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德國「超級星期天」 不只難民這麼簡單

德國在13日經歷了所謂「超級星期天」的三州地方選舉,「德國另一選項黨」(AfD)成績突出,在西南部兩州巴符(Baden-Wuerttemberg)和萊普(Rheinland-Pfalz),得票超過1成,在東部的薩安(Sachsen-Anhalt)更是一舉得票超過24%,接近四分一,更是第二大黨。一般解讀,包括德國傳媒,都視之為德國人民向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難民政策怒吼了。

這解讀,絕對沒有錯,尤其是如果默克爾仍完全不調整其難民政策,她的政府早晚倒台。不過,這解讀只屬「入門」,這次地選有比「對難民政策公投」更複雜的情況,尤其是在預測明年全國大選的結果上,必須跳出「難民政策公投」思維,才能較清晰看到德國政壇是什麼情況。

畢竟,AfD如何厲害都好,今次三州各自真正帶領黨友勝出成為最大黨的,都是全部成功連任的現任州長——左起巴符州綠黨的Winfried Kretschmann、萊普州社民黨的Malu Dreyer和薩安州基民盟的Reiner Haseloff。

一、AfD現象:填補右派空隙
首先,必須要略為了解AfD是個什麼政黨。有關這個黨的故事,可以寫很多,在此只寫3點。

AfD的確是近年全歐洲不滿金融海嘯後經濟遲遲未復甦、歐債危機和難民湧入所引發的民粹思潮的其中一環,尤其是原本以退出歐元區的AfD,近一年旗幟鮮明表明反移民、反難民、加強邊境守衛,改以這個作為最主要政綱。因此,AfD獲得這麼多選民支持,當然反映了德國社會中潛藏著一股很強烈的反難民情緒。

然而,AfD冒起,也有德國獨有的土壤。正如我之前也寫過,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已不斷向中間靠攏,例如反核、同意最低工資等等,很難再稱基民盟為「右派」政黨。同時,另一右派政黨自民黨(FDP)在2013年大選時歷史性得票不過5%門檻,告別國會(該黨今次在德西兩州越過5%門檻)。這兩個情況令右派選民在國會沒了他們的代言人,因此右派有空間讓一個新政黨冒起。

必須強調,若以泛歐以至全球的角度來看,AfD難言是個極右、納粹政黨。AfD跟很明顯是極右的PEGIDA示威運動關係密切,該黨領袖發表過「踩界」的言論,例如說邊境警察應該有權為阻止難民闖入而開槍,但跟其他歐洲極右政黨相比,AfD的政綱和言論其實很「克制」。該黨會說穆斯林難民有罪犯、是非禮犯,但嚴格而言,他們從未「無差別地」說全部穆斯林都有什麼問題什麼問題,或說他們是狗、是豬(或任何侮辱性字眼),言論肯定較近年「去妖魔化」的法國國民陣線更克制,隨時較香港的反大陸人言論更「中性」,更不要說希臘金色黎明或東歐那些跡近武裝份子的極右組織。

這方面,原因很簡單:德國有極嚴厲的反納粹法例,如果有類似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年代國民陣線的政黨在德國出現,老早就被法院取締了,所以AfD在反移民言論上是很小心的,會很強調自己是代表被CDU遺棄了的右派選民,甚至是被主流政黨漠視的普羅大眾,絕非什麼「仇外」政黨。

二、面對反移民聲音 SPD傷得更重
說「被主流政黨漠視的普羅大眾」,因為AfD「搶走」的選民,除了是CDU,更大部分其實是SPD及極左的左翼黨(Die Linke)。膠事錄略為整理三州各黨得票升跌,綜合而言,SPD所失得票率遠較CDU高,SPD在薩安及巴符都流失了10個百分點的選票,只有在勝出的萊普得票微微增長。相對下,CDU只在巴符州流失了超過10個百分點選票,在另外2個州只流失約3個百分點選票。

這個,跟我一直說的一脈相承:在目前經濟呆滯、大家不再相信精英的年代,支持「極右」、民粹的人,往往是較低下階層的人士,這些都是中左政黨的傳統票倉,他們覺得中左政黨已面目模糊,不知他們代表什麼,倒不如支持極右、民粹政黨。

