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全球第二大拍賣行蘇富比17日宣佈,接受法國電訊大亨德拉希(Patrick Drahi)收購的建議,以37億美元(288.6億港元/1146億新台幣/251.6億人民幣)賣給對方,在交易完成後會取消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地位,變成一間由德拉希全資擁有的私人公司。消息公佈後,很多人拿來跟業界龍頭佳士得比較,除了因為兩者是行內死敵外,也因為現在這2間公司都由一名法國富豪、而且也是藝術品收藏家所擁有。當然,德拉希的地位遠不如佳士得的老闆、開雲集團(Kering)擁有者皮諾特(Pinault)家族。
先說這兩間拍賣行的歷史。蘇富比1744年成立於倫敦,今年是成立275週年,根源在英國,但1980年代初先後把總部遷往紐約及賣盤給一班美國富豪,基本上現在可視之為美國公司,1988年開始在紐交所掛牌,另外該公司早在1973年就開始在香港進行拍賣,香港是蘇富比目前唯一一個在亞太區的拍賣中心。佳士得同樣在倫敦創立,成立於1766年,至今總部仍在倫敦,1998年由皮諾特家族的家族投資公司Artémis買入,該家族實際參與佳士得決策的是家族長老François Pinault,他已把自己創立的開雲集團(旗下名牌包括Gucci、YSL等)交給兒子François-Henri Pinault營運。佳士得在1986年首度在香港進行拍賣,目前在亞太區有2個拍賣中心,分別是香港和上海。
不少人覺得,蘇富比變回做一間私人公司是好事,更能跟佳士得競爭。作為一間上市公司,蘇富比面對很多制肘,面對每季要向股東交代銷售及盈利數字的壓力。儘管蘇富比都有不少哄動全球的拍賣,但「跑數」壓力令他們要進行很多中價、中檔次的物品拍賣,又要進行很多對本業幫助不大的工作,而一些高風險、但對拍賣業務有幫助的工作就做不到。以高價作品拍賣為例,拍賣行很多時候要為這些交易做擔保才能爭取到這些作品在自己拍賣,本身是私人公司的佳士得沒有透露盈虧的需要,可以放膽進行高風險交易,蘇富比就不能這樣做了。
這宗交易另一個好處是獲得額外資金。一般相信,除了給予現有股東的37億美元收購款項,德拉希一開始時還會向蘇富比注入一筆巨款,協助他們開拓業務。
掉轉來說,對於一個富豪,擁有一間拍賣行有什麼好處?以佳士得為例,大家只知其營業額(拍賣金額全部公開,有數得計),不知其盈利,但應該不會賺很多錢,尤其是跟老闆其他業務例如Gucci相比。
碰巧老皮諾特François Pinault和德拉希都是藝術收藏家,二人對油畫、雕塑等藝術品是有一定認識的,作為拍賣行老闆,他們仍可以出價競投藝術品,而且公司收到一件重要藝術品並準備拍賣時,老闆一定會知道,並當然有權在出售前自己去看看那件藝術品,甚至跟那名藝術家見面(如果仍在生的話),這個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是很吸引的。以老皮諾特為例,他不參與佳士得的日常營運,但跟佳士得的行政總裁,以及美國、亞洲等地區分部主管保持聯繫,他對公司在賣什麼(重要)藝術品是很清楚的。
相對於「集郵」藝術品,擁有拍賣行更可以「集郵」人脈。拍賣行——尤其是如佳士得和蘇富比這些國際公司——可被視之為超級富豪俱樂部,很多富豪透過拍賣行購買藝術品、名錶等不同高價品,所以就算對外界來說,富豪是匿名競投作品,但拍賣行仍是富豪之間的一個社交場合,拍賣行老闆就是這個俱樂部的主人,不少富豪會會主動跟拍賣行老闆打招呼,「XXX拍賣行擁有者」是一張很好用的卡片,有助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即使買家不直接跟拍賣行老闆接觸,後者依然掌握到哪個「匿名」富豪買了什麼作品的資料,可讓他了解富豪的口味。
德拉希是一名55歲的法國/以色列富豪,旗下公司Altice在法國擁有電訊商SFR,以及大量傳媒,例如新晉新聞台BFMTV、左翼大報《解放報》等,而且近年拓展美國業務,收購了電訊兼有線電視公司Suddenlink和Cablevision,似乎有野心把電訊業務版圖擴展至美國。德拉希是富豪,但他的地位和知名度仍然很低,「蘇富比老闆」這張卡片對他擴大自己在美國政商界的人脈會有很大幫助。
