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歐盟今午公佈香港問題立場

自上星期四(21日)晚上全國人大證實會為香港訂立國安法後,香港局勢急劇變化,美國等不少國家都發表立場,但歐盟及其27個成員國相對比較沉默,不算踴躍發表立場或有動作,其中一個原因是,27國的外長今天(29日)才會開會,討論香港情況。視像會議在上午10時開始,主持會議的歐盟外交高級代表柏瑞爾(Josep Borrell,文首照片來自歐盟網站)預定下午1時(香港時間同日晚上7時)召開記者會,屆時會發表歐盟的正式立場。

當然,今天,大家更有興趣聽美國總統川普談論中國的記者會。

原本的議題
歐盟也不算完全沉默。柏瑞爾上星期五(22日)已發表聲明,表示香港繁榮安定事關歐盟重大利益,歐盟十分重視維持香港高度自治,歐盟認為透過民主辯論、諮詢主要持份者和尊重香港人權自由,是訂立香港國安法的最佳方法。

儘管上述內容,不少是跟去年示威期間歐盟的立場相同,但由柏瑞爾的名義發聲明,而且歐盟常任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本週也發表了立場,層級算十分高。

外長會議早已安排了在今天舉行,原本討論的議題是歐中關係。歐中都把今年定為雙邊關係關鍵年,原定4月和9月各舉行一次峰會,較以往每年才一次,多了一次。但在疫情影響下,4月峰會取消,延至6月才舉行,而且應該是視像會議。今天的外長會議,原本是為6月歐中峰會作準備,討論屆時歐中可以宣佈達成什麼成果,以及歐盟在峰會上要向中國說什麼。

這可說十分諷刺。原本討論歐中關係向前邁進的會議,變成討論雙邊關係可能倒退的問題。這也反映了歐盟對華政策的死結:究竟價值觀重要一點,還是商貿等實質利益重要一點?

所謂「歐盟立場」,不過是27個成員國加起來的立場。要分析、推測的話,其實不難,只要看回27國各自的對華立場就可。不外乎,匈牙利、意大利和希臘最有機會沖淡香港問題立場聲明中對中國的批評,特別是匈牙利最有可能這樣做,但應該不至有國家敢於因為反對批評中國而完全否決整份聲明;至於對華鷹派國家,不外乎是已跟中國有牙齒印的成員國,例如涉及桂民海爭拗的瑞典、盛傳議長訪臺前被中國「激死」的捷克,另外,芬蘭、丹麥這些北歐國家,傳統較傾向人權。

歐盟兩大國德國和法國,他們的立場可以抽出來說一說。

德國的立場
德國方面,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全盤對華政策和策略,正面對國內越來越大的質疑。默克爾未至於完全為了經濟而在人權問題完全向中國讓步,畢竟她也成功爭取劉霞來德避難,而林鄭月娥去年一度擺出聆聽市民的姿態,剛巧默克爾期間訪華,相信也是在她的施壓下,令北京要求林鄭這樣做。

但默克爾肯定是十分顧忌德國的商業利益,而且傾向「低調外交」、「幕後外交」,喜歡在背後跟中國談判,而不會公開抨擊中國。但問題在於,這種策略是否已到了極限?現在的情況是,連更擔心利益受損的德國商界組織,就香港發表的聲明也較德國政府來得強硬。

德國國會將在今天11點至12點,討論自民黨(FDP)的提案,要求國會譴責中國的做法。暫時的情況是,內閣以外的政界,包括兩個反對黨FDP和綠黨,以及CDU/CSU不少議員,都批評中國,至於社民黨(SPD)較少人就香港情況表態,左翼黨和AfD則更是平靜。

法國的立場
至於以自由、平等、博愛立國的法國,他們並不關心香港的自由是否受損。法國也關注國安法會否削弱一國兩制,但暫時表態的程度僅此而已。在法國的眼中,看到的不是香港自治和人權的問題,而是香港象徵了中美新冷戰正俏俏臨近,這從《世界報》社論稱「香港是中美對抗的受害者」,可見一斑。

