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拉脫維亞(Latvia)的廣播監管機構在7日宣佈,禁止俄羅斯國營電視台Rossyia RTR播放3個月,理由是該台近日有關烏克蘭局勢的報導「偏頗」,有顛覆拉脫維亞國家之嫌。
拉脫維亞已是波羅的海三國近日第2個禁播俄羅斯電視台的國家,鄰國立陶宛(Lithuania)上月已禁播另一俄羅斯電視台RTR Planeta三個月,可見在烏克蘭局勢下,不少前蘇聯共和國都十分擔心,國內擁有一定數量俄語/俄裔人士,將成為俄國出兵強行分裂甚至佔領全國的藉口。
即使沒有近日的烏克蘭問題,波羅的海三國一直面對俄語人士如何融合國內的難題。文首的圖片來自《經濟學人》,愛沙尼亞(Estonia)和拉脫維亞的俄語人比例明顯高得多,其中拉脫維亞的比例,有些文章指高達33%。而亦正正是這兩國,獨立後不久便定下必須懂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語才可獲國籍的要求,因此俄語人融合問題在這兩國更嚴重--一方面,人口比例高,另一問題是,不少俄語人士寧願做放棄國籍也不願學該國語言(亦可能是一些長者根本已學不了)。沒有國籍,即沒有福利,這令俄語人士的社會經濟等多方面都受到不平等待遇。
從禁播俄國電視台的個案,也可看出,俄語人在波羅的海三國,不只是語言隔閡這麼簡單,而是對歷史有很不同的觀點。拉脫維亞最新禁播的理由是,該台有關烏克蘭問題的報導,將對付一個主權國家的武裝侵略合理化,因此有在拉脫維亞煽動戰爭及引發武裝衝突之嫌。
至於立陶宛上月中的個案,其實跟烏克蘭沒關,而是該台一個有關立陶宛獨立運動的節目中,談到13名平民在蘇軍衝進電視大樓時身亡一事,指那些人是立陶宛獨立份子的卧底所殺--立陶宛的官方說法一直是他們被蘇軍殺害,但俄羅斯人/俄語人中,不少都相信卧底殺人的陰謀論。立陶宛的廣播監管機構便指該台「散播謊言」。
事實上,立陶宛在去年10月對另一電視台PBK因相似的理由,頒佈禁制令,下令該台不准播放非歐盟國家的節目--但該台七成節目是俄羅斯節目,禁令變相要該台在立陶宛絕迹。
就算沒有克里米亞的例子,這些前蘇聯共和國中的俄語人希望莫斯科可以代為出頭,爭取權益,這種思維其實一直存在。例如這篇「基督教科學觀察報」在2012年的報導便提及,波羅的海國家的俄語人有這種心態。
這就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俄語人待遇差,希望「大哥」出頭,但反過來這些國家、尤其是本身極反俄反蘇的國家,本地人對俄語人更猜疑,覺得他們是隨時「引俄兵入關」的「賣國賊」。
有關90年代初獨立運動時期的不同歷史觀點,已不算火爆,更火爆的是二次大戰。對於外國人來說,蘇聯是戰勝國之一,協助打敗納粹德國,蘇軍理應是「解放」波羅的海三國等東歐國家,但在波羅的海三國,蘇軍才是入侵者,而為了突顯他們不滿蘇軍入侵,有些人會紀念納粹德軍才是英雄、是他們的盟友,反而蘇共以至共產黨旗幟、黨徽等象徵,才要好像納粹標誌般禁制--紀念納粹,視共產黨如邪惡,對於華文圈子不少人來說,難以想像。
拉脫維亞已是波羅的海三國近日第2個禁播俄羅斯電視台的國家,鄰國立陶宛(Lithuania)上月已禁播另一俄羅斯電視台RTR Planeta三個月,可見在烏克蘭局勢下,不少前蘇聯共和國都十分擔心,國內擁有一定數量俄語/俄裔人士,將成為俄國出兵強行分裂甚至佔領全國的藉口。
即使沒有近日的烏克蘭問題,波羅的海三國一直面對俄語人士如何融合國內的難題。文首的圖片來自《經濟學人》,愛沙尼亞(Estonia)和拉脫維亞的俄語人比例明顯高得多,其中拉脫維亞的比例,有些文章指高達33%。而亦正正是這兩國,獨立後不久便定下必須懂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語才可獲國籍的要求,因此俄語人融合問題在這兩國更嚴重--一方面,人口比例高,另一問題是,不少俄語人士寧願做放棄國籍也不願學該國語言(亦可能是一些長者根本已學不了)。沒有國籍,即沒有福利,這令俄語人士的社會經濟等多方面都受到不平等待遇。
從禁播俄國電視台的個案,也可看出,俄語人在波羅的海三國,不只是語言隔閡這麼簡單,而是對歷史有很不同的觀點。拉脫維亞最新禁播的理由是,該台有關烏克蘭問題的報導,將對付一個主權國家的武裝侵略合理化,因此有在拉脫維亞煽動戰爭及引發武裝衝突之嫌。
至於立陶宛上月中的個案,其實跟烏克蘭沒關,而是該台一個有關立陶宛獨立運動的節目中,談到13名平民在蘇軍衝進電視大樓時身亡一事,指那些人是立陶宛獨立份子的卧底所殺--立陶宛的官方說法一直是他們被蘇軍殺害,但俄羅斯人/俄語人中,不少都相信卧底殺人的陰謀論。立陶宛的廣播監管機構便指該台「散播謊言」。
事實上,立陶宛在去年10月對另一電視台PBK因相似的理由,頒佈禁制令,下令該台不准播放非歐盟國家的節目--但該台七成節目是俄羅斯節目,禁令變相要該台在立陶宛絕迹。
就算沒有克里米亞的例子,這些前蘇聯共和國中的俄語人希望莫斯科可以代為出頭,爭取權益,這種思維其實一直存在。例如這篇「基督教科學觀察報」在2012年的報導便提及,波羅的海國家的俄語人有這種心態。
這就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俄語人待遇差,希望「大哥」出頭,但反過來這些國家、尤其是本身極反俄反蘇的國家,本地人對俄語人更猜疑,覺得他們是隨時「引俄兵入關」的「賣國賊」。
有關90年代初獨立運動時期的不同歷史觀點,已不算火爆,更火爆的是二次大戰。對於外國人來說,蘇聯是戰勝國之一,協助打敗納粹德國,蘇軍理應是「解放」波羅的海三國等東歐國家,但在波羅的海三國,蘇軍才是入侵者,而為了突顯他們不滿蘇軍入侵,有些人會紀念納粹德軍才是英雄、是他們的盟友,反而蘇共以至共產黨旗幟、黨徽等象徵,才要好像納粹標誌般禁制--紀念納粹,視共產黨如邪惡,對於華文圈子不少人來說,難以想像。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