低?
3、英國「地方政治」及各派勢力分佈而言,今次公投某程度是反映了上兩次大選的趨勢——白人藍領投向疑歐/極右。今次公投留歐敗陣,關鍵是英格蘭北部及威爾斯意外地支持脫歐,而且落後頗多,連收了歐盟不少補貼的威爾斯也支持離開,而這些全是工黨老巢區及老工業區,顯示對於多年來生計受工業沒落打擊的工人階層/舊工業重鎮的居民來說,工黨已沒用,UKIP這類極右政黨反而是他們的新希望。
4、英國「分離問題」而言,蘇格蘭短期內再舉行獨立公投,已無懸念。反而北愛爾蘭的情況很棘手。儘管北愛整體是留歐得票較多,但可以估計到,北愛留歐多是天主教徒,另加少數強烈親歐的新教徒,脫歐票應幾近全部來自新教徒。大家即時反應是南北愛爾蘭統一,但如果北愛人民之間,留歐脫歐的分野跟教派分野是近乎重疊、是可以「留歐—天主教VS脫歐—新教」這樣配對的話,公投結果只是重燃當地教派衝突,而非理所當然的南北愛統一。
5、至於歐盟及歐洲全區影響呢?我暫時未有很清楚的想法,而且此文已很長,不想再寫下去。在這方面,只想簡單說兩點:
A、英國離開對歐盟/歐洲一體化的最大影響是開了先例,顯示「歐洲大融合」是個可以「自出自入」的計劃,其他國家可能會紛紛仿效,令歐盟面對解體威脅,甚至歐洲重回二戰前的高度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敵對競爭情況。
不過,我不敢這樣斷言,正如有人在fb留言說,西歐國家離盟的意欲不大,即使荷蘭或者奧地利有龐大極右派的勢力,但也未至於想離開,而東歐國家拿了歐盟不少補貼,她們只是不想歐盟變成另一個蘇聯,希望成員國保持很大的主權,南歐情況就跟西歐一樣(希臘的話,就請先還清債務再說離開),只餘瑞典、丹麥這兩個北歐國家是有意願、有誘因及有條件離開。
B、承A,歐盟會否解體,與其看各「小」國未來數年會否又搞脫歐公投,倒不如集中看兩大國的想法——法國和德國。法國和德國脫歐,現在「不能想像」,但事實是,這兩國離盟,不是沒有人說過的,而當中又以德國的機會較大。德國希望英國留在歐盟,因為兩國都傾向支持自由貿易,德國可用英國來制衡法國為首的「南歐派」保護主義+經濟干預主義。如果沒了英國,「南歐派」在歐盟抬頭,德國便面對為歐盟及其他成員國政府毫無節制地花錢而買單的風險,德國(人)會有很強的誘因離開歐盟,會認為歐盟已不再符合德國的利益。這一點,在歐債危機期間已有說過,只是導火線變成要為希臘買單。
英國「離開」歐盟,這只是「離開」,但如果換成德國「離開」歐盟,那就不是「離開」這麼簡單,而是「放棄」歐盟。
當時,歐洲在討論制訂「歐盟憲法」,大家會說:法國人會用公投否決歐憲?不能想像哦~~結果,2005年,這個不能想像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要去「想像了」。
英國公投決定離開歐盟,性質跟上述一樣。
要寫即時想法、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反映了什麼,等等,不難,正如前一篇po所說,公投結果以至公投過程本身,都只是反映了一些已有的趨勢。而且,雖說之前「不能想像」英國「離盟」,但英國對歐盟的離心大到想離開,卻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情況,因此學術上不乏英國一旦「離盟」後的沙盤演算。
1、首先,目前最關鍵的是:英國及歐盟下一步做什麼?如何做?何時做?成員國是要正式向歐盟提交離開申請,才正式啟動「離盟」程序,但理論上英國是可以暫時——包括「長期暫時」——不提交申請,甚至再舉行一次公投,推翻今次公投結果,儘管政治上,「長期暫時」和「公投推翻公投」都是「不能想像」的。在短期及微觀上,提交申請的時間對英國及歐洲未來政局發展有很大影響。
2、英國「中央政壇」而言,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一定要下台,跟他關係密切、且同樣多次高調支持「留盟」的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也肯定要離開內閣,重返後座。當在2020年之前換了首相,英國一定要提前大選。問題是:卡梅倫下台及大選何時進行?如何進行?之前早已揣測,如果脫歐,反卡梅倫的人都不會要求他立即下台,而是留低善後,先啟動離盟申請,但相信他今年內要下台,大選最快今年12月舉行。
另外,現在脫歐,前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接任保守黨黨魁及首相,高唱入雲。有趣的是,現內閣中有多少人可以/願意留低?
