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上面為BBC影片截圖)在18日上午突然宣佈,把國會大選提前3年進行,在今年6月8日舉行,令全國十分意外,但也屬情理之中。
重新獲選民授權
屬「情理之中」,因為英國政壇過去至少半年已不斷評論提前大選的問題,傳媒今天紛紛拿出文翠珊期間多次斬釘截鐵說不會提前大選的影片,我去年11月文章<英國的國會主權>談及為何啟動脫歐需要國會授權一次時,也略略提過提前大選的可能。
正如我在11月的文章所說,公投通過脫歐,不代表政府及國會便必須自動執行公投的結果。同時,現屆國會議員的「授權」(mandate)是來自2015年5月的大選,這包括他們大部份人當時支持留在歐盟,因此,即使有了公投結果,現屆議員仍有理據阻撓脫歐。
另外,公投只是決定了離開歐盟,沒說過怎樣離開,文翠珊的脫歐方案(其實只是框架,仍缺乏實質細節)是沒經過投票的授權。議員以本區選民不同意文翠珊方案來阻撓,所獲的授權,以及民主性,較文翠珊提出方案,來得更高。
因此,很多人早已說,現屆國會必須提前解散,選出一個以支持脫歐為多數的國會,才能執行脫歐,而且要確認脫歐方案獲選民認同。
突襲對手
儘管說「情理之中」,但文翠珊挑在復活節長假後突然拋出這枚震撼彈,仍令全國十分突然。英國政界以有大量外洩消息而著名,政客及公務員最愛向傳媒透露「機密消息」,而提前大選這個如此重要的事件,竟然要在文翠珊發言前不足15分鐘才開始有傳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出來,當政府宣佈她會在首相府門前發表聲明時,大家仍要不斷猜測,文翠珊的保密功夫令人嘖嘖稱奇。
英國對上一次「意外大選」已要數到1979年,當時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以一票之差,成功讓工黨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通過,政府被迫解散國會及提前大選。
工黨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在2001及2005年也提早了一年舉行大選,但當時是整個政壇及傳媒都準備好。這兩年都是在春天舉行大選,貝理雅在這兩年的1月已批准高級公務員接觸官方反對派保守黨,討論他們的政綱是否能落實,這是大選將至的訊號。
政黨迎戰大選,是需要一段時間準備的,包括同意全黨的政綱,以及在各個選區挑選候選人。單是挑選候選人,已十分複雜,這涉及:1、現任議員決定是否角逐連任;2、各選區支部挑選人選。
大家原本以為2020年才大選,很多議員、尤其是年長的議員,仍未表態是否角逐連任,現在他們要立即作出抉擇。挑選人選方面,地區支部及黨中央各自心怡的人選不一定一致,如果不同,便需要時間協調。根據初步時間表,下議院在5月3日解散,提名截止期是5月11日,上述揀選候選人的工作要在3星期內完成。
這問題對在野黨(主要是工黨)尤其不利。在目前時間急促下,大家會接受,角逐連任的議員可獲優先參選權,黨友要讓路,而且他們履行議員的職責時,也同時是拉票,但相關選區的其他政黨呢?他們沒有一個必然人選,這就涉及內部爭拗了;當找到人時,那個人之前未必是頻密落區拜票,只餘約一個多月時間去讓選民認識自己。
這個情況,大家問問新加坡的反對黨就知道,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最喜歡用突襲及超短選舉期來令反對黨難以找人挑戰他們。
提前大選的政治計算
因此,在不利在野黨的情況下,文翠珊勝出大選的機會極高,而且應該是大勝。過去數月的民調都顯示,保守黨的支持率領先工黨大概20個百分點,文翠珊的個人民望遠高於工黨的郝爾彬(Jeremy Corbyn)。文翠珊目前在國會有16—17席的多數優勢,控制330席,根據目前民調推算,文翠珊的多數優勢可能增至約100席,議席數目超過400,連戴卓爾夫人都做不到,貼近貝理雅首兩屆政府的成績。
當對手如此弱,文翠珊不乘勢提前大選、鏟除對手,真的對不起自己。
還有很多政治計算因素,令文翠珊有誘因去提前大選。
