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港人絡繹不絕悼女皇 英領館弔唁延至下週一

由於連續兩天香港有大批民眾在酷熱天氣下輪候長時間等待簽弔唁冊,向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致哀,英國駐港總領事館週二下午宣佈,將延長開放弔唁時間至下週一

開放弔唁時間原定為本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連週一為香港中秋補假都特定開放總領館。

最新延長的時間為本週五由下午4時延長至下午7時,並將在下週一上午9時至中午12時開放。

館方過去兩日已不時指出,排隊時間估計3小時,並提醒前來弔唁的人士帶備水飲用,並穿着合適衣服,以免中暑。

《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等外國傳媒都有報導大量香港人排隊想在館外獻花和簽弔唁冊。

《金》稱,伊利沙伯二世離世,引發一些香港人懷念1997年前「黃金時代」,並提及在英治年代,不少香港人稱英女皇為「事頭婆」(boss lady)。

香港《大公報》週二刊登了一篇題為<從英女王逝世看香港的"去殖化">文章,指出反華媒體就香港人到英國總領事館向英女皇致哀一事「大作文章」,借此聲稱「勾起港人對英殖時期的緬懷」、感慨香港「文明、人權、民主、自由都大幅倒退」,是「反中亂港分子以及反華媒體」一場「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替『殖民統治』洗白、為『愛國者治港』抹黑」,居心惡毒,以此認為香港有「港英遺民」,是「可笑的自我意淫」。

文章稱,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只視英女皇離世為一宗普通新聞看待,但極少部份到總領館致哀的人士一些舉動,例如「網上廣傳的那張『港青單膝跪地拜祭』」照片,評論稱這反映部份在1997年後出生的香港青年出現「戀殖心態」,跟「2019年黑色暴亂期間的暴青」類似,反映香港的「去殖化」工程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漏洞

文章最後稱,香港須不斷完善制度,做好「去殖」配套,隨着香港學童有系統認識國史國情,加深國民身份認同,像那名「單膝跪地」青年等人士「終將認識到自己的無和幼稚」。

同日Patreon文章<英國新君的挑戰(之一):進一步脫殖>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銀30億瑞郎收購 瑞信AT1債券全數注銷

【文章上載於瑞士時間19日下午1時53分,更新於下午8時44分】 瑞士政府週日晚7時半召開記者會,宣佈達成瑞銀(UBS)收購瑞信(Credit Suisse)的拯救交易,瑞銀董事長 Colm Kelleher 在記者會宣佈,每股收購價0.76瑞士法郎,整體收購價約30億瑞士法郎,有167年歷史的瑞信將走入歷史。

歐央行QE 德股最受惠

歐洲央行本月開始進行量化寬鬆(QE)行動,最反對的是德國。現在歐洲QE進行,最受惠的原來是德國--德國股市DAX指數在16日首度升穿12000大關,當天大升2.2%,最終以12167點收市。分析員普遍看好德國股市今年升勢持續,不知閣下會否心動,投資一下德國股票?

盛傳週一開市前宣佈 UBS將收購瑞信

路透、彭博、WSJ、FT等國際金融媒體歐洲時間週日凌晨都報導,瑞士最大銀行瑞銀(UBS)在瑞士政府協調下,即將收購近日被指財務有問題的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Credit Suisse),很大機會在週一亞洲開市前宣佈達成協議。

習近平出訪前 ICC通緝普京

中國宣佈習近平下週一訪問俄羅斯 ,將會晤俄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後, 總部位於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ICC)在這個宣佈後數小時表示,通緝普京,指控他要為大批烏克蘭兒童被強制移送至俄羅斯一事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