3、英國「地方政治」及各派勢力分佈而言,今次公投某程度是反映了上兩次大選的趨勢——白人藍領投向疑歐/極右。今次公投留歐敗陣,關鍵是英格蘭北部及威爾斯意外地支持脫歐,而且落後頗多,連收了歐盟不少補貼的威爾斯也支持離開,而這些全是工黨老巢區及老工業區,顯示對於多年來生計受工業沒落打擊的工人階層/舊工業重鎮的居民來說,工黨已沒用,UKIP這類極右政黨反而是他們的新希望。
4、英國「分離問題」而言,蘇格蘭短期內再舉行獨立公投,已無懸念。反而北愛爾蘭的情況很棘手。儘管北愛整體是留歐得票較多,但可以估計到,北愛留歐多是天主教徒,另加少數強烈親歐的新教徒,脫歐票應幾近全部來自新教徒。大家即時反應是南北愛爾蘭統一,但如果北愛人民之間,留歐脫歐的分野跟教派分野是近乎重疊、是可以「留歐—天主教VS脫歐—新教」這樣配對的話,公投結果只是重燃當地教派衝突,而非理所當然的南北愛統一。
5、至於歐盟及歐洲全區影響呢?我暫時未有很清楚的想法,而且此文已很長,不想再寫下去。在這方面,只想簡單說兩點:
A、英國離開對歐盟/歐洲一體化的最大影響是開了先例,顯示「歐洲大融合」是個可以「自出自入」的計劃,其他國家可能會紛紛仿效,令歐盟面對解體威脅,甚至歐洲重回二戰前的高度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敵對競爭情況。
不過,我不敢這樣斷言,正如有人在fb留言說,西歐國家離盟的意欲不大,即使荷蘭或者奧地利有龐大極右派的勢力,但也未至於想離開,而東歐國家拿了歐盟不少補貼,她們只是不想歐盟變成另一個蘇聯,希望成員國保持很大的主權,南歐情況就跟西歐一樣(希臘的話,就請先還清債務再說離開),只餘瑞典、丹麥這兩個北歐國家是有意願、有誘因及有條件離開。
B、承A,歐盟會否解體,與其看各「小」國未來數年會否又搞脫歐公投,倒不如集中看兩大國的想法——法國和德國。法國和德國脫歐,現在「不能想像」,但事實是,這兩國離盟,不是沒有人說過的,而當中又以德國的機會較大。德國希望英國留在歐盟,因為兩國都傾向支持自由貿易,德國可用英國來制衡法國為首的「南歐派」保護主義+經濟干預主義。如果沒了英國,「南歐派」在歐盟抬頭,德國便面對為歐盟及其他成員國政府毫無節制地花錢而買單的風險,德國(人)會有很強的誘因離開歐盟,會認為歐盟已不再符合德國的利益。這一點,在歐債危機期間已有說過,只是導火線變成要為希臘買單。
英國「離開」歐盟,這只是「離開」,但如果換成德國「離開」歐盟,那就不是「離開」這麼簡單,而是「放棄」歐盟。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