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為保北美洲自貿協議 墨西哥推動減少進口中國零件

墨西哥總統 Claudia Sheinbaum(文首照片)星期五宣布, 已指示財政部長和經濟部長,研究減少從中國進口零件 ,回應加拿大和美國的關注,希望保住美墨加自貿區。

歐盟是否有意放棄核能?


如果有跟香港時間16日深夜至17日凌晨的美國金融市場,就會發現美股有某一個時刻突然跌幅明顯擴大。股市為何升跌,其實無法考究原因,但如果「從俗」接受「市場人士」的意見,那一刻的跌市是因為歐盟能源專員歐丁格(Guenther Oettinger)在歐洲議會表示,「可以預計未來數小時(日本核危機)有更多災難性發展」。(可看上面片段;德文,click入去有英文transcript)

其實我不明白大家為什麼那麼重視歐丁格的發言--他及其幕僚跟大家一樣,只是看著電視直播及傳媒報導而作出推測而已。而且,論權威,在歐洲而言,法國應該最熟悉核電技術,而歐丁格在上面片段中也引述法國官員當天較早時候同類發言。如果有留意的話,在發出旅遊警告方面,法國一直是全球走得最先的國家。

美國方面,一開始應該誤信日本私下通報的資料,以為身為日本最親密的盟友,理論獲得最多資料,結果低估情況,就算在17日發出的勸喻明顯較日本謹慎,但礙如盟友關係,在是否勸喻國民離開東京方面仍不及法國、甚至澳洲。

說回歐丁格的言論。正如上述,歐丁格的言論對了解福島核危機沒有幫助,我較為注意的是,這番發言是否代表歐盟的能源/核能政策有變。在15日,除了例行表示要求歐盟成員國下各核電廠進行「壓力測試」(即加強巡查和沙盤演算),歐丁格還表示,希望歐盟的能源未來可無核化。因此,我聽了歐丁格的「危言聳聽」言論後,第一個反應是他要為歐盟政策造勢。

歐盟氣候行動專員赫德嘉德(Connie Hedegaard)在16日一個能源研討會上亦表示,歐洲的能源政策討論一定會受福島事件影響,暗示核能要剔除低碳能源之外。

我之前沒有留意歐盟能源政策,但我在Google隨意搜尋,發現至少歐丁格的前任在2008年曾說過支持核能。如果真的放棄核能,那將是歐盟一大政策轉變。

不過,我在之前那一篇post沒有寫到的是,我認為世界不會因此放棄核能,最多延後一、兩年發展而已,這包括歐洲。除非能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否則,我們的選擇似乎仍是化石能源與核能之間作抉擇,而低碳仍是歐盟及歐洲各國首要考慮。

況且,歐盟(及歐盟各國開會)有權定下27國合共減排多少,有權推出碳排市場,但「低碳能源」的清單中應否包括核電,決定權還是在成員國手中。

除了一些國內政治十分敏感的國家--最明顯是德國,其他歐洲國家亦擔心能源「供應安全」多於能源「安全」本身--即供應會否給某些國家控制。直接點說,那就是俄羅斯,前東歐集團國家尤其擔心。近日的利比亞危機,亦代表意大利都擔心能源供應受控制。

當然,還有一個國家:法國。法國對其核電技術似乎十分自豪,而且一早認定核能是國家的未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涉嫌強姦 挪威王儲繼子被捕

挪威警方星期二宣佈, 第三度拘捕王儲 Haakon 的27歲繼子 Marius Borg Høiby (文首照片),計劃加控他強姦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