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本週對此已說得很清楚,他指出,法國在新國際形勢下的立場——以及法國認為歐洲應該持有的立場——是「要對中美堅持己見各走極端說不,要捍衛自己的利益,不要被中美其中一方利用,亦不要讓中國成功分化歐洲」。這段說話,不涉及香港,但也會是法國看待香港局勢、以及應採取什麼行動時的準則。

這其實也很法國的立場。在冷戰時期,法國身在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同時,也很快就跟北京建交,堅持走獨立於美國的法國路線。就算法國不滿中國對香港的做法,也不想完全跟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當然,現時美國的總統是幾個主要歐盟國家政府都討厭的,這個總統又不諱言支持歐盟瓦解,這令歐盟及其成員國研究香港局勢時,有另一重考慮。

可以做什麼?
說完一些成員國的立場,之後要問:其實歐盟可以做什麼?

第一步要看言辭。柏瑞爾上週的聲明是臨時詢問27國而匆忙得出的立場,今天各國外長正式討論後,應可有更實質的看法。當中最關鍵的是:會否跟隨美國,認定國安法代表一國兩制、香港自治已結束?

至於行動上,目前專家提出的包括:取消9月萊比錫歐中峰會。勒德里昂本週已說,萊比錫峰會可能押後,但沒有解釋原因及押後到何時。不過,這個峰會9月才舉行,未需要今天就決定。而且,今年下半不額加開峰會,就意味歐盟也失去了歐中投資協議。

另一個建議是向香港人提供政庇,還放寬香港人移民。這一點應該較易做到,而且可由各成員國各自決定。反正德國已收了黃台仰等人,這個決定也毋須知會其他歐盟國家。

黃之鋒就有向歐洲傳媒建議制裁中港官員,包括加快「歐版馬格尼茨基法案」的立法進程。27國去年12月通過授權歐盟就此立法,但之後因為疫情關係,立法進展不大,短期內未必能夠通過及執行。歐盟當然毋須此法,也可要求27國通過制裁,例如歐盟有因克里米亞問題而在制裁俄羅斯,但要27國一致同意為香港制裁中國,難度很高。

歐盟剩下可做的,就只餘:1、警告中國會影響歐中經貿關係;2、幕後游說改變香港政策;以及3、不斷公開批評,並密切監察香港的情況。

對香港情況有沒有影響,這已不是歐盟有能力優先考慮的問題,他們現時更要考慮:歐盟、以至歐洲以支持民主自由人權而自居,香港局勢可以測試,究竟歐盟在維護他們崇尚的價值觀上,可以做到多少?抑或只是紙老虎、甚至連統籌27國立場而發表批評都做不到?

送英國去死
也有人提出,歐盟同時要考慮臺灣問題,可能要加強跟臺灣的關係,以制衡中國,而且也要力挺很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目標的臺灣。

不少人也建議,歐盟及各成員國處理香港問題時,一併思考歐英關係。儘管大家覺得英國國力衰落,無力挑戰中國,而英國現政府也不見得十分熱衷處理香港問題,但始終現時外國可以批評中國的理據是《中英聯合聲明》,其他「旁觀者」必須要有英國指出中國違反《聯合聲明》,他們才可出聲、採取行動。因此,歐洲有人提議,英國應做前鋒,而歐盟和歐洲國家支持英國,這可為脫歐後歐英如何合作,探索一個模式,並修補歐英關係。

事實上,已有跡象顯示,美國現時正是在這樣做,要求英國出頭,好讓美國採取行動時出師有名。

對英國來說,可能有種「被人送去死」的感覺。

本文章部份內容來源: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涉嫌強姦 挪威王儲繼子被捕

挪威警方星期二宣佈, 第三度拘捕王儲 Haakon 的27歲繼子 Marius Borg Høiby (文首照片),計劃加控他強姦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