除了對個人的好處,大家也在揣測,蘇富比會否跟Altice有協同效應,又或者德拉希從商思維及風格中,哪些會應用至Altice。德拉希以買入電訊業務後大幅削支及整頓架構而著名,但似乎這個做法不可能延伸至蘇富比。另一點令人注意的是Altice業務主要是網路、通訊和傳媒,因此有wild guess猜測蘇富比會否透過網絡來把自己提升至另一個層次?但這個似乎只是很wild及很隨口說的wild guess。
德拉希強調是以自己的私人家族基金出資買入,收購後也不會把蘇富比的營運跟Altice混在一起,但從老皮諾特的例子來說,佳士得倒是能跟開雲的業務以至老皮諾特自己的個人興趣和生活高度融合起來。2個月前我寫及聖母院大火的捐款爭議時,也提及皮諾特家族今年初在巴黎市中心舊商品市場大樓設置了自己的藝術館,因為藝術跟名牌服裝業其實有很大關連。
法國雜誌Challenges去年一篇特寫文章,談及擁有佳士得令老皮諾特成為當代藝術界的教父,因為他在藝術界可說是提供「一條龍」服務,在整個「產業鏈」每個階段都看到他的身影——他自己是收藏家,有大量收藏品,除了自己個人觀看,也希望大眾可看到,因此自己開了個藝術館,並且跟有龐大博物館網絡,可以把作品放在那裏展覽;而控制到展覽場地,除了自己擁有的作品,他也會展覽其他人的作品,可以決定展出哪些當代在生藝術家的作品;而搞了展覽,那些藝術家有了名氣後,他們的作品可以叫得較高的價錢,交託佳士得拍賣。甚至老皮諾特自己都會把收藏品拍賣套現,用來買其他藝術品,例如他在2016年把羅馬尼亞畫家Adrian Ghenie的Nickelodeon放到佳士得拍賣,拍得710萬英鎊(6965萬港元/2.76億新台幣/6056萬人民幣),而他2008年買入畫作時,估計價錢是極低。
看完老皮諾特的例子,就可看到德拉希「花少少錢」來買下蘇富比,對他有很大用途,但他會把蘇富比變成什麼模樣則仍要拭目以待。
[註:文首照片來自蘇富比官網]
本文章內容部份來源:
4月底聖母院捐款爭議:文化捐款扣稅的爭議
法國雜誌Challenges去年文章(有付款牆):François Pinault, le parrain de l’art contemporain
美國網媒Axios即時評論:Sotheby's gets a new owner
先說這兩間拍賣行的歷史。蘇富比1744年成立於倫敦,今年是成立275週年,根源在英國,但1980年代初先後把總部遷往紐約及賣盤給一班美國富豪,基本上現在可視之為美國公司,1988年開始在紐交所掛牌,另外該公司早在1973年就開始在香港進行拍賣,香港是蘇富比目前唯一一個在亞太區的拍賣中心。佳士得同樣在倫敦創立,成立於1766年,至今總部仍在倫敦,1998年由皮諾特家族的家族投資公司Artémis買入,該家族實際參與佳士得決策的是家族長老François Pinault,他已把自己創立的開雲集團(旗下名牌包括Gucci、YSL等)交給兒子François-Henri Pinault營運。佳士得在1986年首度在香港進行拍賣,目前在亞太區有2個拍賣中心,分別是香港和上海。
不少人覺得,蘇富比變回做一間私人公司是好事,更能跟佳士得競爭。作為一間上市公司,蘇富比面對很多制肘,面對每季要向股東交代銷售及盈利數字的壓力。儘管蘇富比都有不少哄動全球的拍賣,但「跑數」壓力令他們要進行很多中價、中檔次的物品拍賣,又要進行很多對本業幫助不大的工作,而一些高風險、但對拍賣業務有幫助的工作就做不到。以高價作品拍賣為例,拍賣行很多時候要為這些交易做擔保才能爭取到這些作品在自己拍賣,本身是私人公司的佳士得沒有透露盈虧的需要,可以放膽進行高風險交易,蘇富比就不能這樣做了。
這宗交易另一個好處是獲得額外資金。一般相信,除了給予現有股東的37億美元收購款項,德拉希一開始時還會向蘇富比注入一筆巨款,協助他們開拓業務。
掉轉來說,對於一個富豪,擁有一間拍賣行有什麼好處?以佳士得為例,大家只知其營業額(拍賣金額全部公開,有數得計),不知其盈利,但應該不會賺很多錢,尤其是跟老闆其他業務例如Gucci相比。
