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瘟疫當前,什麼是「必需品」?

歐洲多國為了抗疫都實施了禁足令和關店令,整體上十分相近,但在細節上也有一些分別的。例如,很多國家都下令只有售賣「必需品」的商店才能開門,一般來說,超市、雜貨店、藥房、銀行和郵局都一定列為「必需品」,但也有一些商品是在灰色地帶,是否「必需」,因國而異。


相對來說,法國對關店令特別多豁免,麵包店、紅酒專門店、芝士店和「香煙店」(tabac,不只賣香煙,也賣報紙、郵票、糖果、飲品等不同物品)都列為「必需品」,可以/必須繼續開門。

在法國盛傳快將下令關店、而政府又未公佈哪些商店豁免前,很多法國人湧去搶購紅酒,在家中儲存以應付未來兩、三週留在家中的生活。

麵包店方面,主要涉及法式長麵包。法國一年賣出90億條長麵包,即平均每個法國人一年吃134條左右。在超市也可買到麵包,但不少法國人堅持要買新鮮出爐的麵包,不吃超市那些,甚至有人堅持跟平日一樣,每天兩次出街,各買一次麵包,早上一次、下午一次,誓要夾好麵包出爐的時間。

但在未知政府下令關什麼店時,有法國人湧去搶購麵包,甚至一買就買了50條長麵包。即使現在,也有法國人犧牲對美食的要求,一次過買多條長麵包,放入雪櫃,然後加熱再吃。味道一定差一點,但好過增加自己和麵包店員工染病的風險。

在鄰國比利時,開門店舖中,較獨特的是薯條店——比利時獨有一種專門賣各式薯條的店舖。這個跟法國麵包店、紅酒專賣店一樣,比利時讓薯條店維持開放,除了是食物外,也因為這被視為國家文化象徵,可以維持正常的話,也盡量維持。

當然,一些維持營業的店舖種類,相信跟「國家象徵」無關——荷蘭繼續讓「咖啡店」開門,亦即售賣大麻的店舖。荷蘭政府原本也下令「咖啡店」關閉,而禁止實施前出現大排長龍買大麻的盛況。政府隨後改變決定,讓「咖啡店」重新開門,理由是關掉的話,只會把大麻買賣推向黑市,對國民健康構成危險。

在意大利,當局就允許報紙檔開門,理由是在疫情之下,新聞是必需品,國民需要繼續接收有關疫情的最新訊息,而讓報紙等傳統傳媒繼續運作,是對抗假資訊的手段。

還有一些類別的店舖,是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待遇,例如理髮店,在英國、比利時等一些國家是准許開門的,但在意大利等另一些國家就禁止。

上述商店是否必需,其實都受質疑,始終這些商店售賣的貨品,在超市及雜貨店都可買到,沒有必要開門。事實上,這些店舖中,也有些稱寧願政府下令他們關門,不想自己及員工面對染疫的風險,同時可向業主要求減租。

本文部份內容來源:
Fries in Belgium, wine in France - essential lockdown food around the world
Armfuls of baguettes: French adapt bread buying habits to coronavirus lockdown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銀30億瑞郎收購 瑞信AT1債券全數注銷

【文章上載於瑞士時間19日下午1時53分,更新於下午8時44分】 瑞士政府週日晚7時半召開記者會,宣佈達成瑞銀(UBS)收購瑞信(Credit Suisse)的拯救交易,瑞銀董事長 Colm Kelleher 在記者會宣佈,每股收購價0.76瑞士法郎,整體收購價約30億瑞士法郎,有167年歷史的瑞信將走入歷史。

歐央行QE 德股最受惠

歐洲央行本月開始進行量化寬鬆(QE)行動,最反對的是德國。現在歐洲QE進行,最受惠的原來是德國--德國股市DAX指數在16日首度升穿12000大關,當天大升2.2%,最終以12167點收市。分析員普遍看好德國股市今年升勢持續,不知閣下會否心動,投資一下德國股票?

盛傳週一開市前宣佈 UBS將收購瑞信

路透、彭博、WSJ、FT等國際金融媒體歐洲時間週日凌晨都報導,瑞士最大銀行瑞銀(UBS)在瑞士政府協調下,即將收購近日被指財務有問題的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Credit Suisse),很大機會在週一亞洲開市前宣佈達成協議。

習普峰會聲明:「俄羅斯需要中國繁榮,中國需要俄羅斯強大」

【文章上載於莫斯科時間21日下午5時4分,更新於22日凌晨零時44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進行第二天訪俄行程,下午開始跟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正式峰會,峰會聲明對中俄關係最新定調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並持續向前發展,形容:「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

瑞信亞洲投資論壇如期明天揭幕

瑞信週日確定會被瑞銀收購後,瑞信週一表示, 原定本週二至週四在香港舉行的「第26屆瑞信亞洲投資論壇」將如期在香港舉行 ,原定集團主席Axel Lehmann和集團行政總裁Ulrich Körner來港主持會議,但現在改由瑞信的全球股票部主管 Neil Hosie 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