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勝在夠沉悶


[據聞是2014世界盃這次德國的非正式主題曲--因為是德國電視台ARD採用的主題曲,由Andreas Bourani主唱,名為Auf Uns]

儘管不少香港人喜歡德國足球隊,但我也聽過不少人說討厭德國隊,最大罪狀是:悶。他們覺得德國隊比任何頂級國家隊都更像機械人,不要說巴西,可能連意大利、阿根廷、西班牙等都踢得出自己的風格,每個球員可表現出自己的性格,德國卻只有精準。

然而,德國這次奪得世界盃,很多人正正歸功於德國整體訓練足球員的體制以至國家隊夠持之而久,夠一致。

這一、兩天,以至早前四強橫掃巴西後,都有不少文章談及德國的青訓工作--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德國足球隊經歷低潮,其中在歐洲國家盃小組賽未嘗一勝下出局,更令德國人愕然,於是德國足協作出研究,最後提交研究報告,21世紀初開始實施。

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求德甲和德乙全部隊伍都要設有青年訓練學院,否則不發牌;而青訓學院有評級制,要求要有全職專業領牌教練、有合規格的球場、與學校好好配合受訓學院同時兼顧訓練及學業等,如果獲最高三星評級,就會有額外撥款。

這制度有多重要?本屆德國國家隊,撇除Miroslav Klose這類老將,差不多全部都是青訓的產物,而今屆全隊23名球員中,14人是25歲或以下,包括決賽射入奠定勝一球的Mario Gotze,他上月才22歲生日。亦因此,不少人看好德國隊下屆2018俄羅斯世界盃還可大發光芒,因為他們不少還未到最顛峰的時期。

除了青訓,德國《明鏡》這篇文章亦提及、以至現任教練路維(Joachim Loew)在決賽後也談到,德國隊的復興,要上溯到2004年奇連士文(Juergen Klinsmann)接掌德國隊、原本為2006年在主場捧走世界盃開始進行的改革,即使他離任,接手的路維,甚至其他工作人員,都仍在一絲不苟地進行同一方向的工作,才有今天的成果。

正如上一篇po所說,一個國家奪世界盃,對該國的政經社會發展有一定影響,又或者,至少是該國政經社會發展的縮影。德國足球在21世紀初痛下苦功改革,剛好是德國開始進行勞工改革(即削減勞工福利),而德國奪得世界盃,又剛好是德國政經實力傲視全歐的時候。

再拉長一點時光,德意志上一次奪世界盃已是24年前,仍是以西德名義參賽,未有加入東德的球員,歷經24年才首度以統一的德國隊伍奪魁,跟德國人當年統一時以為前途一片光明,但東西德政經融合跌跌碰碰逾廿載,才正式開始叫勉強處理了東德疲憊經濟拖累的問題。

另一個反映德國社會的,是1990年的西德隊全隊差不多全是純白人,但今屆多了不少有移民/移民後代背景的人,反映出德國社會本身都多了不少移民,亦反映出移民對德國的貢獻(從另一面看,亦可以說,世界盃可以向疑外的德國人顯示,可放開懷抱,接受移民、至少是已移居甚至是移民後代的人為同胞)。

德國之音這篇文章以《德國勝出世界盃 現實壓倒童話的勝利》為題,雜談德國奪盃與社會現況,提及其實德國社會目前氣氛反而不及2006年主辦但失落獎盃時那麼夢幻,現在是多了一點點現實,大家都承認德國是一個「寧願依循慣例多於創新、寧願可靠多於幼想、側重得體多於啟發」的社會。結語還說:
"對於德國,2014世界盃不是童話,亦不需要是童話。現實已經夠好。"

最後提提兩點花絮。

一、教練路維的家鄉是巴符州(Baden-Wuerttemberg)黑森山區的舍瑙鎮(Schönau im Schwarzwald),少年時打過該鎮的球會,現在仍居住該鎮,大家去德國旅行時如有時間(而又熱愛德國足球)可往該鎮朝聖。

二、最後當要提一提決賽功臣Mario Gotze--的女友Ann Kathrin Broemmel。Mario Gotze的父親是大學教授,他自己三兄弟都是足球員。至於女友,她更多時候是以最後一個姓氏Vida行走江湖,現年24歲,16歲開始做模特兒,主要是內衣模特兒--相信大家對她比她的男友更有興趣吧!

留言

  1. 這篇信息量大,對於平時不關心足球的讀者尤其是, 謝謝網主辛苦撰文分享!

    《德國勝出世界盃 現實壓倒童話的勝利》那篇文章的鏈接 URL 中多了一個最字,所以打不開。 可用的鏈接應該在這裡:
    http://www.dw.de/germanys-world-cup-win-is-a-victory-for-reality-over-fairy-tales/a-17782943

    是我無聊,吹毛求疵兼班門弄斧: 明鏡上面的那篇文中 “。。。 while Germany excels in many things, it is also a society that often prefers familiarity to innovation, reliability to imagination, and propriety to inspiration. ” 那一句原文, 寫得緊湊精闢,十分漂亮。 但是句子中自 “familiarity" 開始的那一串名詞,音節都是四個以上,中譯的時候是不是也多湊幾個音節以緊貼原文那種聲音上的跌宕節奏感和綿長氣勢? 比如 “。。。德國在許多事情上出類拔萃的同時, 也是這樣一個社會: 喜歡循規蹈矩多過推陳出新, 喜歡腳踏實地多過天馬行空,喜歡斯文得體多過意氣風發。 ” 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前些天我也寫過幾篇有關德國人踏實保守, 做事精密嚴謹一絲不苟的文章 (寫得比較散亂)。 這篇是由德國人對數據保護的態度說開去:
    http://horizongermany.blogspot.de/2014/06/blog-post_29.html

    另一篇裡的例子更為極端。 婚戀交友網站全世界都有, 而且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 要求會員遞交 profile 的時候做 2000 多道測試題的婚戀網站, 恐怕只有德國才有, 真是 engineering 世界第一:
    http://horizongermany.blogspot.de/2014/07/2000.html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