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德禁三人行 避全國宵禁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星期日晚開始家居隔離前,宣佈新一系列抗疫限制措施,今天(23日)開始生效,暫定為期兩週,其中最重要的限制是不准在公開場合多於二人「集會」/「走在一起」。


「禁止三人行」也有豁免的,例如那多於二人在一起的人士本身是一家人,或已在同一住宅居住,另外也可接受合理理由而繼續三人行,例如共乘公共交通工具。

另外,當局重申,國民應把與其他人的接觸減至最低,在非公共場所的私人集體集會也要取消(這是針對「冠狀派對」現象)。

其他新限制包括
* 在公共場所要跟其他人保持1.5米距離
* 關店令擴大至餐飲業,餐廳只能經營外賣速遞或外賣自取服務
* 非醫護的個人護理合業,例如理髮、美容、按摩、紋身等,如果店舖做不到人與人之間保持2米距離,便要關店
正如我之前所說,默克爾上星期三(18日)作出上台15年來首次全國電視演說,是向國民發出最後通牒(或是為國民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大家仍不大幅減少社交,或是原有措施仍然無助遏止疫情,那就要採取更激烈措施。我當時寫「德國是否全國封城,未來數天、甚至這個週末就會揭盅」,結果答案是仍要採取進一步行動。默克爾在記者會中明確說,這些已不再是建議,而是規則。

不過,新一輪限制已算留有一手。最新措施有敦促把社交減少,並提及「可准許的」外出及乘搭交通情況,例如工作通勤、協助他人、在戶外獨自運動等,但嚴格來說,德國沒有頒佈「禁足令」,亦即是過去幾天德國輿論不斷討論的「宵禁」,或是「全國緊急狀態」(大家要面對現實,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目前的限制措施,其實跟「戒嚴」沒分別)。理論上,在德國的新限制下,只要不是多於兩人在一起,外出仍是沒問題的,甚至跨市移動也是可以的(但當局禁止了酒店接受市外居民入住)。

我之前已寫過,基於納粹和東德共產的歷史,德國對頒佈全國緊急狀態令、限制國民自由、以及在市面派軍隊應付國內緊急事態,是十分忌諱的。另外,DW這篇文章 Emergencies, disasters, curfews: Who decides what in Germany? (以及我那篇談及默克爾演說的文章)也解釋了,在德國的政治倫理和法律精神下,頒佈緊急狀態、限制人身自由,有關權力主要落在州政府手上,所以聯邦政府在這次抗疫上,可(獨自)動用的工具其實不多。

DW的文章有談到,聯邦政府若想出手的話,一定有法律工具自行宣佈限制措施,主要有兩條法例可動用,一為1968年訂立的緊急狀態法,但該條法例是美英法當年迫西德通過,以換取三國允許西德恢復全面主權,因為在冷戰時期,美英法及其盟友仍有在西德駐軍,他們要求西德有法例保障這些駐軍,但從這個立法背景可看出,沒有德國政府想啟動這條法例;另一法律工具為2001年起生效的防疫法,但這條法例清楚列明,聯邦政府要採取全國防疫措施時,需要密切跟州政府合作。

事實上,聯邦政府星期日推出新限制措施前,默克爾當天跟全部16個州長開了視像會議,全部同意後才實施;甚至,德國封關,聯邦政府也是跟拜仁等邊境州份的州長開會,取得他們同意後才落實。最新措施中,大部份也將由州政府執行,尤其是執法的部份。

截至星期日深夜,德國確診武肺個案為24,873宗,歐洲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意西,死亡個案94宗。

【文首影片截圖為默克爾上星期三全國電視演說情況】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