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德中峰會:兩國共同反對威脅使用核武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週五訪問中國,是中共二十大之後首名訪華的西方領袖。他先後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會面,之後兩國披露的內容,都提及德國和中國都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對德國來說,中國肯就烏克蘭戰爭變相公開警告俄羅斯,已算是不錯的收穫。

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出的聲明,習近平說:「(中德)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

習近平說,中方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而國際社會應該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盡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他又關注戰爭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干擾,並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蕭凌志則在其Twitter分別以德語和英語表示,「普京的戰爭」挑戰全球和平秩序,他要求習近平利用他對俄羅斯的影響,解決烏戰問題,德中都同意核威脅極端危險,一旦使用這類武器便是越過紅線。

習介紹二十大情況
中德和中歐關係方面,中方聲明大篇幅談了習近平的看法,簡單來說跟以往兩、三年的立場一樣,包括:
* 雙方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希望德方奉行積極對華政策
* 雙方要堅持對話協商,指出「政治互信破壞很容易,重建卻很難,需要雙方共同呵護」
* 發展雙方關係時要抵制「陣營對抗」、「泛意識形態化」等因素的干擾,在貿易和科技方面要「抵制保護主義」,中歐關係「不受制於第三方」——即是德國和歐盟的對中關係不要跟美國協調

習近平也向蕭凌志介紹了二十大的情況,「重點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質意義」。

對習近平來說,有主要西方國家的領袖在二十大後不久親自到中國,已是中國的外交重要勝利,可向國內顯示,習近平治下中國的國際地位。

蕭凌志方面,他又提及,所有聯合國成員都要維護普世的人權,保護少數民族,德國和中國在這方面有嚴重分歧,他向中方表達了德國在這些議題上的堅定看法,指出就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發表意見,並非干涉內政。

至於台灣問題,跟他週四在Politico和《法蘭克福匯報》(FAZ)發表的文章一樣,他指出德國奉行一中政策,但德國的一中政策同時包括台灣狀況必須由雙方以和平方式及雙方同意,才能改變現狀。

德:居中外國人可接種BioNTech
有關德中貿易,蕭凌志稱跟中國的經濟交往近期變得困難,德中貿易關係中,市場准入和保護知識產權方面變得不平衡,需要達至更自由的貿易,兩國貿易要在平等下進行。

根據德國媒體及一些英文通訊社,蕭凌志在記者會中說,中方向在中國使用BioNTech的COVID19疫苗「復必泰」開綠燈,但只限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他說,這只是第一步,德國爭取中方正式批准使用「復必泰」,在中國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BioNTech其中一名老闆 Ugur Sahin 也有隨團訪問中國。

文首影片截圖來自ARD,顯示中國人員由穿上白色保護衣的人士鋪紅地毯,登機歡迎德國訪問團的中國人員也是「大白」擔當。

同日Patreon文章<由疫情好景到衰退風險:美科技業吹凍結人手裁員潮>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習普峰會聲明:「俄羅斯需要中國繁榮,中國需要俄羅斯強大」

【文章上載於莫斯科時間21日下午5時4分,更新於22日凌晨零時44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進行第二天訪俄行程,下午開始跟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正式峰會,峰會聲明對中俄關係最新定調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並持續向前發展,形容:「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

倫敦警隊屢出罪犯 報告促改革否則解散

英國政府就倫敦都會警察廳(Met Police)近年屢出罪犯的問題進行獨立調查,調查報告週二發表,報告呼籲倫敦警察廳盡快內部整頓,就過往犯錯道歉,如果再不改革,重拾市民對倫敦警察的信心,報告建議解散警隊,把倫敦警察廳改組成幾個機關。

貛挖地底隧道 荷兩火車線暫停

荷蘭不足一週內有2條火車路線需要暫停行駛,理由是在路軌下發現有貛挖了地道 ,擔心路軌下陷,火車公司要移除這些貛後才能恢復火車服務。

黑山:Terra Luna創辦人權渡衡被捕

巴爾幹國家黑山(Montenegro)的內政部長 Filip Adzic 週四 在Twitter宣佈 ,加密貨幣 Terra Luna 和TerraUSD 去年倒下而被多國通緝的 Terraform Labs 創辦人 權渡衡(Do Kwon,文首照片)相信已在黑山首都 Podgorica 的機場被捕 ,黑山拘捕他的理由是懷疑使用假證件,當局正核實他的身份。

岸田戰後首訪烏 追加5億美元援助

【文章上載於烏克蘭時間上午9時14分,更新於晚上10時30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之際 ,亞洲另一大國日本的首相岸田文雄週一完成訪問印度之旅後,轉往歐洲,前赴基輔,是烏克蘭戰爭爆發一年多後,他首次訪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