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中文網絡討論曼谷塌樓意外時,提及中鐵十局、中資企業在這項工程的角色,而泰國傳媒報導時,同時關注這些「中資企業」的股權架構,因為這涉及泰國政治社會近年一個熱門話題——「中國灰色資本」(英文 Chinese grey capital,泰文為 ทุนจีนสีเทา "tun chin si thao")。
中文傳媒今年初其實討論過這個議題。中國演員王星在泰失蹤案令華文地區再度討論不少香港人、中國人和台灣人被騙到泰國後遭拐走的問題,當時其中一個說法是,儘管中國(政府/網民)罵泰國治安差,但其實那些詐騙集團都是中國人成立的,犯案者和受害者都是中國人。中國人到了泰國成立公司/犯罪組織,假扮是泰國企業/組織,這種現象在泰國被稱為「中國灰色資本」。
在野人民黨(即前進黨MFP被取締的繼承者)國會議員 Sitthiphol Viboonthanakul 在4月1日再度借國家核數署大樓工程一事提出「灰色資本」問題,指出這類「假泰企」有以下4個特點:
1、借「泰國人頭」,找幾個泰國人持有公司股權,以便符合泰國法例中對何謂「泰國公司」的要求,但全部決策權在中國股東手上
2、這些「泰國董事」用來處理泰國法律事宜,例如簽署重要文件、簽署向銀行借款的合約等等
3、「零銖生意」,意指公司買入的主要原料和設備都從中國輸入,甚至大量僱用中國黑工,這些公司對泰國經濟及泰國人生計是零好處
4、跟泰國的「灰色世界」合作,包括跟「灰色資本」合作,以及串通泰國官員公務員,為了生意進行非法行為,例如使用不符合規格的原料
無論是中國資本抑或跟中國人合作的泰國商人和官員,他們都被稱為「灰色」,因為這些人、組織和資本游走在合法(白色)與非法(黑色)之間,不是黑社會,絕大部份商業活動完全合法,但也有一定比例的行為屬非法,惟這些非法行為很難察覺。
最新討論「中國灰色資本」問題的背景是塌樓,令泰國人關注當地很多建築工程公司其實是中資。Sitthiphol 提出數據,指出2024年泰國新成立的建築工司中,299間有中國股東,2020至2024共5年間有586間,今年首2個月已有54間這類新公司。
今次地震塌樓的工程由一間聯營公司承包,這間聯營由泰國公司「意泰開發」(ITD)和中鐵十局合組,但這間「中鐵十局」嚴格來說是中鐵十局的泰國子公司,而且中鐵十局只佔這個子公司49%股權,其餘由泰國人股東持有,因為泰國政府工程一般只批給「泰國公司」,所以中鐵十局要另設泰國子公司。
就算是被懷疑供應不合規格鋼筋的公司 Xin Ke Yuan,公司也有一定股權由泰國人持有(但最大股東是一個中國人,他持有約三分二股權)。
傳媒介紹 Xin Ke Yuan 時,提及當局發現他們生產的鋼筋不合規格、且廠房不符合環保及安全標準,源於他們在羅勇府(Rayong)的廠房發生過火災。Xin Ke Yuan 跟這個位處曼谷東南約140公里的府有關連,並非偶然,因為當地2005年起開始開發「泰中羅勇工業園」,由中國公司和泰國公司合作開發,China Daily 2019年一篇報導形容這個工業園為「工業唐人街」,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泰國國會上周初一連兩天辯論政府不信任動議,其中 Sitthiphol 發言時已批評政府監管「中國灰色資本」不力。他說,羅勇及另外2個鄰近府份春武里(Chonburi)和北柳(Chachoengsao)設有大量中資工廠,同時也湧入大量中國工人在這些工廠打工,當地居民說這些中資工廠拒絕聘請當地人,認為這裏的中國工人不只政府統計的9000人這麼少,應該多達1.5萬至1.6萬。
Sitthiphol 又指摘,這些中資企業不單打爛泰國人的飯碗,也打擊泰國公司,因為中資企業壟斷供應鏈,不買泰國製材料及零部件,而且一旦有了中資工廠,附近一帶接着便有中國人開的餐館、菜市場、超市和卡拉OK。他又提及,去年泰國有8119間中國人擁有的新餐廳開張,超過一半來由中國資金投資。甚至家傭、保姆、司機等這些工種,中資公司都會從中國輸入勞工。
這種情況令泰國人一看到市面有只寫了簡體中文的告示板便感到害怕。去年8月,羅勇府有一塊空地突然有興建新工廠的告示板,居民立即向傳媒及其他地方的泰國網民求助,詢問究竟告示板寫了什麼,懷疑是非法興建工廠。
我去年也曾在blog寫過,曼谷街頭突然出現一塊全部寫上簡體字中文的大型廣告板,推銷快速購買移民護照,惹來泰國網民非議,擔心涉及非法活動,而且在泰國領土出現一個明顯只寫給中國人看的大型廣告,感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