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阿塞拜疆航空客機星期三在哈薩克墜毀, 路透等一些媒體引述阿塞拜疆的消息人士報導 ,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客機遭俄羅斯的鎧甲—S(Pantsir-S)防空導彈擊中而墜落,並造成38人死亡。
法國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在10日於愛麗榭宮會面2名利比亞反對派臨時政府「過渡國家委員會」的代表後(上面圖片輯自法國電視France 2的影片),法國政府宣佈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是全球首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的國家。據報法國還會呼籲西方各國轟炸利比亞。
領導全球,走在世界之先,很威風,亦很符合法國外交的風格,但問題是:早前已定好在3月11日召開特別歐盟峰會,商討歐洲的單一北非亂局對策。如果法國自己都承認了利比亞反對派,就此議題下了定論,那麼11日的峰會還有什麼召開的需要?
一些歐盟國家已在投訴。比利時外相說歐盟27國肯定未為是否承認利比亞反對派達成共識;德國外長在柏林埋怨,這消息公佈時,他還在與法國外長開會,連他也沒有獲法國外長告知此消息;荷蘭還有3個「人質」在利比亞卡達菲政權手上,無可能在現階段作出如此刺激卡達菲的舉動;與利比亞最接近的意大利抗拒現在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而且肯定極力反對轟炸利比亞--先不說經貿關係,先不說捲入利比亞內戰,最簡單,如果利比亞反擊時「不小心」炸了意大利,意大利如何應付?!
瑞典外相就在Twitter寫道:瑞典承認國家,不承認政權。大部份其他歐盟國家都是一樣。有點不清楚法國做什麼。」目前立場較傾向法國的只有英國。
路透社即時已出了一篇分析文章,認為薩爾科齊和法國是在「贖罪」--之前在突尼西亞或埃及走得太慢,太遲認同反對派,太遲切斷與現政權的關係,於是現在反而走前一步。某程度上,英國在利比亞問題上亦有此一傾向,反而大家常常認為會滲透香港顛覆中國的美國十分謹慎,尤其在出兵方面十分抗拒。
路透社的文章中,法國議員和外交事務學者是偏向認同薩爾科齊的做法,但我認為這是過猶不及。未跟其他歐盟國家商討便獨自行動,而又不見得法國的外交實力足以可單獨行動、達致成果時,只會削弱歐盟的公信力之餘,亦不見得有什麼建設性。這只是「搞亂檔」,是衝動--早前有法國外交官發匿名公開信批評薩爾科齊的外交是感情用事,有其道理。而且,薩爾科齊明顯為了明年總統大選得分而已。
更大問題是,利比亞與突尼西亞和埃及情況是兩碼子事。突埃兩國真的是民眾示威,但利比亞是不同部落的爭權,是東部(反對派,以班加西為基地)與西部(卡達菲勢力,以首都的黎波里為基地)之間的鬥爭,這是內戰。防止內戰釀成人道危機,令大量平民死亡,這是應該的,但插手權爭結果,只會泥足深陷,亦絕不正義。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