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英國匯豐回歸伯明翰

匯豐銀行在24日宣佈,將把英國業務的總部辦公室拆開,以把英國零售銀行業務由總公司分拆出來,配合英國新法例要求大銀行把存款等較影響一般消費者的業務與其他高風險的投資銀行業務設立防火牆。英國匯豐將由目前跟總公司倫敦總部在一起,變成遷往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被視為伯明翰「一代人以來」吸引到的最重要投資。搬遷2017年開始進行,2019年前完成,會有1000個職位由倫敦遷往伯明翰,英國匯豐正洽談在市中心Arena Central簽署250年租約來興建新總部。

對於香港人來說,匯豐在伯明翰建立英國業務的總部,好像是搬得更遠,但對於英國人來說,匯豐此舉是回娘家,因為在不少英國人的腦海中,仍然把「匯豐」這個品牌跟「米特蘭」掛鈎--匯豐當年是靠收購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上面照片來自英國《每日電訊報》)來進軍英國以至全歐洲,而米特蘭銀行,正是源自1836年於伯明翰成立的「伯明翰與米特蘭銀行」(Birmingham and Midland Bank)。


這段應該是香港不少八、九十後都忘記了的歷史吧?匯豐雖然是英資,但當年業務只是香港為主,在當時亞洲經濟仍未如現在般能跟歐美平起平坐,匯豐在香港是最大銀行,但在全球都只是一間普通local bank,絕非國際級。匯豐真正能成為國際級銀行,轉捩點是1992年全購米特蘭銀行,不單總部由香港遷往倫敦,名稱也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變成只有「HSBC」4隻英文字,業務進軍至歐洲,隨後還擴展至全球。當然,擴展美國業務時卻令匯豐弄得焦頭爛額,那是後話。

但對於英國匯豐總部遷往伯明翰的象徵意義,則涉及可能是「老一輩」香港人都不會熟悉的歷史。英國傳媒報道匯豐,如提及其歷史時,很多時候會提及米特蘭銀行,因為不少老一輩英國人仍對米特蘭印象深刻,是多代的歷史回憶。

米特蘭的前身「伯明翰與米特蘭銀行」原本由一個英倫銀行的小秘書成立,但隨後不斷擴充,名字也不斷改變,例如業務擴展到倫敦時,試過稱為「倫敦與米特蘭銀行」,輾轉下變成「米特蘭銀行」(題外話:米特蘭Midland其實是英國地區Midland,意譯為「中部地區」)。

該行1891年把總部遷往倫敦,差不多在整個20世紀都雄霸英國銀行業,在20世紀初,當英國「日不落帝國」的顛峰之時,該行更是以存款計全球最大銀行,但在20世紀末期,因為財困而被迫賣盤。

英國匯豐遷往伯明翰,對該市發展經濟及吸引投資來說,可算是一大勝仗。小弟為此po翻查資料,發現其實德意志銀行去年年中也把不少工作由倫敦遷往該市,當時已有分析員說,金融業正注視德銀的實驗,如果發現具成本效益,其他銀行也會仿效,盡量減低倫敦貴租的成本。不過,正如上述,英國匯豐的前身在英國有悠久歷史,是家傳曉戶的品牌,而匯豐本身在全球的知名度亦遠高於德銀,加上匯豐今次是把一整個業務完全搬去伯明翰,而非如德銀把一些業務的一部職位搬往該市,但那些業務的主管仍在倫敦,因此英國匯豐落戶伯明翰,對該市是個很好的宣傳。

伯明翰都幾滄桑,這個城市在19世紀曾被譽為「千業之城」(city of thousand trades),因為什麼行業、什麼產品的生產,都可在伯明翰找到。不過,踏入20世紀,該市經濟開始側重在汽車業,最終在70年代左右,當英國汽車業以至整體重工業都嚴重走下坡,伯明翰受到嚴重打擊,變成一個破城,某程度跟美國的底特律類似。直至2012年,《經濟學人》仍有文章形容伯明翰為「第二大城市、二流城市」,連曼徹斯特的發展也較它好。事實上,若以大都會區來計算,大曼徹斯特人口是較大伯明翰略高。

伯明翰過去十多年都是靠發展旅遊、專業服務等第三產業,以及設計、科技等高端工業,最重要的是多元化發展,以吸引不同人才前來,令他們匯聚在伯明翰,以便各產業互相協助發展,然後又衍生一些新的產業(最明顯:零售)。

更重要的是大環境。倫敦近幾年樓價極之高,所有英國出現專業人士由倫敦(以至英格蘭東南部)流向英格蘭其他城市以尋找機會的現象。以Rightmove樓價統計為例,在3月,全英格蘭平均樓價約28萬鎊(322萬港元/1298萬新台幣/258萬人民幣),但倫敦高達58萬鎊(668萬港元/2690萬新台幣/534萬人民幣),而伯明翰所在的West Midland地區不足20萬鎊(230萬港元/184萬新台幣/927萬人民幣)。而在搬離倫敦時,伯明翰是首選,主要原因是主要城市中,伯明翰離倫敦最近,其他有同樣工作機會和生活質素的大城市,已是再往北的利物浦、曼徹斯特和列斯。

所以,伯明翰能否持續吸引人才和資金,除了自身努力,還要看英國整體大趨勢,究竟能否扭轉倫敦一極化的情況。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人「成衣黑社會」仇殺蔓延至羅馬 黑幫大老心腹街頭遭擊斃

羅馬星期一晚 有一對華裔夫婦街頭遭轟6槍擊斃 ,由於男死者跟當地黑社會有關,顯示華人黑社會的仇殺已由托斯卡拿(Tuscany / Toscana)普拉托(Prato)蔓延至南面250公里外的羅馬。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英國最高法院一致裁定 「女性」按生理性別定義

英國 最高法院星期三宣佈 ,5名法官一致裁定,英國法例中的「女性」、「男性」和「性別」(sex)按生理性別來定義,即使已獲官方文件認可,跨性別女性也不能被視作「女性」。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