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義黨(PiS)領袖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左面照片)在6日晚上於波蘭南部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右面照片,兩張照片來自路透社)會晤近6小時,儘管兩國政府都沒有透露二人談了什麼,都這次會晤都引來歐洲政界矚目。歐爾班在任5年一直不斷與歐盟有爭拗,他與政治立場十分接近的卡欽斯基會晤,令人揣測,兩國政府會加強合作並協調政策——尤其是在與歐盟爭拗及削弱國內人權。兩國合流,恐怕歐盟圈子會十分頭痛,也會是未來數年歐盟一個重要趨勢。
卡欽斯基與歐爾班在個人風格方面十分相似,都是以發表誇張、挑釁言論(或曰敢言)而見稱,而卡欽斯基2011年亦毫不諱言,欣賞歐爾班勝出大選並個人民望高企,希望PiS可向對方學習。
對於歐洲政壇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二人的政治意識形態十分相像:在國內政治上,二人(或二人所領導的政黨)都傾向加強政府控制、削弱民間力量,以鞏固政權,重點控制對象是媒體和法院,所有公營機關,諸如央行等,都會盡快委派自己人執掌;在文化立場上,二人都主張自己國家以至全歐洲亦奉行保守、天主教(或廣意基督教)的文化,亦十分民族主義,經常訴諸國家在歷史上面對的不公,例如卡欽斯基之前經常重提納粹德國侵略波蘭;在經濟問題上,二人支持政府干預,例如去年出現不少國民還不清按揭貸款的問題,歐爾班便直接介入,強迫銀行削減還款額;在歐洲問題上,二人被撥入疑歐派,經常挑戰歐盟機關的主張。
最明顯的便是難民問題,二人強烈反對歐盟和德國默克爾(Angela Merkel)接收難民的政策,而除了實際上歐洲沒有這個能力外,二人都敢於直接訴諸宗教原因,認為歐洲是基督教文化,大批穆斯林湧入會削弱歐洲文化,當中歐爾班更可說是這一派的領袖。
波蘭上一屆政府親歐,即使都十分抗拒接收難民,但未至於全面與歐盟對抗。不過,隨著PiS去年10月上台,「波匈聯盟」逐漸成型。
這個波匈聯盟某程度上反映了東歐與西歐的分歧,基本上東歐社會整體上都持有上述保守、民族主義及「疑歐」的立場,只是程度分別而已。東歐有個Visegrad四國集團,當中除了波蘭和匈牙利,斯洛伐克現政府的立場跟波匈兩國都差不多,去年難民問題期間,總理曾說過「我們國內連一間清真寺都沒有,可以如何收容這些穆斯林難民」。捷克則是總統立場與另外3國相似,總理則較親西歐。
究其原因,主要是東歐與西歐在冷戰期間的不同經歷,導致兩地的歷史記憶有很大分別。對於西歐、亦即歐盟主流/「舊成員國」,他們的最主要歷史記憶是二次大戰及納粹德國,因此他們在社會問題立場會十分自由派,亦盡量放低民族主義;對於東歐前共產國家,他們的歷史記憶是共產獨裁統治,以及90年代政經局面失控,因此他們最擔心的是政府不能鞏固權力,而且民主政治架構仍不成熟,亦會擔心自己的民族身份及自主權會好像共產管治年代般,遭蘇俄遏制,他們會十分強調民族自主。
另外,在冷戰期間,西歐多國都接受了不少移民,已變得文化多元化,但東歐國家在冷戰期間是封閉的,不會有亞非裔移民,即使冷戰後,他們經濟水平仍遠不及西歐,那會有人移民當地?這亦解釋了西歐在社會議題較自由派/包容,但東歐相對保守及不包容,因為他們的人口構成是頗為單一的。
卡欽斯基與歐爾班在個人風格方面十分相似,都是以發表誇張、挑釁言論(或曰敢言)而見稱,而卡欽斯基2011年亦毫不諱言,欣賞歐爾班勝出大選並個人民望高企,希望PiS可向對方學習。
對於歐洲政壇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二人的政治意識形態十分相像:在國內政治上,二人(或二人所領導的政黨)都傾向加強政府控制、削弱民間力量,以鞏固政權,重點控制對象是媒體和法院,所有公營機關,諸如央行等,都會盡快委派自己人執掌;在文化立場上,二人都主張自己國家以至全歐洲亦奉行保守、天主教(或廣意基督教)的文化,亦十分民族主義,經常訴諸國家在歷史上面對的不公,例如卡欽斯基之前經常重提納粹德國侵略波蘭;在經濟問題上,二人支持政府干預,例如去年出現不少國民還不清按揭貸款的問題,歐爾班便直接介入,強迫銀行削減還款額;在歐洲問題上,二人被撥入疑歐派,經常挑戰歐盟機關的主張。
最明顯的便是難民問題,二人強烈反對歐盟和德國默克爾(Angela Merkel)接收難民的政策,而除了實際上歐洲沒有這個能力外,二人都敢於直接訴諸宗教原因,認為歐洲是基督教文化,大批穆斯林湧入會削弱歐洲文化,當中歐爾班更可說是這一派的領袖。
波蘭上一屆政府親歐,即使都十分抗拒接收難民,但未至於全面與歐盟對抗。不過,隨著PiS去年10月上台,「波匈聯盟」逐漸成型。
這個波匈聯盟某程度上反映了東歐與西歐的分歧,基本上東歐社會整體上都持有上述保守、民族主義及「疑歐」的立場,只是程度分別而已。東歐有個Visegrad四國集團,當中除了波蘭和匈牙利,斯洛伐克現政府的立場跟波匈兩國都差不多,去年難民問題期間,總理曾說過「我們國內連一間清真寺都沒有,可以如何收容這些穆斯林難民」。捷克則是總統立場與另外3國相似,總理則較親西歐。
究其原因,主要是東歐與西歐在冷戰期間的不同經歷,導致兩地的歷史記憶有很大分別。對於西歐、亦即歐盟主流/「舊成員國」,他們的最主要歷史記憶是二次大戰及納粹德國,因此他們在社會問題立場會十分自由派,亦盡量放低民族主義;對於東歐前共產國家,他們的歷史記憶是共產獨裁統治,以及90年代政經局面失控,因此他們最擔心的是政府不能鞏固權力,而且民主政治架構仍不成熟,亦會擔心自己的民族身份及自主權會好像共產管治年代般,遭蘇俄遏制,他們會十分強調民族自主。
另外,在冷戰期間,西歐多國都接受了不少移民,已變得文化多元化,但東歐國家在冷戰期間是封閉的,不會有亞非裔移民,即使冷戰後,他們經濟水平仍遠不及西歐,那會有人移民當地?這亦解釋了西歐在社會議題較自由派/包容,但東歐相對保守及不包容,因為他們的人口構成是頗為單一的。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