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曼谷Siam Paragon槍擊案 1中國公民1緬甸工人死亡

【文章上載於曼谷時間3日下午6時27分,下午10時19分更新死傷人數】 曼谷Siam Paragon商場週二下午4時20分左右發生槍擊案 ,造成2人死亡,包括1名中國女性公民和1名緬甸女性工人,另有5人受傷,警察約下午5時10分在鄰近的Siam Kempinski酒店拘捕14歲少年,相信他是槍手,據報這名少年有精神病紀錄。

冷靜還是淡化?

德國南部Würzburg在18日晚發生火車襲擊事件,造成4名香港人受傷,當中仍有二人情況危殆,但已漸趨穩定。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20日晚趁與到訪的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舉行聯合記者會時,主動提及此事(上面影片為德語),但德國之聲早在19日已提出,聯邦政府及政黨對這次襲擊回應十分慢,極少官員回應事件,只有要直接處理事件的巴伐利亞州官員較多評論事件。

這涉及一個問題:德國政府、政黨甚至媒體處理國內由穆斯林進行的襲擊時,明顯是淡化宗教因素,這究竟是冷靜處理,還是淡化事件?

在Würzburg事件中,官員以至媒體都盡量傾向把事件當作是一個情緒有問題的人士所作出的無差別襲擊,例如:避免用上「恐襲」的字眼;極力撇清事件跟IS的關係,儘管IS自稱跟事件有關;盡量強調兇手的情緒問題,指出他近日剛得悉家鄉的朋友過身,性情大變。

無可否認,如果跟法國、比利時的襲擊比較,Würzburg案沒那麼「恐襲」,前者的襲擊中,動機明顯涉及很大的宗教因素,而且更明顯是精心策劃,而在Würzburg案則不是那麼絕對肯定動機涉及宗教。然而,這次兇手行兇跟伊斯蘭教的關連,也不能把它壓得太低。

同樣的情況,在大除夕夜科隆性侵案中也曾出現,警方及媒體一開始時低估了事情的嚴重性,過了數天才發現問題嚴重。

大家沒說但都知道的事實是,如果太突出疑犯的穆斯林/難民背景,將激起德國人對穆斯林及難民融入社會的討論,會引起社會撕裂。

從好的方面來看,不隨便把某一特定社群定型,可讓社會冷靜討論。

然而,從壞的方面來看,如果往另一極端走,完全不談犯人的穆斯林/難民背景,會否變成逃避了討論一些重要的問題,令社會錯失解決問題的機會呢?這宗案件,真的與伊斯蘭激進主義或難民可能面對一些特有問題而變得較易犯案完全絲毫無關?

德國之音這篇由來自北京、居德已逾20年的記者的評論Diversionary tactic in Würzburg,較批評目前的情況,甚至認為德國社會刻意迴避的程度,去到好像這宗案件若是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人所犯「而已」的話,事件便好像不嚴重,社會便好像沒有潛藏問題。

延伸閱讀:
德國之音另一篇評論:After Würzburg - general suspicion and denial of reality
英國衛報評論文章:A refugee with an axe, and Germany’s open door could be slammed shut

留言

  1. 梅安稷这一分多钟的讲话后半部分有说,整件事情还在调查中,现在对肇事者的身份和动机下结论为时尚早。 她又说,充分信任德国的司法人员,相信事情会得水落石出。 感觉她好像并不是试图淡化事件,只是审慎而已。 而德国办案是有这样的审慎传统。 2010 年, 一次抗议斯图加特 21 的游行期间爆发大规模警民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那次事件是光天化日之下,有录像有人证,事后调查还是持续了三,五年,有几宗诉讼是今年才下的结论。 当然,去年难民西迁潮爆发后,德国各机关都在争取加速处理各种公共事务。 希望这次调查会在三,五个月, 甚至三,五周以后就有个初步结果。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1晚3襲擊殺3人 瑞典擬召軍隊對付黑幫

瑞典週三晚發生3宗槍擊或爆炸襲擊,合共造成3人死亡,9月已有11人死於槍擊案,是瑞典4年來最血腥的一個月, 首相 Ulf Kristersson 週四晚向全國發表演說,表示已傳召軍隊總指揮和警察署長 ,三人將開會商討對策,包括軍隊如何協助警察維持治安。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

HS2高鐵曼徹斯特段取消 英揆或週三公佈

英國傳媒週一下午廣泛報導,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已經決定擱置「高鐵二」(HS2)北邊伯明翰至曼徹斯特段 ,有機會在週三於曼徹斯特舉行的保守黨黨大會發表演說時宣佈。

亞族政府2024元旦解散 阿塞拜疆收復納卡逾30年抗爭成功

【文章上載於阿塞拜疆時間週四上午11時55分】 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州(Nagorno-Karabakh)的亞美尼亞族政府週四上午宣佈,明年元旦自行解散 ,標誌着阿塞拜疆超過30年光復納卡的鬥爭勝利。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