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土耳其通過改行總統制

土耳其在16日舉行公投,以些微多數(約51.4%得票)通過修憲,把自1923年建國以來實施的議會制變成總統制。反對派已提出重點大量選票。

相關報導,可看DW的<土耳其政府宣佈修憲成功 在野黨提出質疑>及之前的背景資料<土耳其公投: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理論上,這次是制度之爭,但實際上,這是對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上面來自BBC影片)的個人信任公投:土耳其人想他長期掌權嗎?這次改變政制,明擺着是讓埃爾多安可掌權至2029年。

現時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在2002年勝出國會大選而上台,但埃爾多安當時因曾違反一條有關政教分離的法例而被禁止參選議員,不能即時當上總理,AKP政府要立即修例,讓埃爾多安可躋身國會,因此他2003年才正式出任總理。

埃爾多安一直出任總理至2014年,該年他決定不修改AKP有關該黨的總理只能擔任3屆國會任期的規定,改為轉換跑道,參選總統並獲勝,任期5年。根據修憲方案,當2019年按新憲法進行大選時,只能擔任兩屆的任期限制重新計算,因此埃爾多安可擔任總統至2029年,屆時他75歲,合共掌權已26年,並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掌權15年還要長(凱末爾是透過擔任總統來控制政局的)。

埃爾多安想當有實權的總統,大概10年前已有這個跡象,2014年當選後更積極推動,但要到去年年中流產政變,才令他有能力推動修憲。

必須強調,總統制不一定較議會制專制,但土耳其公投所決定的總統制則十分專制,因為議會及法院對行政的制衡十分薄弱,例如廢除總理一職,整個內閣都由總統委任,國會再不能作出倒閣動議,甚至連目前內閣對總理的制衡都沒有了。

看看美國總統川普這兩、三個月怎樣不斷踢到國會及法院的釘板,就知道一個「民主的」總統制必須有強大的國會及法院來配合,而這正是土耳其式總統制所缺乏的(詳細請自行參看上面的DW背景資料)。

而且,目前AKP黨內還是其他政黨,土耳其國內都沒有一個人有足夠政治實力抗衡埃爾多安。在這背景下,權力極大的總統職位形同為埃爾多安度身訂造。

除了埃爾多安一人獨大外,大家關注埃爾多安會否變成一個「蘇丹」——即土耳其拋棄世俗化原則,正式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

這個要看大家怎理解、定義「伊斯蘭」國家。從狹義來說,我不覺得埃爾多安正積極把土耳其建設成一個有如伊朗般的「伊斯蘭」神權國家,甚至連馬來西亞一些人要求引入的Hudud法律也不會。埃爾多安的確是政治伊斯蘭主義者出身,但他出任總理後,已變得務實,不似是個意識形態很重的政客。相對地,他現時的政治路線跟上台時有變,更多是源於整體政治環境大變化——國內障礙(軍方、法院)拆得七七八八,國外近年也興起專制保守主義,埃爾多安(或不少土耳其政客)都有專權的傾向,現在有了可這樣做的氣氛,他便這樣做。

然而,「保守」、或「專制保守」,在全球各地會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俄羅斯的普京會推動斯拉夫主義、東正教甚至蘇聯年代的強大一面來達至專制保守施政,而在土耳其,「碰巧」伊斯蘭佔了一個很大的比例。因此,從廣義來說,埃爾多安是想進一步引入「遵循伊斯蘭教義」的法例,例如加強限制賣酒喝酒,但他應會「斬件」推出,不會一次過並大張旗鼓說自己是在推行伊斯蘭法令。

還有一個大環境令埃爾多安「可以」改行總統制,那就是近年歐盟積弱。他2003年上台時,在國內的勢力仍很弱,因此要透過承諾繼續推動土耳其加入歐盟來顯示自己遵守憲法上的世俗化原則,這包括要跟隨歐盟的要求,加強民主化及人權,但近年歐盟也自身不保,吸引力下降,當土耳其的入盟意欲下降,埃爾多安集權一身的限制也相對減少了。

究竟土耳其前路如何走,仍未有答案,因為修憲觸發的政治鬥爭仍未結束,反對派要求大量重點選票,已是一例。即使反對派有能力透過重新點票來推翻公投結果,埃爾多安同樣會繼續糾纏下去,堅持修憲,暫時看不到雙方有停止爭拗的跡象。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