德國的SPD面對的威脅更嚴重。正如上述,CDU已經變成一個中間派政黨,而且有默克爾吸票(這個下面再說),所以,AfD其實搶不到CDU的票源,反而「鎅走」不少SPD的票。

三、綠黨首嚐第一大黨滋味
AfD獲佳績,與其說是反移民、極右冒起,倒不如說是細小政黨冒起,選民已不再必然投給CDU(及其姊妹黨基社盟CSU)及SPD這兩個傳統大黨。這個在巴符州十分明顯。

綠黨在2011年乘著反高鐵及福島核災難,奪得巴符州州長寶座,首度在一個州執政,但當時他們還只是第二大黨。不過,由於州長Kretschmann過去5年執政絕對有一個執政者的「台型」,完全不像80年代時的「抗議黨」,令綠黨得票進一步攀升,正式取代CDU,成為巴符州第一大黨。

這在德國有劃時代意義,因為之前從未試過有CDU、CSU或SPD之外的政黨可在一個州成為得票最高的政黨,連FDP都不能得票衝到拿第一。

這代表,德國選民日後考慮誰做總理/州長時,不會只是「二選一」,還有第3、甚至第4個選擇的。Again,這對SPD最傷,因為至少短期內,左派有綠黨與SPD之爭,但右派,除了CDU,還是CDU(最多只有CSU,但他們是同一名單出選的)。

四、不聽默姨姨的話,沒好下場
說了這麼多,終於去到重點:儘管這次地選結果是向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摑了一巴」,但默克爾在明年大選完全沒有下台危機(除非她自己選擇不尋求連任)。

首先,亦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在2013年大選前已寫過,儘管2009—2013年的4年間,德國各黨的支持升升跌跌,但去到大選前,除了FDP外,其餘主要政黨的支持原全返回2009年大選的水平——你還記得德國有個海盜黨嗎?綠黨成員在巴符州當上州長,大家都說綠黨可成左派龍頭,都只不過是2013年大選前2年的事。

因此,說默克爾明年敗選,甚至AfD明年能否躋身國會,實在太早,至少明年3月才能較定大選形勢。

另外,總理會否下台,不外乎看:1、黨外有沒有對手挑戰到他?及2、黨內有沒有人有實力「插他一刀」?

正如第二部份所說,SPD根本無力撼動CDU/CSU的最大黨地位,其他的綠黨等更不用說。

至於CDU/CSU內,更加沒人挑戰到默克爾。甚至可以說,這3個地選是否「否定」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也可以質疑。

巴符和萊普兩州結果可以反映這點,在兩州各自勝出的綠黨和SPD候選人都是堅定支持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反而這兩州的CDU候選人在競選期間跟默克爾劃清界線,提倡收緊難民政策,跟默克爾唱反調,結果二人都敗選。

當中,以萊普州的CDU州長候選人Julia Kloeckner最具指標,這名43歲的候選人原本被視為默克爾接班人,有望成為德國另一位女聯邦總理,她在萊普州帶領CDU在民調中跟角逐連任的SPD勢均力敵,結果她以約4個百分點、一個不算小的差距輸掉。這向默克爾的黨友顯示,誰不聽默姨姨的話,都不會有好下場——如果你是CDU黨員,你敢挑戰默克爾、把她趕下台嗎?

根據本文前三部份來推論,明年大選後的德國政局反而更有可能有個跟大家目前所想像相反的情況:正如第一部份所說,CDU已是個中間派政黨(倒是CSU仍屬右派);正如第二部份所說,SPD已不強大;正如第三部份所說,綠黨已隨時可取代SPD。再根據第四部份:默克爾明年大選後下台的機會很低。那麼,對於默克爾來說,她最合邏輯的選擇是,把CDU進一步推向中間,而非因為害怕AfD蠶食自己票源向回右派靠攏,因為AfD對她的威脅不大,她反而要為明年隨時需要跟綠黨首度合作執政作準備。

當然,默克爾有需要制止更多難民湧入,並推出新的論述,來制衡AfD。不過,吊詭的是,當大家今天看到「德國極右/反移民政黨冒起」之時,明年卻可能見到德國出現一個更中間派、更「反反移民」的政府。

留言

  1. 好詳盡分析
    認字特警:一、AfD現象:填「報」右派空隙
    應該係填「補」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