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家在德國 心繫埃爾多安

德國科隆市在31日進行了支持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抗議7月中未遂政變的示威,估計有2萬至4萬人參與(上面為德國電視台ZDF影片截圖)。 這麼多德國人聲援埃爾多安,因為德國是土耳其以外,土耳其社群人數及人口比例最多的歐洲國家,「挺埃」示威的參與者都是德國籍土耳其裔人。示威反映德土兩國淵源甚深,但德國人近日覺得這種特殊關係十分麻煩。

英國叫停核電計劃 擔心中資參與?

英國28日晚突然在最後一刻才宣佈,押後對180億英鎊的Hinkley Point C興建新核電廠計劃的批准,延至秋季才正式決定,令參與的法國能源公司EDF及有份出資的中國廣核集團十分諤然,因為EDF董事局才在英國政府的公佈前數小時通過支持參與Hinkley Point C計劃。 由於押後的決定明顯來自新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於是大家在猜測:新政府是否覺得中資參與核電計劃是太敏感?

基督徒面對的迫害

法國26日又發生伊斯蘭激進主義份子發動的襲擊。儘管法國以至歐洲近數月已不斷出現襲擊,大家或許已經「麻木」,但這次襲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遇襲的是北部城市魯昂(Rouen)的一座天主教教堂(上面照片來自路透社),一名84歲神父遭割喉而死。 這是達伊沙(Daesh)*第一次成功在西方國家襲擊基督教目標,將進一步加深各教會領袖、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宗方濟各對基督徒遭迫害的憂慮。

莫斯科推「愛國版Pokemon GO」

Pokemon GO昨天(25日)來到香港了,上架不到一、兩小時,已在街上看到不少人在玩了。莫斯科也乘著這股熱潮,市政府表示會推出「莫斯科歷史版Pokemon GO」,8月底上線,唯一分別是玩家要在市內捕捉歷史人物,而非捕捉精靈。(圖片來自官方公佈新聞稿)

冷靜還是淡化?

德國南部Würzburg在18日晚發生火車襲擊事件,造成4名香港人受傷,當中仍有二人情況危殆,但已漸趨穩定。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20日晚趁與到訪的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舉行聯合記者會時,主動提及此事(上面影片為德語),但 德國之聲早在19日已提出 ,聯邦政府及政黨對這次襲擊回應十分慢,極少官員回應事件,只有要直接處理事件的巴伐利亞州官員較多評論事件。 這涉及一個問題:德國政府、政黨甚至媒體處理國內由穆斯林進行的襲擊時,明顯是淡化宗教因素,這究竟是冷靜處理,還是淡化事件?

歐盟變招處理「市場經濟地位」爭議

歐盟執委會在20日開會,討論了應否今年內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MES)的爭議,專管經濟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卡泰寧(Jyrki Katainen,右)及貿易專員馬姆絲特琳(Cecilia Malmstrom,左,照片來自歐盟)在會後召開記者會。 歐盟各國在這個爭議上有很大分歧,那麼,應該怎樣解決這項爭議呢?馬姆絲特琳提出的方案就是「解決掉」這項爭議。卡泰寧說,大家應該忘掉「MES」這個字,20日的會議沒有討論MES爭議,而是專心討論「貿易防衛措施」——簡單來說,歐盟改為專心研究如何在中國獲得MES下,仍能在有需要時向中國貨品作出等同目前水平的關稅等懲罰性措施。

襲擊過後 由齊心到憤怒

法國尼斯在17日舉行默哀儀式,悼念在14日法國國慶日襲擊中喪生的死者,出席活動的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左二,照片來自法新社)罕有地被在場人士不斷喝倒彩,又大叫他是兇手、要下台。 在一個理應屬莊嚴的場合,向政府官員喝倒彩,在法國應是第一次,反映出法國人越來越不滿現政府打擊恐怖主義不力。 而且,在場的已是民望較高、在治安問題已算較法國人認同的瓦爾斯。如果是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後果更不堪想像。

歐土乘機取消難民協議?

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現在焦點落在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如何對付政變者。以他掌權超過13年的往績,大家知道他一定會鐵腕對付,不理法治人權也要摧毀對手。 這令歐洲十分擔心,因為歐洲一向批評埃爾多安專制,而雙方早前簽署的難民協議,當中提及加快處理土耳其加入歐盟的申請,是建基於該國的政制及人權跟歐盟各國看齊。 更不要說,埃爾多安在17日宣佈,考慮恢復死刑來處分政變者——恢復死刑,完全踩了歐盟的底線。台灣人應該對這點十分清楚。

通訊科技救了埃爾多安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未遂政變最經典一幕,相信非上面影片截圖莫屬——當政變開始了大概4至5小時後,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竟然用了Facetime,透過CNN土耳其分台向全國以至國際發表講話,證明自己仍然安全,仍然是掌控國家的領袖,並呼籲全國支持者上街對抗軍事政變。 這一幕被視為政變失敗的轉捩點,亦可反映21世紀有了新通訊科技下,政變這種「20世紀產物」的「玩法」也不同了。當然,最諷刺的是,埃爾多安近年被視為加強箝制社交媒體及傳媒,結果卻是社交媒體和傳媒的發達,救了埃爾多安一命。

流放海外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在13日晚公佈了6個最重要內閣職位的人選,14日早上會公佈餘下大臣的人選,其中前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出任外相,最令人意外,因此之前完全沒人猜到這個任命。而且,約翰遜以「大口」見稱,他已得罪了不少國家及外國領袖,這樣的人出掌外交部,國內外的即時反應是:are you joking??? 不過,跟中國、美國等一些國家不同,英國是議會制,外相從來不由外交專家或資深外交官擔任。如果從國內政治需要來考慮,任命約翰遜出任外相,對文翠珊來說是很自然的選擇。

玻璃懸崖——有事要找女領袖?

