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政治任務優於經濟發展 歐盟商會:中國投資吸引力降

中國歐盟商會週三發表該組織成立22年來對中國前景最暗淡的評估,批評中國現時「政治任務優先於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對國企的支持、商業政治化日益加劇等問題逐步降低中國的投資吸引力,企業認為中國市場的可預測性、可靠性和效率逐步降低,而隨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未來發展難以預測。

商會發布《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22/2023》,呼籲中國政府為應對經濟逆風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重拾實幹精神,回歸改革道路。

報告指出,中國昔日改革開放曾有助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資,而2年前當世界各國仍處於COVID 19疫情水深火熱中時,中國迅速恢復過來,成為安全的投資天堂。不過,商會稱中國政府在疫情爆發近3年後仍固守防疫政策,嚴重影響商業發展,並加劇其他社會問題。

建議書稱,過去4年,歐洲對華主要直接投資僅來自少數大型企業,其餘歐企持觀望態度,他們維持在華業務現狀,但積極考慮其他更穩定的投資選擇。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由於中國國門緊閉,歐洲企業難以預測日益復雜的政治、經濟和聲譽風險,整體上暫無計劃增加投資。

伍德克又提及「新疆棉」問題,指出歐盟和美國都推出了供應鏈法案,要求確保供應鏈不涉及強制勞動的產品,而且一些企業也主動作出類似承諾,在中國的業務運作需要符合這些法例和公司承諾,因此歐企希望中國的營商環境透明化,讓他們能對自身供應鏈進行第三方獨立調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回應建議書,指出根據中方發布的前8個月外國對華投資數據,不少歐洲國家名列對華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名單裏,並說「如果算總賬,中國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汪文斌又說,中國正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將為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各國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他還反建議敦促歐方等其他經濟體為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提供開放、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
網主同時開設Patreon,每天總結國際新聞,並刊登深度文章,歡迎訂閱,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