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當愛爾蘭國慶變成全球節慶

3月17日是愛爾蘭國慶「聖派翠克日」(St. Patrick's Day),多國都有巡遊慶祝活動——沒錯,是「多國」,而非只有愛爾蘭慶祝。「聖派翠克節」有趣的地方在於,一個國家的重要節慶,卻可以變成全球多地都會慶祝的活動,這一天,在很多地方都可看到以全身穿綠色狂歡喝啤酒的人士。

這個節慶可以說是「出口轉內銷」,反映出一個地方的習俗,可以如何在外地落地生根,然後反過來影響回來源地的文化。



聖派翠克日的起源
「聖派翠克日」是宗教節目,紀念愛爾蘭聖人「聖派翠克」。派翠克是5世紀的人物,來自不列顛,兒時被綁架至愛爾蘭島,之後逃回不列顛,但成年後又返回愛爾蘭傳教,獲視為把基督教傳入愛爾蘭的人物。到17世紀,教廷正式確認派翠克為聖人,愛爾蘭人開始視他為守護愛爾蘭的聖徒後,愛爾蘭人才開始紀念聖派翠克日。

初時紀念聖派翠克日,只會有望彌撒的活動,是十分莊嚴的,這做法在愛爾蘭去到20世紀中仍是這樣——尤其是,愛爾蘭原本規定酒吧等大部份商店餐廳要在這天休息,根本不會像現在般喝到啤酒,這禁令在20世紀中才解除。

彰顯民族身份的宗教節目
現在大家所認知中的聖派翠克日,不是來自愛爾蘭,而是美國。美國有很多愛爾蘭移民,他們挑了聖派翠克日來作為「同鄉」相聚的日子,並在18世紀初開始有巡遊活動——至於是紐約還是波士頓有首個聖派翠克巡遊,則有不同說法。

雖然說聖派翠克日是宗教節慶,但愛爾蘭人(原本)很虔誠,天主教信仰是愛爾蘭民族的一個重要構成部份,於是,聖派翠克日微妙地,由一個宗教日子,變成民族節慶,被用來彰顯愛爾蘭民族的獨特。

尤其是,在歐洲人全球開拓殖民地的年代,愛爾蘭是其中一個很多人移民海外的民族(甚至現代也是這情況),而且在文化承傳上又可以媲美猶太人或華人,即是隔了幾代,仍會很強調自己有愛爾蘭裔身份,用來紀念自己文化根源的聖派翠克日便在各地開枝散葉,尤其是在有不少愛裔人的美國。

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突顯自身文化根源,有一種很奇妙的混合。他們固然強調自身愛爾蘭裔的身份,在19世紀及之前,他們的愛爾蘭民族主義也很強,會對故鄉最終脫離英國而獨立有很強冀盼,但同時他們又會強調自己已是美國人,認同美國建國的價值觀,很成功地建立起「美籍愛裔」的身份,這種混合身份絕無尷尬,甚至可以說服到其他美國人,也在這天不妨也一同做一天「愛裔人」,其他美國人完全不會覺得這個族群是威脅到自己、威脅到美國的生存。

輸出美國 再輸回愛爾蘭
吊詭的是,這種「美國化」的聖派翠克日,在20世紀又傳回愛爾蘭,當地在20世紀初開始有巡遊,20世紀中開始慢慢變成一個很世俗化的日子,大家都會以綠色——一個被視為代表愛爾蘭的顏色——來裝飾自己,包括穿綠色衣服、佩戴三葉草(shamrock)、打扮成愛爾蘭神話中的小精靈leprechaun,以及最重要的、喝綠色啤酒。

甚至有些人會說,現在看到的紀念活動,已較多像美國的傳統,多於愛爾蘭傳統。

不過,愛爾蘭又好像沒所謂,當地旅遊局甚至借此來推銷愛爾蘭旅遊,今年是連續第7年在全球多地的地標變身綠裝(文首照片來自BBC)。

對愛爾蘭來說,在海外有龐大僑民社群,有助一個本國人口不算多的國家推廣給全球,若只是把自己的文化略為改變,加入一點海外同胞的文化,又何樂而不為呢?

延伸閱讀:
St. Patrick's Day聖派翠克節的由來?
加拿大電視台CBC:The Irish day that's not so Irish
美國時代雜誌:How America Invented St. Patrick’s Day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