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為保北美洲自貿協議 墨西哥推動減少進口中國零件

墨西哥總統 Claudia Sheinbaum(文首照片)星期五宣布, 已指示財政部長和經濟部長,研究減少從中國進口零件 ,回應加拿大和美國的關注,希望保住美墨加自貿區。

階級鬥爭退潮 全球本土對決

法國23日完成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上面圖片)及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下面圖片;來自TF1影片截圖)躋身第二輪投票。有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在推特感慨說:終於有一個主要選舉,是選前民調預測準確了!

而且,馬克龍微微壓倒瑪蓮勒龐,菲永(Francois Fillon)及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緊隨其後但有約二至三個百分點的差距落後,基本上跟投票前最後民調一樣!經歷了英國脫歐及美國大選,民調如此準確,有點不習慣!


儘管「早已預期」,但這次選舉結果,被視為可跟2002年瑪蓮勒龐的父親勒龐(Jean-Marie le Pen)首度躋身次輪投票,以及1981年首度有左派當選總統一樣,具劃時代歷史意義,甚至在全球都有巨大的象徵意義,因為這次結果,過去約一個世紀,以經濟階段身份劃分的傳統左右對決開始式微,如何應對全球化的議題取代財富分配,成為較重要議題。

脫歐、川普、奧地利
這次是法國第五共和1958年開始以來,11屆總統大選中,第一次沒有傳統中右或中左勢力進入次輪對決,令「全球VS本土」/「開放V封閉」對決,更加顯眼。

在此先旨聲明:本文中形容某一派系的字眼,例如上述的「封閉」或下面提到的「進步派」,全屬中性,再沒有該詞原本所帶有的褒貶意義。

在一個社會,一定有很多不同類別的分歧。我和你在A分歧持相同意見,跟他意見不同,但我可能會在B分歧跟他意見相同而跟你意見相反。然而,一個社會總有「主要分歧」,那就是,一到了選舉投票,或者真的要選擇是否支持政府的時候,總可把政壇及人民劃分化兩個主要陣營。

在台灣,這個「主要分歧」是統獨;在香港,就是與中共/北京/中國大陸的關係。

而在歐美,由20世紀初起,大部份國家的主要分歧是經濟階級,資產階級VS勞工階層。而至少自80年代起,歐美的左右陣營可這樣劃分的:
右派:親企業、減少政府干預、低稅低開支、向全球開放、社會議題(例如同性戀)保守;左派:親勞工,較多政府干預、高稅高開支,減少向全球開放、社會議題持進步觀。
不過,法國這次總統大選已顛覆了上述的分野。事實上,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總統大選,也與上述的分野不同了,跟法國的分別只在於,英美的本土派騎劫了主流保守派政黨,尤其是英國,保守黨目前已跟UKIP分別不大,而川普也是靠控制了共和黨的機器來當選(但現在他好像反被共和黨控制)。

出現這個分別,理由很簡單:社會模式改變。當工業沒落,製造業職位已不只是流向中國,甚至是被機械人搶走,社會再沒傳統意義上的勞工階層,傳統上的工人黨自然沒落。

同時,80年代末共產主義也沒落,英美的左派改走「第三條路」,整個左翼陣營變成加入持「進步觀」(Progressive)的都會知識份子,左派中的主流逐步變成支持全球化。同時,民族主義在右派中的角色又再上升,令右派變成內向、封閉。

去年,奧地利總統大選由具綠黨背景的候選人與極右對決,甚至綠黨背景人士勝出,已有這次法國大選的味道,但奧地利總統沒實權,法國總統掌握實權,令這個對決的範式轉移更明顯。

政壇勢力重編
當然,法國出現到這次「左VS右」變「全球V本土」,也有一些特定因素導致。最明顯的是菲永自己身陷醜聞,當中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他涉嫌騙取公帑,而是醜聞爆出後,他以陰謀論去辯解,沒證據下指控社會黨政府對他政治迫害。

這一招,對瑪蓮勒龐的支持者有用,但菲永的支持者對這手法很反感,因為這班人是「體制支持者」,菲永自己帶頭踐踏體制,那為什麼不投給瑪蓮勒龐。菲永絕對是這次右派敗陣的罪人。

另一個問題是:為何這次傳統兩大黨初選,會選出2個如此不堪的候選人?菲永的政綱及個人能力沒有問題,只是敗在醜聞及他處理醜聞的手法;但社會黨為何選出一個在電視辯論中表現這麼差的人?讓極左的梅朗雄有機可乘,令極左(即共產黨)隨時搶去社會黨的左派龍頭地位?

還有13天才舉行第二輪投票,但誰當總統已無懸念。現在要關注的,倒是影響更深遠的法國政壇勢力重編。

我在兩年前<總統制下,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文章略述法國政治勢力發展時也談過,法國政治由兩大陣營組成,但「大陣營」中,包含大量「小勢力」,一旦「大陣營」崩潰,「小勢力」就會轉往另一個冒起的「陣營」,令該「陣營」變成新的「大陣營」,或是這些「小勢力」退出原有的「大陣營」,另組一個新的「大陣營」。

總統大選只是開端,6月還有國會選舉,馬克龍陣營不太可能一、兩個月內變成兩大陣營的其中一個「大陣營」,而「馬營」會變成包含什麼「小勢力」的「大陣營」,暫時未能預測;瑪蓮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就「得罪人多」,不覺他們可找到盟友,不太像會成為取代中右或中左的「大陣營」,那麼,中右保守派如何自處、會如何重組呢?這些全是未知之數。

留言

  1. 雖然Marcon很有機會當總統,但是遲些的國會選舉,右派應該會有最多票,甚至在國會第二輪後得到國會大多數。畢竟,昨天Fillon和Dupont-Aignan的選票加起來比Marcon多。那麼,很有可能,下一個總理及 cohabitation 的掌權人會是「共和黨」的人。那個人是誰? Cope ? Juppe ? 另有其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只能答你:難以預測。政局是互動的,正如文內所說,總統大選進行之際,各方勢力同時已在準備國會選舉,「小勢力」正整合出新的(大)「陣營」,這個政壇重編正急速進行。

      最「合理」的推測是,中間派的貝魯會當上總理。但一切還看政壇重編的情況。

      刪除
    2. Bayrou 雖然高民望,但是他的政黨無可能勝出。

      法國選總統也是兩輪選舉的,因此,大部份選區應該有一左一右,或者一中一右,而右的票也會大些。除非,第二輪大部份游離票投給中間派,但是FN在每區有近25%票,這些一定會給共和黨或Melenchon 之流,不會給中間派。

      我的估計,共和黨會在國會選舉後推出總理,而這總理的權力也是大於Macron。 我想最後,Francois Baroin 或 Alain Juppe 會掌最大的權力。

      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涉嫌強姦 挪威王儲繼子被捕

挪威警方星期二宣佈, 第三度拘捕王儲 Haakon 的27歲繼子 Marius Borg Høiby (文首照片),計劃加控他強姦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