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皇儲、費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及其妻在當時仍為奧匈帝國領土的薩拉熱窩(Sarajevo)遭一名塞爾維亞族分離份子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開槍暗殺身亡,事件是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線,因為奧匈帝國認為是塞爾維亞的挑釁,向塞爾維亞宣戰,而由於當時大部份歐洲國家都已有聯盟關係,因此向A國宣戰,變相B國被逼加入以協助A國,然後再捲入更多國家,造成骨牌效。
跟幾天前同樣是紀念一戰的伊珀爾戰役紀念活動(有關此戰此鎮,見上一個post)不同,薩拉熱窩暗殺的紀念氣氛古怪得多,沒有多少個領袖前來,較似一連串文化活動,因為這一連串紀念活動更多是曝露出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涉及當代政治的意味極高。20世紀初期和末期最重大的歐洲戰爭,薩拉熱窩都扮演重要角色,這個城市也真命苦。
薩拉熱窩大概一週前有單車比賽,之後亦有話劇首演等活動,但重頭戲是28日維也納交響樂團在薩拉熱窩市政廳表演--此處是費迪南大公伉儷臨遭暗殺前獲當地政府招待的地方,他們之後坐馬車離開,期間馬車走錯路,結果遇到普林西普,然後遭暗殺。
從這種安排,尤其是維也納交響樂團表演,外人都應該嗅到有異樣--這種安排有普林西普是觸發一戰的人物。這亦是波斯尼亞塞族不滿的地方,因此波斯尼亞塞族總統(波斯尼亞「總統」是由波斯尼亞族、克羅地亞族和塞爾維亞族各選一人擔任聯席總統)和塞爾維亞總統拒絕出席這紀念,塞族改在東面一個鎮Visegrad舉行自己的紀念活動,重演當年的暗殺,又在塞族地區樹立普林西普的雕像紀念。但問題是,Visegrad正是90年代內戰中,其中一個發生大規模波斯尼亞穆斯林遭大屠殺的地方。
究竟如何看普林西普,正是波斯尼亞各族人之間的分歧。在南斯拉夫年代,普林西普是由奧匈帝國手中解放塞族以至所有其他種族的民族英雄,但90年代初南斯拉夫開始瓦解時,塞族以外的巴爾幹民族便開始出現新論述,認為普林西普是危險的狂熱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份子,用現代的說法,他是恐怖主義份子。尤其經過90年代內戰後,其他巴爾幹民族會把普林西普聯繫到觸發塞族在各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發動內戰的人士身上,認為兩者都是受塞族民族主義所驅使。
亦因為是這個分歧,這些紀念活動的最主要贊助國法國在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年代原本想由總統出席,並廣邀歐洲各國領袖參與,但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上台後打消這個念頭,活動改為變得較民間。
最後一提的是BBC這個「費迪南大公暗殺事件實時報導網站」。BBC用上了目前的實時報導方法,去重新講述事件發生後37天內各國反應及歐洲烈強如何陸續捲入大戰的經過,還刻意找來各駐歐洲大城市記者「報導」該國最「新」情況,例如駐維也納記者會報導奧匈帝國最快情況,希望讀者可用2014年的感覺去感受1914年的大事。
跟幾天前同樣是紀念一戰的伊珀爾戰役紀念活動(有關此戰此鎮,見上一個post)不同,薩拉熱窩暗殺的紀念氣氛古怪得多,沒有多少個領袖前來,較似一連串文化活動,因為這一連串紀念活動更多是曝露出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涉及當代政治的意味極高。20世紀初期和末期最重大的歐洲戰爭,薩拉熱窩都扮演重要角色,這個城市也真命苦。
薩拉熱窩大概一週前有單車比賽,之後亦有話劇首演等活動,但重頭戲是28日維也納交響樂團在薩拉熱窩市政廳表演--此處是費迪南大公伉儷臨遭暗殺前獲當地政府招待的地方,他們之後坐馬車離開,期間馬車走錯路,結果遇到普林西普,然後遭暗殺。
從這種安排,尤其是維也納交響樂團表演,外人都應該嗅到有異樣--這種安排有普林西普是觸發一戰的人物。這亦是波斯尼亞塞族不滿的地方,因此波斯尼亞塞族總統(波斯尼亞「總統」是由波斯尼亞族、克羅地亞族和塞爾維亞族各選一人擔任聯席總統)和塞爾維亞總統拒絕出席這紀念,塞族改在東面一個鎮Visegrad舉行自己的紀念活動,重演當年的暗殺,又在塞族地區樹立普林西普的雕像紀念。但問題是,Visegrad正是90年代內戰中,其中一個發生大規模波斯尼亞穆斯林遭大屠殺的地方。
究竟如何看普林西普,正是波斯尼亞各族人之間的分歧。在南斯拉夫年代,普林西普是由奧匈帝國手中解放塞族以至所有其他種族的民族英雄,但90年代初南斯拉夫開始瓦解時,塞族以外的巴爾幹民族便開始出現新論述,認為普林西普是危險的狂熱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份子,用現代的說法,他是恐怖主義份子。尤其經過90年代內戰後,其他巴爾幹民族會把普林西普聯繫到觸發塞族在各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發動內戰的人士身上,認為兩者都是受塞族民族主義所驅使。
亦因為是這個分歧,這些紀念活動的最主要贊助國法國在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年代原本想由總統出席,並廣邀歐洲各國領袖參與,但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上台後打消這個念頭,活動改為變得較民間。
最後一提的是BBC這個「費迪南大公暗殺事件實時報導網站」。BBC用上了目前的實時報導方法,去重新講述事件發生後37天內各國反應及歐洲烈強如何陸續捲入大戰的經過,還刻意找來各駐歐洲大城市記者「報導」該國最「新」情況,例如駐維也納記者會報導奧匈帝國最快情況,希望讀者可用2014年的感覺去感受1914年的大事。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