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上面的照片來自陸龜的臉書專頁,大概是一個在香港舉行、有關法國大選介紹的研討會吧?上面的slide講及法國選舉制度的特色——兩輪投票制,當中涉及一個對選情有影響的互動,那就是左下角(請點擊放大)提及的「從心投票」(vote de coeur)及「「理性投票」(vote de raison)。
制度設計影響選民心態
從制度而言,兩輪投票制很簡單:如果在第一輪投票,沒有候選人得票率過半(或超越一個門檻),那麼就要進行第二輪投票,淘汰剩只餘2個候選人進行對決。
多年來,這令法國選民有一個心態,在第一輪投票會投下「從心的一票」,投給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因為反正自己討厭的候選人能在多名候選人角逐下一舉得票過半的機會很低,而到第二輪投票就投下「理性的一票」,考慮因素更着重「較不想誰當選」,而把票投給對家,較像策略投票。
香港選民應該會感受到兩輪投票制的好處,因為毋須在「從心投票」與「含淚投票」之間作出抉擇,也毋須爭拗「誰鎅誰的票」(同一陣營派出太多候選人,以致分薄同陣營各人的得票,令另一陣營得利)。
選民心態影響拉票策略
這種選民心態,倒過來會影響候選人的拉票策略。
由於毋須擔心「鎅票」指摘,同一「大陣營」往往有多於一名候選人,例如「泛左翼」便有執政社會黨的亞蒙(Benoit Hamon)及極左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由於選民以誰的理念最接近自己來決定如何投票,因此各候選人在首輪投票的策略是鞏固自己陣營的票源,務求「XX派全投自己」,這令首輪投票變得有點像另類初選,候選人期間拉票發言的派系色彩會很濃厚。刻薄一點說,在首輪投票,候選人的目標是要「整死」同陣營的對手。
到了第二輪投票,假設出線的兩名候選人來自一左一右兩大派系,那麼,同陣營的選民根本必須要「含淚」投票給自己,這階段的發言毋須太討好自己陣營的人士,尤其較極端的那一批。同時,沒有單一大陣營的支持者能超越整體選民的一半,要在次輪當選,必須要拉攏中間派及游離選民。因此,候選人在這階段的拉票發言會明顯較首輪偏向溫和,會沖淡原本較極端的政綱。
以上,就是法國政治教科書中的典型論述,但這情況在近兩、三屆已有改變,在本屆更是有很大變化。
選舉形勢影響投票考慮
「從心投票」,前提是眾多候選人中,有一個的政綱、政治願景及個人風格是十分吻合自己的想法。不過,如果今屆11個候選人,都沒有一個是高度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呢?如何「從心」呢?
5個主要候選人中,只有極右的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有大量「真心支持者」——但「大量」,也只是兩成至最多三成而已。保守派的菲永(Francois Fillon)受騙薪津醜聞打擊,認同他的政綱的選民,也很難認同他的為人;至於中間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以及兩名主要左翼候選人,他們的鐵票、真的因高度認同政綱而投票給他們的人,其實很少。
另一個問題是,「理性考慮」、「策略投票」,今屆在第一輪投票已出現,因為目前很難確哪兩個候選人能躋身次輪,而且次輪可能會出現「難以承受」的局面。
這個問題,同樣主要出現在左派身上。儘管菲永落後,但離「馬勒」二人的差距仍在可追回的範圍,如果變成「瑪蓮勒龐VS菲永」,將是左派的惡夢,因為菲永在右派來說,也算是較激進的一派,絕不能跟2002年同樣出現「右派VS極右」時,最終大勝連任的希拉克(Jacque Chirac)相比。
原本,左派選民可由「梅亞」二人轉投馬克龍,確保馬克龍出線。然而,梅朗雄支持率急升,同樣有機會出線,而不少左派覺得馬克龍滲入太多右派的政綱,那麼,左派選民會想:何不「倒票」給梅朗雄,變成「馬梅對決」甚至「勒梅對決」呢?
