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歐盟將在16日於輪任主席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舉行「28—1峰會」,首次完全沒有英國與會,只餘其他27個成員國的領袖出席,為英國脫歐後歐盟出路來一個「腦震盪」會議。
在峰會前夕,13日已有盧森堡外相提出把匈牙利驅逐出歐盟的說法,顯見這次峰會儘管不會有實質成果,但也肯定不會平靜地度過,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歐盟內部東西歐之間的分歧。
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義黨(PiS)領袖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照片左)在9月6日一個場合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照片右,照片來自MTI)一齊提出「文化反革命」,便反映東歐陣營主張的泛歐意識形態。
「東歐陣營」冒起,主要源於去年的難民問題,東歐國家尤其強烈反對德國提出的開放政策。我在今年1月寫過<波匈疑歐保守聯盟逐漸成型>,基本上與上述「文化反革命」相同,下面可以再清晰地勾勒一次。
「文化反革命」,或是東歐國家近年的主流意識形態保守派思想也好,大概包括以下7點:
1、民族國優先:歐洲是以民族國/成員國的身份為基礎,民族國身份高於歐洲身份,為回應近年民眾感到政府越來越疏離的反感情緒,政治/公共議題的辯論應主要在民族國進行,以拉近民眾與政府的距離,歐盟/親歐派不要企圖把民族國身份貶低。
2、成員國優先:第一點是傾向文化層面的,在政治實際執行上,那就是成員國高於歐盟,主要權力應在成員國政府而非歐盟,在歐盟內部權力分配,則是由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理事會及歐洲理事會高於歐盟執委會。對於波蘭來說,所謂成員國優先,另一個暗含的意思是,歐洲政策不能再如債務危機或是難民問題般,由德國主導。
3、著重歷史觀:為確保第1點、即強化民族國身份,歐洲必須重新著重歷史,尤其是各國自己的歷史,而且是遠至中古時期的歷史,而非只有近代史。
4、基督教優先:宗教在成員國身份、甚或歐洲身份都扮演重要角色,而這個就是指基督教(任何教派),必須承認「其他宗教」(即伊斯蘭教)在歐洲只有次要地位。
5、安全感優先:在政治制度上,這一派傾向集體需要高於個人主義,應以家庭優先,並尤其著重保障社會安全,如果治安秩序與個人自由之間有衝突,應先考慮治安,不要混亂。因此,這一派傾向專制統治,限制自由。最極端的說法是,歐爾班明言自己要推行「不自由主義」(illiberalism)。
6、歐盟不緊密:相對於歐盟條約中承諾各成員國須締結「越來越緊密」的歐盟,東歐保守派主張歐盟的終點一定不是形同「歐羅巴合眾國」的聯邦,而是一個較目前更鬆散的聯盟,而且歐盟應包括更多歐洲國家。
7、中歐歐洲觀:歐洲是以「中歐」為中心,而非「西歐」為中心。這一點是沒有明言的,但從「東歐」國家的主張可以看到出來。
我上面一直說波蘭等國家是「東歐」國家,那是根據冷戰時期,以及歐盟加入次序來劃分,但正如我在這個網誌是把她們分類為「中東歐」,波蘭等國是自稱「中歐」國家的。由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組成Visegrad四國集團上週要求,向烏克蘭人提供免簽證待遇。而在難民問題上,有人曾經指出,波蘭等國因為在2014年已接收了不少烏克蘭難民,因此去年不想再接收難民。可見,「中東歐」國家不是真的那麼封閉,他們可以接收難民的,但接收的是「同文同種」的歐洲/斯拉夫民族,而非穆斯林;要加強關係的是同是基督教的國家,而非穆斯林為主的土耳其(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例外)。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這套「東歐保守派主張」,跟英國的脫歐,或者是其他國家的疑歐派(例如法國國民陣線),有著一個基本分別,那就是前者從沒說過要歐盟瓦解,他們是支持自己國家留在歐盟的,但對於歐盟是什麼、有什麼功能、以及「歐洲價值觀」有不同的看法。
