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瑞典在4日正式重新設立邊境檢查,鄰國丹麥當天也突然宣佈跟隨,同樣臨時重設邊檢。外界關注整體歐盟的無邊界神根區(Schengen Area)面臨嚴峻衝擊,但若微觀來看,重設邊檢,對瑞典南部與一海之隔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連合的Oresund區經濟合作有很大打擊。
建造單一生活圈的大橋
Oresund(中譯厄勒海峽)是指瑞典南部與丹麥之間的海峽,自從瑞典與丹麥在90年代決定興建Oresund大橋[上面照片來自英國《衛報》]後,瑞南地區Skane與包括哥本哈根在內的丹麥東部西蘭島(Zealand)便開始兩地加強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的念頭,我在9年前從寫過有關Oresund的po,當中包括大橋位置及這個地區包含了什麼地方的地圖,大家可自行參考。
Oresund區人口約380萬,其中西蘭約250萬,當中哥本哈根佔了120萬,而Skane有130萬,該區最大城市、亦是大橋瑞典入口馬爾默(Malmo)佔約31萬(大橋在丹麥的出口正是哥本哈根國際機場)。
Oresund區融入在經濟/吸引投資上有兩大賣點:1、區內有11間大學、約15萬學生,高知識人才很多,該區定位為「北歐矽谷」;2、兩區融合成「X小時生活圈」,馬爾默和哥本哈根近乎變成同一個城市/都會區,乘火車來住兩地只需約40分鐘,而且兩城高度互補,哥本哈根有商貿、有不少職位、有豐富的文化活動,馬爾默則人口較少,地多,居住成本低,於是出現家住馬爾默、在哥本哈根工作的生活模式,馬爾默的瑞典人會往哥本哈根工作,而丹麥人也可選擇遷往馬爾默,但繼續把工作以至大量社交生活保留在哥本哈根。
與我9年前的po相比,Oresund區最大的分別是,那條大橋現在在美歐都十分著名,這多得2011年首度推出、現已拍了3季的瑞典/丹麥電視劇The Bridge。電視劇描述發生在大橋上的案件,由於屬瑞丹兩國共同管轄的司法區,因此要兩地警方聯手調查。此劇紅遍歐美,也令大橋知名度大大提高。
對於當地人,來往哥本哈根與馬爾默,已跟在同一城市內乘捷運沒分別。理解到Oresund兩岸地區之間如此緊密的聯擊,就會理解到瑞典重設邊檢對居民日常生活以至經濟運作造成很大衝擊。事實上,歐洲有很多這類邊境,名為分屬兩個不同國家,但當地居民生活上與同一城市沒分別,會有很多人經常甚至每天出入邊境,因此「神根區」一旦消失,不只是對我們這些遊客般,旅遊時多了檢查護照程序這麼簡單。
除了神根區,北歐多國之間早在50年代已取消邊檢,北歐較整體歐洲更早享受到無邊境融合的模式,加上瑞典是北歐最大國家,該國會令其他北歐國家跟隨其做法,因此瑞典重設邊檢,心理影響遠較其他神根國家為大。
建了大橋,又築起圍牆
理論上,瑞典是對所有海陸出入境都重設邊境檢查,但實際上,最受影響的是使用Oresund大橋、連接馬哥兩市的火車服務。丹麥、德國或芬蘭往瑞典的渡輪服務,乘客無論如何,一抵達瑞典都要下船,現在只是多了檢查身份文件的程序;駕駛汽車使用Oresund大橋,乘客和司機接受檢查,大可當作一國或一市之內的交通管制。兩者額外多花的時間不多,但對於火車乘客來說,他們原本可直達哥本哈根市中心,但現在要在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的Kastrup站下車,接受檢查後再上車,這多花了約40分鐘,多了一倍,而平日要天天乘此火車上下班的人每天多達1.5萬人,可見影響很大。
於是,現在出現一個很矛盾的問題:當初花這麼多錢興建了大橋,而那些市際火車等交通基建也花了不少金錢,為的就整合橋的兩端的經濟,現在邊檢就猶如在橋上額外築起「柏林圍牆」,去阻隔兩地交流,十分諷刺。
更具爭議的是,瑞典這次的做法是立法要求交通公司有責任確保入境乘客持有有效身份文件,把邊檢的責任轉嫁給交通公司。先不說成本問題,渡輪一般至少要兩、三小時,在船上查身份文件,還算可行,而汽車則由Oresund大橋負責邊檢,但火車車程只有40分鐘,要火車公司在40分鐘查完所有乘客的文件,難道很高,
「大哥本哈根」
Oresund經濟區融合受打擊,瑞丹兩國之間,又要丹麥較受影響。瑞典經濟重心始終是中部斯德哥爾摩一帶,Skane並不重要,但Oresund區卻是連著丹麥的政經中心哥本哈根,而哥本哈根以至丹麥的國際知名度及經濟規模不算很高,因此哥本哈根有很大誘因要與Skane整合,希望在國際招商時兩區一同推銷,來爭取關注。
《衛報》去年3月曾報導,哥本哈根市市長提出,把Oresund區易名為「大哥本哈根」,希望有個外國較多人認識的名字(哥本哈根一定較Oresund區著名)來招商。
當然,Skane曾是丹麥領土,瑞典人會否把自己變成好像是丹麥一部份,另當別論!因此有瑞典人反建議稱這區為「北歐灣區」,仿效舊金山「灣區」的稱呼方法。
"難民火車公司要停駛直達哥本哈根的火車服務",請問甚麼是難民火車公司?
回覆刪除打錯字,已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