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歐去年GDP增長勝中美 英今年經濟猶遜俄羅斯

歐元區去年第四季GDP意外錄得增長,《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歐洲半世紀以來全年經濟增長同時高於中國和美國。另外,IMF調整2023經濟預測,英國將會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差的一個,較受到制裁打擊的俄羅斯還要差。

暖冬有助歐上季經濟
先看歐元區。

歐盟統計局(Eurostat)週二公佈初步數據
,歐元區GDP上季增長0.1%。這個結果有點意外,因為經濟師預期會收縮0.1%,為歐元區衰退揭開序幕,而且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德國和意大利上季都經濟萎縮。

歐洲經濟較預期為佳,主要因為今年冬季十分和暖,能源需求較往年冬天下降,能源價格和整體通脹對經濟的打擊較預期為小。

德意兩國經濟較差,剛巧他們也是在戰爭前較依賴俄羅斯能源進口的國家。

《華爾街日報》指出,歐元區2022全年GDP增長3.5%,勝過美國的2.1%和中國的3%,而歐陸經濟體總和對上一次GDP增長勝過中國或美國,已是1974年,多年來三大經濟體的增速排名依次都是中美歐。

《華日》說,這個怪現象涉及三大經濟體的疫後復常時間表,美國最快重開,相關刺激效果主要反映在2021年GDP數據,歐陸較遲,部份效應反映在2022年上半年,中國的復常刺激應該在今年的數據才反映出來。

報導指出,這個情況不會持久,相信今年歐元區增長又再較中國或/和美國低。

減稅震盪猶在  IMF料英今年萎縮
再看看英國經濟。

IMF週二修訂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大部份主要經濟體的數字都向上修訂,有望勉強避過衰退,因為通脹應該已見頂,而且連中國都開始重開經濟活動,惟獨英國的數字向下調整,而且是一眾大型經濟體中唯一會在2023收縮的。

IMF把英國2023年GDP增長由正0.3%下調至負0.6%,但2024增長率由0.6%上調至0.9%。

其餘G7國家都會經濟增長,IMF預期美國增長1.4%,6個G7國家中最差的德國也有望增長0.1%。甚至俄羅斯都有望從2022年的預計收縮2.2%回復至2023年增長0.3%。

IMF說,英國較依賴天然氣,較受能源價格波動衝擊,英國的整體就業人數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利率上升,令按揭還款成本上升。

IMF指出,英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金融市場狀況都較其他經濟體緊縮,因此英國經濟表現會較差。

IMF未有提及脫歐因素,但BBC的分析指出,各界一定會討論脫歐是否英國經濟近期跑輸主要同類經濟體的原因之一,儘管BBC分析認為,IMF以至很多其他分析目前主要認為,去年秋季減稅震盪對英國經濟造成的損害持續。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銀30億瑞郎收購 瑞信AT1債券全數注銷

【文章上載於瑞士時間19日下午1時53分,更新於下午8時44分】 瑞士政府週日晚7時半召開記者會,宣佈達成瑞銀(UBS)收購瑞信(Credit Suisse)的拯救交易,瑞銀董事長 Colm Kelleher 在記者會宣佈,每股收購價0.76瑞士法郎,整體收購價約30億瑞士法郎,有167年歷史的瑞信將走入歷史。

歐央行QE 德股最受惠

歐洲央行本月開始進行量化寬鬆(QE)行動,最反對的是德國。現在歐洲QE進行,最受惠的原來是德國--德國股市DAX指數在16日首度升穿12000大關,當天大升2.2%,最終以12167點收市。分析員普遍看好德國股市今年升勢持續,不知閣下會否心動,投資一下德國股票?

盛傳週一開市前宣佈 UBS將收購瑞信

路透、彭博、WSJ、FT等國際金融媒體歐洲時間週日凌晨都報導,瑞士最大銀行瑞銀(UBS)在瑞士政府協調下,即將收購近日被指財務有問題的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Credit Suisse),很大機會在週一亞洲開市前宣佈達成協議。

習普峰會聲明:「俄羅斯需要中國繁榮,中國需要俄羅斯強大」

【文章上載於莫斯科時間21日下午5時4分,更新於22日凌晨零時44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進行第二天訪俄行程,下午開始跟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正式峰會,峰會聲明對中俄關係最新定調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並持續向前發展,形容:「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

瑞信亞洲投資論壇如期明天揭幕

瑞信週日確定會被瑞銀收購後,瑞信週一表示, 原定本週二至週四在香港舉行的「第26屆瑞信亞洲投資論壇」將如期在香港舉行 ,原定集團主席Axel Lehmann和集團行政總裁Ulrich Körner來港主持會議,但現在改由瑞信的全球股票部主管 Neil Hosie 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