儘管東歐國家在歐盟看似仍沒話事權,但其實得益不少。至少,她們由歐盟獲得的補貼遠高於「舊成員國」。而且,她們提出歐盟成立防衛聯盟,組建歐洲軍隊,這在英國脫歐公投前是不可能提出的。畢竟,她們都知道,沒有歐盟及其他西歐國家撐腰,她們沒可能應付俄羅斯的威脅。
在峰會前夕,13日已有盧森堡外相提出把匈牙利驅逐出歐盟的說法,顯見這次峰會儘管不會有實質成果,但也肯定不會平靜地度過,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歐盟內部東西歐之間的分歧。
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義黨(PiS)領袖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照片左)在9月6日一個場合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照片右,照片來自MTI)一齊提出「文化反革命」,便反映東歐陣營主張的泛歐意識形態。
「東歐陣營」冒起,主要源於去年的難民問題,東歐國家尤其強烈反對德國提出的開放政策。我在今年1月寫過<波匈疑歐保守聯盟逐漸成型>,基本上與上述「文化反革命」相同,下面可以再清晰地勾勒一次。
「文化反革命」,或是東歐國家近年的主流意識形態保守派思想也好,大概包括以下7點:
1、民族國優先:歐洲是以民族國/成員國的身份為基礎,民族國身份高於歐洲身份,為回應近年民眾感到政府越來越疏離的反感情緒,政治/公共議題的辯論應主要在民族國進行,以拉近民眾與政府的距離,歐盟/親歐派不要企圖把民族國身份貶低。
2、成員國優先:第一點是傾向文化層面的,在政治實際執行上,那就是成員國高於歐盟,主要權力應在成員國政府而非歐盟,在歐盟內部權力分配,則是由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理事會及歐洲理事會高於歐盟執委會。對於波蘭來說,所謂成員國優先,另一個暗含的意思是,歐洲政策不能再如債務危機或是難民問題般,由德國主導。
3、著重歷史觀:為確保第1點、即強化民族國身份,歐洲必須重新著重歷史,尤其是各國自己的歷史,而且是遠至中古時期的歷史,而非只有近代史。
4、基督教優先:宗教在成員國身份、甚或歐洲身份都扮演重要角色,而這個就是指基督教(任何教派),必須承認「其他宗教」(即伊斯蘭教)在歐洲只有次要地位。
5、安全感優先:在政治制度上,這一派傾向集體需要高於個人主義,應以家庭優先,並尤其著重保障社會安全,如果治安秩序與個人自由之間有衝突,應先考慮治安,不要混亂。因此,這一派傾向專制統治,限制自由。最極端的說法是,歐爾班明言自己要推行「不自由主義」(illiberalism)。
6、歐盟不緊密:相對於歐盟條約中承諾各成員國須締結「越來越緊密」的歐盟,東歐保守派主張歐盟的終點一定不是形同「歐羅巴合眾國」的聯邦,而是一個較目前更鬆散的聯盟,而且歐盟應包括更多歐洲國家。
7、中歐歐洲觀:歐洲是以「中歐」為中心,而非「西歐」為中心。這一點是沒有明言的,但從「東歐」國家的主張可以看到出來。
我上面一直說波蘭等國家是「東歐」國家,那是根據冷戰時期,以及歐盟加入次序來劃分,但正如我在這個網誌是把她們分類為「中東歐」,波蘭等國是自稱「中歐」國家的。由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組成Visegrad四國集團上週要求,向烏克蘭人提供免簽證待遇。而在難民問題上,有人曾經指出,波蘭等國因為在2014年已接收了不少烏克蘭難民,因此去年不想再接收難民。可見,「中東歐」國家不是真的那麼封閉,他們可以接收難民的,但接收的是「同文同種」的歐洲/斯拉夫民族,而非穆斯林;要加強關係的是同是基督教的國家,而非穆斯林為主的土耳其(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例外)。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這套「東歐保守派主張」,跟英國的脫歐,或者是其他國家的疑歐派(例如法國國民陣線),有著一個基本分別,那就是前者從沒說過要歐盟瓦解,他們是支持自己國家留在歐盟的,但對於歐盟是什麼、有什麼功能、以及「歐洲價值觀」有不同的看法。
儘管東歐國家在歐盟看似仍沒話事權,但其實得益不少。至少,她們由歐盟獲得的補貼遠高於「舊成員國」。而且,她們提出歐盟成立防衛聯盟,組建歐洲軍隊,這在英國脫歐公投前是不可能提出的。畢竟,她們都知道,沒有歐盟及其他西歐國家撐腰,她們沒可能應付俄羅斯的威脅。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