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中國大使攜救災專家 拜訪內相關心曼谷塌樓

緬甸星期五(28日)強烈地震觸發曼谷翟度翟區(Chaktuchak)正在興建的國家核數署大樓塌樓意外,中國親切關心泰國情況,中國駐泰大使韓志強(截圖左)星期日上午親自到泰國政府大樓,並攜同中國應緊管理部一名地震及隧道倒塌拯救專家,拜訪內政大臣亞努丁(Anutin Charnvirakul,截圖右)。

再見,小姐

學習法語的朋友,要update一下了。法國總理府在21日向各部門及各地方政府發出指令,要求在文件,例如國民遞交的表格中,盡量刪去會不必要地顯示出女士婚姻狀況的字眼,最明顯的就是Mademoiselle(小姐),然後所有女性都只能稱為Madame(原意是太太,或對年長女性的稱呼)。

很易理解,這個主要是女權份子要求,認為男士婚前婚後都只叫Monsieur,那麼,女性為婚前要叫Mademoiselle,婚後要改為Madame呢?上圖是來自一個要求改變這稱呼的組織的網站http://www.madameoumadame.fr/。

受影響的不只是小姐的。例如在上面圖片中便看到,在法國(或者應該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社會),女士填表,在有關自己名字時,除了姓氏及名字外,還有一欄為nom de jeune fille--直譯為「少女時的姓氏」,即婚前姓氏。另外有時會有一欄為nom d'epoux,即丈夫的姓氏。

很明顯,這兩個都有「性別歧視」,因此前者會改為nom de famille(家族的姓氏;事實上,法國自2002年起的民事法律便用這個字眼),後者則稱為nom d'usage--使用的姓氏,理由是一些離婚了、或者是丈夫已去世的女士有時候仍會使用前夫/亡夫的名字。

在法國這個對語言「純潔度」很執著的國家,這種改法有時會惹來一些語言學家的不滿。例如在下差不多20年前學法語時(說來也唏噓,這麼快就20年......),當時語言學家仍堅持「部長」必須是男性le ministre,不能用女性冠詞,變成la ministre,即使該部長是女人。有些職業亦只有男性形式,例如醫生只有le medecin,如果是女的話,就要變成la femme medecin(即好像香港一些診所會說成「女西醫XXX」)。

當然,現在大部份傳媒都會直接用la ministre了!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也門轟炸計劃chat group誤add雜誌老總 范斯:討厭又要拯救歐洲

美國《大西洋》雜誌 總編輯 Jeffrey Goldberg 星期一爆料 ,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被加入一個美國高官討論轟炸也門叛軍 Houthi 的 Signal chat group,讓他在轟炸前2小時便知道有這個行動。

玩殘中國抑或幫雪佛龍?美向委國石油購買國徵25%關稅 4月2日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星期一在社交媒體宣布,將向購買委內瑞拉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徵收25%的關稅,這項關稅將於4月2日生效。

加強應對混合戰資訊戰等威脅 歐盟籲全歐4.5億人準備72小時緊急包 軍民機關定期聯合演練

繼 荷蘭及一些歐盟國家加強呼籲國民準備緊急避難包 ,以應對大型天災、戰爭、網絡癱瘓等突發情況後,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也發出同類呼籲 ,希望27個成員國近4.5億人口都應該準備72小時緊急包,並公佈30項措施,加強歐盟各國面對天災人禍的應變能力。

36年前跟15歲少年上床並懷孕 冰島兒童部長下台

冰島教育及兒童部長 Asthildur Loa Thorsdottir 周四晚下台 ,因為她被踢爆36年前曾跟一名15歲少年上床,並為對方誕下一名兒子。

白宮:俄烏都同意黑海停火 克宮補充:須先放寬農產品制裁

美國 在烏克蘭時間星期二接近黃昏時宣佈 ,美國分別跟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黑海停火協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原本說,可以即時開始執行「能源停火」和「黑海停火」,但俄羅斯隨後補充,表示黑海停火的前提是獲西方解除部份制裁,所以仍未知道俄烏局部停火何時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