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瘟疫當前,什麼是「必需品」?

歐洲多國為了抗疫都實施了禁足令和關店令,整體上十分相近,但在細節上也有一些分別的。例如,很多國家都下令只有售賣「必需品」的商店才能開門,一般來說,超市、雜貨店、藥房、銀行和郵局都一定列為「必需品」,但也有一些商品是在灰色地帶,是否「必需」,因國而異。


相對來說,法國對關店令特別多豁免,麵包店、紅酒專門店、芝士店和「香煙店」(tabac,不只賣香煙,也賣報紙、郵票、糖果、飲品等不同物品)都列為「必需品」,可以/必須繼續開門。

在法國盛傳快將下令關店、而政府又未公佈哪些商店豁免前,很多法國人湧去搶購紅酒,在家中儲存以應付未來兩、三週留在家中的生活。

麵包店方面,主要涉及法式長麵包。法國一年賣出90億條長麵包,即平均每個法國人一年吃134條左右。在超市也可買到麵包,但不少法國人堅持要買新鮮出爐的麵包,不吃超市那些,甚至有人堅持跟平日一樣,每天兩次出街,各買一次麵包,早上一次、下午一次,誓要夾好麵包出爐的時間。

但在未知政府下令關什麼店時,有法國人湧去搶購麵包,甚至一買就買了50條長麵包。即使現在,也有法國人犧牲對美食的要求,一次過買多條長麵包,放入雪櫃,然後加熱再吃。味道一定差一點,但好過增加自己和麵包店員工染病的風險。

在鄰國比利時,開門店舖中,較獨特的是薯條店——比利時獨有一種專門賣各式薯條的店舖。這個跟法國麵包店、紅酒專賣店一樣,比利時讓薯條店維持開放,除了是食物外,也因為這被視為國家文化象徵,可以維持正常的話,也盡量維持。

當然,一些維持營業的店舖種類,相信跟「國家象徵」無關——荷蘭繼續讓「咖啡店」開門,亦即售賣大麻的店舖。荷蘭政府原本也下令「咖啡店」關閉,而禁止實施前出現大排長龍買大麻的盛況。政府隨後改變決定,讓「咖啡店」重新開門,理由是關掉的話,只會把大麻買賣推向黑市,對國民健康構成危險。

在意大利,當局就允許報紙檔開門,理由是在疫情之下,新聞是必需品,國民需要繼續接收有關疫情的最新訊息,而讓報紙等傳統傳媒繼續運作,是對抗假資訊的手段。

還有一些類別的店舖,是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待遇,例如理髮店,在英國、比利時等一些國家是准許開門的,但在意大利等另一些國家就禁止。

上述商店是否必需,其實都受質疑,始終這些商店售賣的貨品,在超市及雜貨店都可買到,沒有必要開門。事實上,這些店舖中,也有些稱寧願政府下令他們關門,不想自己及員工面對染疫的風險,同時可向業主要求減租。

本文部份內容來源:
Fries in Belgium, wine in France - essential lockdown food around the world
Armfuls of baguettes: French adapt bread buying habits to coronavirus lockdown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