隨着文翠珊(Theresa May,照片來自《電訊報》)成為英國第二位女首相,很多人都說,現在似乎很多女性可以當上領袖位置,例如文翠珊在脫歐談判中要面對的最主要對手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或是美國年底也可能有位女總統當選,而在英國目前政壇,工黨可能會出現一位女黨魁,文翠珊力保國家不分裂時,最主要對手也是一名女性、蘇格蘭首席大臣司徒瑾(Nicola Sturgeon)。當然,台灣也出了蔡英文。 一般正常聯想是:女性抬頭了!不過,根據學術研究,女性可當上領袖位置,未必跟女權有關,反而是因為那個職位面對苦差,因此被迫找來一位女性臨危受命。這個,稱為「玻璃懸崖」(glass cliff)。

她不是鐵娘子——「服務工人」的保守黨

當大家原本以為英國新首相在9月初才會誕生時,新首相人選提前在7月11日已經揭曉。文翠珊(Theresa May)當天早上還在伯明翰(上面影片截圖)宣讀她的政網宣言,演說還說部份政策的細節會在未來數週陸續公開時,同一時間,她的對手已蘊釀宣佈退選,迫得文翠珊要立即趕回倫敦,接任保守黨黨魁,並將在13日晚上接任首相,本週內公佈新內閣名單。

黨員大還是黨議員大?英國政壇大重編臨近?

千呼萬喚的英國工黨黨魁應該今天(11日)揭幕,工黨議員在脫歐公投向黨魁高斌(Jeremy Corbyn,左面照片)逼宮多時,最終都發現他不會自願下台,原影子內閣第二號人物的伊安琪(Angela Eagle,右面照片,照片來自BBC)週末期間宣佈啟動黨魁選戰,在11日正式宣佈出馬挑戰高斌的黨魁地位。

英國人在布魯塞爾

英國政府在8日宣佈,委任駐法國大使Julian King爵士(上面照片來自英國政府)出任歐盟專員,將派往布魯塞爾,接替7月中正式提前離任的希爾勛爵(Lord Jonathan Hill)。King或者希爾面對的尷尬,正好反映一批在歐盟機關工作的英國人,他們在「脫歐過渡期」時的困境。

法國「紅地氈」歡迎逃離英國的企業

法國金融業在6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推廣法國營商機會的會議,今年來了一位稀客——總理瓦爾斯。這是首次有國家領袖級出席這個會議,而出席這個推銷巴黎作為金融中心的會議的政客,便包括了:(照片左起,照片來自法新社)國家財長薩潘(Michel Sapin)、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瓦爾斯(Manuel Valls),以及跟以上3名社會黨不同黨派、屬中右政黨共和黨的大巴黎區首長佩卡雷絲(Valerie Pecresse)。 如此多重量級政界人物出動,反映英國決定離開歐盟後,歐盟各國吸引企業及人才離開英國並來自己國家的爭奪戰已迅速展開。

英國脫歐的「留歐骨牌效應」

英國公投前後,很多人都說,英國一旦決定離開歐盟,將引發更多成員國求去、或至少舉行是否仍留在歐盟的公投的骨牌效應,歐盟面對解體的威脅。 不過,丹麥Voxmeter在4日公佈的民調卻顯示,英國如今真的脫歐,反而令其他成員國的人改變主意,反而更想留在歐盟。

英國脫歐 瑞士中箭

英國決定離開歐盟,在影響英國和歐盟之前,第一個受影響的地方可能是瑞士,因為瑞士碰巧正與歐盟談判,如何讓瑞士加大對移民的控制權的同時,又可以保住瑞士參與歐盟的歐洲單一市場。 相對於英國,瑞士的限期更緊迫,必須在2017年2月通過並開始執行新協議。有瑞士政客在3日表示,瑞士人應該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在限期前達成協議,瑞歐自由貿易協議屆時會自動結束。

背叛

6月30日早上,英國保守黨的「宮廷鬥爭」,較1990年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眾叛親離,遭親信逼下台,更加「劇力萬鈞」。脫歐派的高文浩(Michael Gove)如何向過去4個月公投期間的盟友約翰遜(Boris Johnson)作出「政治暗殺」,令我想起近期一套日本劇集,前田敦子主演的《毒島百合子的赤裸裸日記》(上面為劇照),當中貫穿了一個主題——背叛。(註:下面含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