碰巧老皮諾特François Pinault和德拉希都是藝術收藏家,二人對油畫、雕塑等藝術品是有一定認識的,作為拍賣行老闆,他們仍可以出價競投藝術品,而且公司收到一件重要藝術品並準備拍賣時,老闆一定會知道,並當然有權在出售前自己去看看那件藝術品,甚至跟那名藝術家見面(如果仍在生的話),這個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是很吸引的。以老皮諾特為例,他不參與佳士得的日常營運,但跟佳士得的行政總裁,以及美國、亞洲等地區分部主管保持聯繫,他對公司在賣什麼(重要)藝術品是很清楚的。
相對於「集郵」藝術品,擁有拍賣行更可以「集郵」人脈。拍賣行——尤其是如佳士得和蘇富比這些國際公司——可被視之為超級富豪俱樂部,很多富豪透過拍賣行購買藝術品、名錶等不同高價品,所以就算對外界來說,富豪是匿名競投作品,但拍賣行仍是富豪之間的一個社交場合,拍賣行老闆就是這個俱樂部的主人,不少富豪會會主動跟拍賣行老闆打招呼,「XXX拍賣行擁有者」是一張很好用的卡片,有助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即使買家不直接跟拍賣行老闆接觸,後者依然掌握到哪個「匿名」富豪買了什麼作品的資料,可讓他了解富豪的口味。
德拉希是一名55歲的法國/以色列富豪,旗下公司Altice在法國擁有電訊商SFR,以及大量傳媒,例如新晉新聞台BFMTV、左翼大報《解放報》等,而且近年拓展美國業務,收購了電訊兼有線電視公司Suddenlink和Cablevision,似乎有野心把電訊業務版圖擴展至美國。德拉希是富豪,但他的地位和知名度仍然很低,「蘇富比老闆」這張卡片對他擴大自己在美國政商界的人脈會有很大幫助。
除了對個人的好處,大家也在揣測,蘇富比會否跟Altice有協同效應,又或者德拉希從商思維及風格中,哪些會應用至Altice。德拉希以買入電訊業務後大幅削支及整頓架構而著名,但似乎這個做法不可能延伸至蘇富比。另一點令人注意的是Altice業務主要是網路、通訊和傳媒,因此有wild guess猜測蘇富比會否透過網絡來把自己提升至另一個層次?但這個似乎只是很wild及很隨口說的wild guess。
德拉希強調是以自己的私人家族基金出資買入,收購後也不會把蘇富比的營運跟Altice混在一起,但從老皮諾特的例子來說,佳士得倒是能跟開雲的業務以至老皮諾特自己的個人興趣和生活高度融合起來。2個月前我寫及聖母院大火的捐款爭議時,也提及皮諾特家族今年初在巴黎市中心舊商品市場大樓設置了自己的藝術館,因為藝術跟名牌服裝業其實有很大關連。
法國雜誌Challenges去年一篇特寫文章,談及擁有佳士得令老皮諾特成為當代藝術界的教父,因為他在藝術界可說是提供「一條龍」服務,在整個「產業鏈」每個階段都看到他的身影——他自己是收藏家,有大量收藏品,除了自己個人觀看,也希望大眾可看到,因此自己開了個藝術館,並且跟有龐大博物館網絡,可以把作品放在那裏展覽;而控制到展覽場地,除了自己擁有的作品,他也會展覽其他人的作品,可以決定展出哪些當代在生藝術家的作品;而搞了展覽,那些藝術家有了名氣後,他們的作品可以叫得較高的價錢,交託佳士得拍賣。甚至老皮諾特自己都會把收藏品拍賣套現,用來買其他藝術品,例如他在2016年把羅馬尼亞畫家Adrian Ghenie的Nickelodeon放到佳士得拍賣,拍得710萬英鎊(6965萬港元/2.76億新台幣/6056萬人民幣),而他2008年買入畫作時,估計價錢是極低。
看完老皮諾特的例子,就可看到德拉希「花少少錢」來買下蘇富比,對他有很大用途,但他會把蘇富比變成什麼模樣則仍要拭目以待。
[註:文首照片來自蘇富比官網]
本文章內容部份來源:
4月底聖母院捐款爭議:文化捐款扣稅的爭議
法國雜誌Challenges去年文章(有付款牆):François Pinault, le parrain de l’art contemporain
美國網媒Axios即時評論:Sotheby's gets a new owner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