她在聲明中說,工黨、自民黨及蘇格蘭SNP阻撓她的脫歐方案,因此提前大選。對她而言,這有一定道理,她要壓下反對派對其方案的「雜音」,才能更容易進行脫歐談判——必須強調,這是對文翠珊而言,但不一定代表對英國是合理。
文翠珊面對的反對聲音,更多其實來自黨內,一些來自支持留歐選區的黨友議員,不斷挑剔方案,而一些強硬脫歐派保守黨議員也盡力令「硬脫歐」出現。而且,她在非關脫歐的內政,也遇上黨友倒戈而被迫讓步,因此她希望有更多的議席多數優勢,令她不會大受保守黨後座議員的牽制。
還有一點是,文翠珊是不經大選而上台的首相,這令她的管治認受性被質疑,情況跟白高敦(Gordon Brown)一樣。「執政黨內私相授受首相寶座」的問題一直拖白高敦後腿,因此文翠珊必須盡早撇除這質疑。
工黨的困局
在臉書專頁上,有人留言說,這次大選較接近「一次議題公投」,而「保守黨下台不一定要靠工黨大勝來達成」,意味工黨、自民黨等可以組成反脫歐聯盟,因此支持度大幅領先的保守黨仍可能落敗。
我從來都never say never,上述的可能當然有可能發生。事實上,這次大選的最大變數是,大選來得很突然,選民未有心理準備,選民會以什麼心態去作投票決定呢?投票時心態不同,所作的決定、出來的結果也會很不同。例如,在蘇格蘭,這會否變成變相獨立公投?
雖然這麼說,但只能說,「以目前而言」,未看到這情況出現的可能,當中最關鍵的是工黨。撇除郝爾彬個人因素,工黨面臨三面受敵的基本困境:在蘇格蘭被SNP打個落花流水,在支持脫歐的英格蘭北部被保守黨及UKIP狙擊,在倫敦等大都會面對堅定留歐派自民黨的挑戰,工黨如何在這三方面作平衡呢?加上郝爾彬的「疑似隱性脫歐派」背景,工黨在這次大選不可能旗幟鮮明地支持留歐,而自民黨不見得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取代工黨,因此文翠珊是面對著一個比保守黨更分化的在野陣營。
不過,最後還是想補充:never say never,這次大選會否出現留歐派繼續佔國會多數、結果扭轉了去年脫歐公投的決定呢?甚至由文翠珊去執行留歐決定呢?當看到文翠珊多次否認下仍提前大選,真的不敢抹煞任何可能。
重新獲選民授權
屬「情理之中」,因為英國政壇過去至少半年已不斷評論提前大選的問題,傳媒今天紛紛拿出文翠珊期間多次斬釘截鐵說不會提前大選的影片,我去年11月文章<英國的國會主權>談及為何啟動脫歐需要國會授權一次時,也略略提過提前大選的可能。
正如我在11月的文章所說,公投通過脫歐,不代表政府及國會便必須自動執行公投的結果。同時,現屆國會議員的「授權」(mandate)是來自2015年5月的大選,這包括他們大部份人當時支持留在歐盟,因此,即使有了公投結果,現屆議員仍有理據阻撓脫歐。
另外,公投只是決定了離開歐盟,沒說過怎樣離開,文翠珊的脫歐方案(其實只是框架,仍缺乏實質細節)是沒經過投票的授權。議員以本區選民不同意文翠珊方案來阻撓,所獲的授權,以及民主性,較文翠珊提出方案,來得更高。
因此,很多人早已說,現屆國會必須提前解散,選出一個以支持脫歐為多數的國會,才能執行脫歐,而且要確認脫歐方案獲選民認同。
突襲對手
儘管說「情理之中」,但文翠珊挑在復活節長假後突然拋出這枚震撼彈,仍令全國十分突然。英國政界以有大量外洩消息而著名,政客及公務員最愛向傳媒透露「機密消息」,而提前大選這個如此重要的事件,竟然要在文翠珊發言前不足15分鐘才開始有傳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出來,當政府宣佈她會在首相府門前發表聲明時,大家仍要不斷猜測,文翠珊的保密功夫令人嘖嘖稱奇。
英國對上一次「意外大選」已要數到1979年,當時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以一票之差,成功讓工黨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通過,政府被迫解散國會及提前大選。
工黨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在2001及2005年也提早了一年舉行大選,但當時是整個政壇及傳媒都準備好。這兩年都是在春天舉行大選,貝理雅在這兩年的1月已批准高級公務員接觸官方反對派保守黨,討論他們的政綱是否能落實,這是大選將至的訊號。