選民心態左右選舉結果
於是,除了「從心的一票」和「理性的一票」,今屆還多了「有用的一票」(vote utile)。
正正是選票也有很多「種類」,今屆到現在也未能確定投票給誰的選民比例極高,而最終選民認為自己的一票是什麼種類,將對第一輪投票的結果有很關鍵的作用。
制度設計影響選民心態
從制度而言,兩輪投票制很簡單:如果在第一輪投票,沒有候選人得票率過半(或超越一個門檻),那麼就要進行第二輪投票,淘汰剩只餘2個候選人進行對決。
多年來,這令法國選民有一個心態,在第一輪投票會投下「從心的一票」,投給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因為反正自己討厭的候選人能在多名候選人角逐下一舉得票過半的機會很低,而到第二輪投票就投下「理性的一票」,考慮因素更着重「較不想誰當選」,而把票投給對家,較像策略投票。
香港選民應該會感受到兩輪投票制的好處,因為毋須在「從心投票」與「含淚投票」之間作出抉擇,也毋須爭拗「誰鎅誰的票」(同一陣營派出太多候選人,以致分薄同陣營各人的得票,令另一陣營得利)。
選民心態影響拉票策略
這種選民心態,倒過來會影響候選人的拉票策略。
由於毋須擔心「鎅票」指摘,同一「大陣營」往往有多於一名候選人,例如「泛左翼」便有執政社會黨的亞蒙(Benoit Hamon)及極左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由於選民以誰的理念最接近自己來決定如何投票,因此各候選人在首輪投票的策略是鞏固自己陣營的票源,務求「XX派全投自己」,這令首輪投票變得有點像另類初選,候選人期間拉票發言的派系色彩會很濃厚。刻薄一點說,在首輪投票,候選人的目標是要「整死」同陣營的對手。
到了第二輪投票,假設出線的兩名候選人來自一左一右兩大派系,那麼,同陣營的選民根本必須要「含淚」投票給自己,這階段的發言毋須太討好自己陣營的人士,尤其較極端的那一批。同時,沒有單一大陣營的支持者能超越整體選民的一半,要在次輪當選,必須要拉攏中間派及游離選民。因此,候選人在這階段的拉票發言會明顯較首輪偏向溫和,會沖淡原本較極端的政綱。
以上,就是法國政治教科書中的典型論述,但這情況在近兩、三屆已有改變,在本屆更是有很大變化。
選舉形勢影響投票考慮
「從心投票」,前提是眾多候選人中,有一個的政綱、政治願景及個人風格是十分吻合自己的想法。不過,如果今屆11個候選人,都沒有一個是高度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呢?如何「從心」呢?
5個主要候選人中,只有極右的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有大量「真心支持者」——但「大量」,也只是兩成至最多三成而已。保守派的菲永(Francois Fillon)受騙薪津醜聞打擊,認同他的政綱的選民,也很難認同他的為人;至於中間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以及兩名主要左翼候選人,他們的鐵票、真的因高度認同政綱而投票給他們的人,其實很少。
另一個問題是,「理性考慮」、「策略投票」,今屆在第一輪投票已出現,因為目前很難確哪兩個候選人能躋身次輪,而且次輪可能會出現「難以承受」的局面。
這個問題,同樣主要出現在左派身上。儘管菲永落後,但離「馬勒」二人的差距仍在可追回的範圍,如果變成「瑪蓮勒龐VS菲永」,將是左派的惡夢,因為菲永在右派來說,也算是較激進的一派,絕不能跟2002年同樣出現「右派VS極右」時,最終大勝連任的希拉克(Jacque Chirac)相比。
原本,左派選民可由「梅亞」二人轉投馬克龍,確保馬克龍出線。然而,梅朗雄支持率急升,同樣有機會出線,而不少左派覺得馬克龍滲入太多右派的政綱,那麼,左派選民會想:何不「倒票」給梅朗雄,變成「馬梅對決」甚至「勒梅對決」呢?
選民心態左右選舉結果
於是,除了「從心的一票」和「理性的一票」,今屆還多了「有用的一票」(vote utile)。
正正是選票也有很多「種類」,今屆到現在也未能確定投票給誰的選民比例極高,而最終選民認為自己的一票是什麼種類,將對第一輪投票的結果有很關鍵的作用。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