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人的因素

讀歐盟政治(歷史),或多或少要涉獵相關政治人物的個人特質,一些歷史上重要決定,有時就是幾個擁有不同特質的個人碰在一起所產生的化學效應所導致。不過,好像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照片前;美聯社照片)與其他18個歐元區財長般,關係惡劣到已變成私人恩怨,在歐盟史上十分罕見。

在24日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財長會議,變成針對瓦魯法基斯的批鬥大會,據報「有一名部長直斥他浪費時間」(很想知道是哪位部長這麼狠?),會議基本上沒有討論過希臘提交的方案或任何實質內容。據報瓦魯法基斯當晚缺席工作晚宴,之後又竟然在Twitter說「我歡迎被憎恨」。

或者是受里加會議的影響,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26日跟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元區主席迪素布隆(Jeroen Dijsselbloem)通電話後,27日宣佈設立團隊,負責與債權人談判的工作,其中團隊統籌工作交給外長代理Euclid Tsakalotos(照片後--這張照片是否很有「愛」的感覺?!),變相把瓦魯法基斯降職。

與瓦魯法基斯最明顯有私人恩怨、亦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德國財長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原本的原因是,蕭伯樂在債務問題上有最終話事權,但大家慢慢發現,二人的個人背景是完全相反--瓦魯法基斯是政壇新人,蕭伯樂則是聯邦德國史上出任議員最長時間的一人,80年代已曾擔任部長;瓦是學者出身,熟悉經濟理論,蕭是稅務律師出身,最討厭只說理論、不顧現實的紙上談兵。

德國《明鏡》2月底一篇報導指出,希臘新政府上台不久,歐盟政圈已發現,瓦蕭二人水火不容到連把二人放在同一間房間、面對面開會,都有難度。迪素布隆有考慮過召開電話會議或小組會議,以免二人「面左左」。亦試過,瓦蕭二人各自在不同的房間,要迪素布隆和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做「信差」,穿梭兩間房間,把聲明文本草稿交給二人看看及討論。

瓦魯法基斯與迪素布隆都有私人恩怨。二人第一次會面時,瓦魯法基斯的態度已不太友善,以致在之後的記者會,結束時迪素布隆沒跟瓦魯法基斯握手就離開。之後開部長會議,瓦魯法基斯又公開質疑迪素布隆刻意以主席身份卡住歐盟執委會的文件,後者公開就希臘的發言時越來越不客氣。

如何開會都是一個學問。不知為何,過去數月的歐元區財長會議,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試過大家以為已就會後聲明達成共識,可以發佈,甚至蕭伯樂也已乘飛機回國,但原來瓦魯法基斯因為在最後關頭請示齊普拉斯時,後者否決,蕭伯樂回國後才發現原來該次會議沒有聲明可發表。

除了相關人士自己的性格出身外,一個職位本身都有特質。希臘一直想把債務協議問題直接遞上領袖層面討論,因為各總理會考慮一籃子因素考慮,但默克爾一直拒絕,堅持法理上,這決定要由歐元區財長作出。不過,財長很自然優先考慮「盤數」(帳目),要確保自己國家的庫房不能亂花錢,亦要考慮一旦要向國會(及國民)提出再向希臘花錢,第一個受靶的是自己,所以相對各國的總理,各國財長在希債問題上立場較強硬。

當然,瓦魯法基斯改不掉大學教書的脾性,每次開會都以教授教書的態度來向債權人「訓話」,各位財長似乎已經受夠。

瓦魯法基斯立場強硬、火爆,有一個說法是,他政治上一向獨立人士,在這次大選才加入執政激進左翼聯盟(Syriza)的名單,因此他是摸不清激左聯議員、黨員及支持者的底線在哪兒,他在黨內的地位亦一般,這令他與其他國家開會時,很難臨時拍板決定在哪些問題讓步,因為他不敢,亦未必有能力說服黨內同意他的決定。

因此,齊普拉斯決定由外長代理Euclid Tsakalotos擔任談判團隊的「統籌員」,變相成為其他國家跟希臘談判時的另一個希臘contact point,除了他態度較溫向、一向較為其他國家官員受落外,他加入Syriza多年,這令他較瓦魯法基斯更能擔任這種外國與黨內之間的中間人角色。

除了部長級談判,希臘與債權人亦有技術官僚級談判,齊普拉斯同樣把該級別的聯絡人換掉,由George Chouliarakis出任。他除了是副總理Yannis Dragasakis的親信,取代了原來擔任此職的瓦魯法基斯親信外,更重要的是,他之前也曾擔任上職,外國官員認識他,亦與他相處不錯。

齊普拉斯這次調動,似乎是想把「人的因素」降至最低,讓雙方可實事求是,不再對人不對事,讓談判重回正軌。

值得注意的是,週末期間有多個民調顯示,希臘人其實是接受政府在債務問題作出妥協,以保住歐元區國家的身份:一個民調說,50%受訪者支持讓步,36%要求強硬;另一個民調說,71.9%希臘人希望能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只有23.2%認為不能讓步以換取協議。從這個角度來看,齊普拉斯現在換人處理談判,也只是順應民意。

PS:Tsakalotos的官銜是「alternate minister」。在希臘,這類官員沒有部門可掌管,但在相關政策下有自主權,例如Tsakalotos是負責國際財金合作,亦是內閣正式成員,因此較真正的副部長略高一級。

留言

  1. 這種官員在中文通常叫「不管部大臣/部長」,維基說日本譯成「無任所大臣」,不過日本本身的內閣就叫他們「特命擔當大臣」。
    類似台灣的政務委員、大陸的國務委員

    回覆刪除
    回覆
    1. er..... 應該明顯與政務委員或國務委員不同,因為大陸/台灣,這兩個職位是較部長高級,介乎部長與副總理/副行政院長之間,但希臘這職位是略低於一個可掌管部門的部長

      這跟不管大臣又有點不同,至少以英國的例子,without portfolio,即他們是沒有特定政策要管,但希臘的是一委任就明確指定他們管什麼政策

      另一個不同是,不管大臣或者日本的「特命擔當大臣」,通常是直接向首相(府)負責,尤其日本,這類大臣是那些政策的部門設在首相府下,但希臘的alternate minister是屬相關部門

      刪除
    2. 這種大陸有,叫做“正部長級副部長”。例如大陸商務部的“國際貿易談判代表”(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Representative)鐘山,他的英文稱銜是這樣是:“Mr. Zhong Shan, 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Representative (ministerial level), Vic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拙見供參。

      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