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反移民浪潮蔓延至德國

去年年底寫過,歐洲政壇今年主題之一是極左冒起,以及與此相關的削減財赤問題。那麼,今年另一個主題,則是極右勢力蔓延,以及與此相關的移民問題。德國在5日晚上迎來2015年首場反移民、反伊斯蘭示威,而這場反移民運動過去數月不斷壯大下,「反反移民」的團體反擊,在5日至少在首都柏林、斯圖加特、科隆和最先有反移民示威的德東城市得雷斯頓舉行示威,其中科隆,包括地標大教堂在內多項建築物當晚熄燈(圖),以示反對這場反移民運動。



這類反移民示威由「反西方伊斯蘭化愛國歐洲人」(Patriotischen Europäern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簡稱PEGIDA)組織,最先由10月開始,源於得雷斯頓,逢週一晚遊行,是仿效東德政權倒台前東德人逢週一晚遊行,不滿移民湧入,改變德國社會文人,令德國不再像德國,而且移民、包括難民在內搶去德國人福利。初時遊行有幾百人,但到上月底聖誕前的週一遊行,人數升至1.75萬人,震驚德國政壇,令該國社會開始注視問題。

PEGIDA的冒起受重視,對全歐洲有很大的象徵和影響,倒不是因為德意志的納粹歷史。相對於目前歐洲其他極右勢力,PEGIDA已算是最寬容的一個,亦(暫時)沒涉及暴力,即使示威者中包括一些法西斯滋事份子,但大家仍不相信這會變成納粹重現德國。

PEGIDA的重要性在兩方面。象徵意義上,差不多其他全部歐洲國家,都至少有5年、甚至10年以上,是出現了這類反移民/排外/恐外的勢力,例如法國的國民陣線可上溯至70、80年代,意大利的北方聯盟至少90年代已出現,奧地利在90年代就試過因為內閣包括極右政黨而遭其他歐盟成員國制裁,甚至芬蘭和瑞典這兩個北歐國家,真芬黨和瑞典民主黨也至少出現約5年。甚至在歐盟外,瑞士也試過通過禁止建清真寺塔尖的公投。

但德國期間一直沒有這類勢力出現,這類勢力一直只局限在一些滋事份子,在政壇不成氣候,與PEGIDA示威中至少有一些是看上去應該是「正正常常」的人不同。若是前者,可當作罪案處理,但後者,政壇和社會就要正視他們的訴求。儘管德國「反反移民」的聲音仍算在歐洲各國中最強烈、亦最敢於公開反擊的,但始終,這類在歐洲多國出現的反移民聲音終於來到德國,這絕對有指標意義,反映有關問題在歐洲有多嚴重。

而在實際意義上,移民問題今年、以至至少未來一、兩年,都會是歐洲政壇重要議題,英國與歐盟各國談判重新分配歐盟與成員國之間權力的新一輪歐盟改革討論中,移民/出入境問題是重中之重,而當中能夠一錘定音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有關移民問題在歐盟層面政治,稍後再寫,此段想寫的重點是,默克爾被視為強烈支持歐盟各國人口自由流動原則,但如今德國都出現反移民聲音,尤其這股勢力會否跟反對歐元的疑歐政黨「德國另一選項黨」(AfD)合流,搶去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票源,加上其早已有反移民傾向的姊妹黨基社盟(CSU)可能因此在移民問題上轉趨強硬,這可能改變默克爾對國內移民政策的取態,繼而影響全歐盟的移民/人口自由流動政策。

說來有點奇怪,雖然現在看起來,德國好像十分「反反伊斯蘭」,但其實只不過是10年前,德國其實是最「疑伊斯蘭」的國家--至少在西歐/「舊歐洲」中來說。人所共知,過去十多年,土耳其加入歐盟談判的最大障礙其實是默克爾,而同樣人所共知的是,她和CDU真正阻撓土耳其的理由,是他們骨子裏認為伊斯蘭教不是歐洲文化的一部份,因此認為土耳其不能加入歐盟。

不過,德國過去十多年出現微妙的變化,就是逐漸變成如美國般的「移民國家」。德國原本很抗拒移民,西德在60、70年代湧現大量土耳其外勞後,當中不少出現融入社會的問題,令西德人對移民十分反感。根據英國近年解密的文件,就任西德總理不久的科爾(Helmut Kohl)曾向英國官員表示,想把一半土耳其外勞送回國,他甚至公開說過,「德國不是移民國家」,居德外國人只是居住者。

如今,情況卻大有不同。至少,德國足球國家隊已有不少移民/移民後代。事實上,在經濟危機後多了如西班牙、希臘等歐盟成員國人民因經濟差而往德國找工作,另一方面,德國接收了大量難民,去年接到逾20萬宗難民申請,這令德國近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移民接收國,僅次種族大融爐美國。對一個十分強調血統主義的國家來說,這有點難以想像。

留言

  1. 不得不說,其實德國對技術/工作等原因歸化的移民還是十分友好的,尤其歡迎科學和工程學背景的年輕人。 職業市場上工程師的用工缺口很大,是需要引進的。 擅長照顧老年人的醫護人員也十分緊缺。 很久以前有聽人說過好像歸化條件之一是必須在德國工作繳稅滿 8 年,幾年前這個條件縮到 6 年。 只要申請者夠條件,手續也是很簡單,跟德國留個世人的官僚刻板印象很不一樣。 前不久剛剛聽說,這裡 15 歲以下的人口中,有移民背景的人占到 40% 還要多,聽上去很多移民的樣子,但是個人感覺國際化程度跟荷蘭等地方還是不能比。 這裡東亞人好像明顯沒有荷蘭那裡多,德語真的是那麼難以逾越的障礙嗎?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