政黨迎戰大選,是需要一段時間準備的,包括同意全黨的政綱,以及在各個選區挑選候選人。單是挑選候選人,已十分複雜,這涉及:1、現任議員決定是否角逐連任;2、各選區支部挑選人選。
大家原本以為2020年才大選,很多議員、尤其是年長的議員,仍未表態是否角逐連任,現在他們要立即作出抉擇。挑選人選方面,地區支部及黨中央各自心怡的人選不一定一致,如果不同,便需要時間協調。根據初步時間表,下議院在5月3日解散,提名截止期是5月11日,上述揀選候選人的工作要在3星期內完成。
這問題對在野黨(主要是工黨)尤其不利。在目前時間急促下,大家會接受,角逐連任的議員可獲優先參選權,黨友要讓路,而且他們履行議員的職責時,也同時是拉票,但相關選區的其他政黨呢?他們沒有一個必然人選,這就涉及內部爭拗了;當找到人時,那個人之前未必是頻密落區拜票,只餘約一個多月時間去讓選民認識自己。
這個情況,大家問問新加坡的反對黨就知道,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最喜歡用突襲及超短選舉期來令反對黨難以找人挑戰他們。
提前大選的政治計算
因此,在不利在野黨的情況下,文翠珊勝出大選的機會極高,而且應該是大勝。過去數月的民調都顯示,保守黨的支持率領先工黨大概20個百分點,文翠珊的個人民望遠高於工黨的郝爾彬(Jeremy Corbyn)。文翠珊目前在國會有16—17席的多數優勢,控制330席,根據目前民調推算,文翠珊的多數優勢可能增至約100席,議席數目超過400,連戴卓爾夫人都做不到,貼近貝理雅首兩屆政府的成績。
當對手如此弱,文翠珊不乘勢提前大選、鏟除對手,真的對不起自己。
還有很多政治計算因素,令文翠珊有誘因去提前大選。
她在聲明中說,工黨、自民黨及蘇格蘭SNP阻撓她的脫歐方案,因此提前大選。對她而言,這有一定道理,她要壓下反對派對其方案的「雜音」,才能更容易進行脫歐談判——必須強調,這是對文翠珊而言,但不一定代表對英國是合理。
文翠珊面對的反對聲音,更多其實來自黨內,一些來自支持留歐選區的黨友議員,不斷挑剔方案,而一些強硬脫歐派保守黨議員也盡力令「硬脫歐」出現。而且,她在非關脫歐的內政,也遇上黨友倒戈而被迫讓步,因此她希望有更多的議席多數優勢,令她不會大受保守黨後座議員的牽制。
還有一點是,文翠珊是不經大選而上台的首相,這令她的管治認受性被質疑,情況跟白高敦(Gordon Brown)一樣。「執政黨內私相授受首相寶座」的問題一直拖白高敦後腿,因此文翠珊必須盡早撇除這質疑。
工黨的困局
在臉書專頁上,有人留言說,這次大選較接近「一次議題公投」,而「保守黨下台不一定要靠工黨大勝來達成」,意味工黨、自民黨等可以組成反脫歐聯盟,因此支持度大幅領先的保守黨仍可能落敗。
我從來都never say never,上述的可能當然有可能發生。事實上,這次大選的最大變數是,大選來得很突然,選民未有心理準備,選民會以什麼心態去作投票決定呢?投票時心態不同,所作的決定、出來的結果也會很不同。例如,在蘇格蘭,這會否變成變相獨立公投?
雖然這麼說,但只能說,「以目前而言」,未看到這情況出現的可能,當中最關鍵的是工黨。撇除郝爾彬個人因素,工黨面臨三面受敵的基本困境:在蘇格蘭被SNP打個落花流水,在支持脫歐的英格蘭北部被保守黨及UKIP狙擊,在倫敦等大都會面對堅定留歐派自民黨的挑戰,工黨如何在這三方面作平衡呢?加上郝爾彬的「疑似隱性脫歐派」背景,工黨在這次大選不可能旗幟鮮明地支持留歐,而自民黨不見得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取代工黨,因此文翠珊是面對著一個比保守黨更分化的在野陣營。
不過,最後還是想補充:never say never,這次大選會否出現留歐派繼續佔國會多數、結果扭轉了去年脫歐公投的決定呢?甚至由文翠珊去執行留歐決定呢?當看到文翠珊多次否認下仍提前大選,真的不敢抹煞任何可能。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