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4個沒有夏令冬令的歐洲國家

3月30日,2025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又是歐洲各國把時鐘校快1小時的日子。很多人或者覺得,歐洲整個大陸每年兩次一同調校時鐘,但其實有4個國家不設夏令/冬令,全年同一時區。

剽竊部長下台


德國一宗學術醜聞在過去兩週成為全國社會熱烈討論的焦點,而且導致一位部長在1日下台--曾被視為未來總理熱門的39歲國防部長古滕堡(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宣布為「論文抄襲醜聞」而辭職,而且有意同時為此辭去國會議員的職務。由於事出突然,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霎時間未能公佈接任人選,而相信要找一個與古滕堡有同等份量的人來接任也十分困難。上面是他在1日宣佈辭職的影片圖片。

醜聞要由2007年說起。古滕堡當年在德國一間大學University of Bayreuth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美國制憲與歐盟嘗試制憲之比較,而他當年的論文更獲得最高分數的評價。

然而,在今年2月中,《南德意志報》(Sueddeutsche Zeitung)引述一個法學教授踢爆,這篇論文內含剽竊內容,有些段落與另一篇論文一模一樣。隨後醜聞越揭越大,更多內容被發現都是原文照抄其他文章,更離譜的是他連國會研究部所做的研究文件都照抄(他寫論文時已是國會議員),而當中完全沒有列名出處(即所謂的citation,各位在大學寫論文時第一項要學習、而且十分重要的技巧)。University of Bayreuth調查後,上週決定褫奪他的博士學位。

古滕堡初時死撐,否認抄襲,後來就承認有犯錯,但強調沒有刻意抄襲;而面對要求下台的呼聲,他亦指出他攻讀博士時抄襲論文與否,跟他掌管國防事務的能力沒有關係。事實上,在辭職演說中,他亦沒有完全認錯。

在此事中,德國學術界的反彈十分強烈。在2月27日、即古滕堡還未宣佈辭職時,約2.3萬名學者、博士生及一般德國人聯署,抨擊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堅持維護古滕堡、說他毋須下台的做法。聯署信形容,默克爾把醜聞當作小事處理,已打擊科學在德國的地位,以及德國作用誕生意念的國家的公信力。

有學者批評,認為古滕貝毋須下台是雙重標準,質疑為什麼麵包店職員偷麵包要把人家當賊辦,「偷學位」就安然無恙,還說在德國學術界,只要有一次剽竊前科,此人永遠都不能在學術界存在。這亦可見德國人對誠信(無論是學術還是政界)的堅持和執著。

另一個大家即時會問的問題是:此事對政壇、尤其是民望低迷的默克爾有什麼影響?大家即時第一個想法是:重挫默克爾。古滕堡極具魅力,民望很高,是保守派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的吸票機器,偏偏本月德國就有3場地方選舉,包括被視為今年最關鍵的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Baden-Wuerttemberg),CDU已在該州連續執政58年,但今年可能落敗在野。沒了古騰堡,CDU可能雪上加霜。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古騰堡在保守派人士(即CDU的選民來源)之間仍然深受歡迎,他「被反對派及親反對派的傳媒迫下台」後,會否刺激保守派的同情票呢?討好保守派選民,亦是默克爾力挺古滕堡的主要原因。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去年底時,德國政壇已揣測,一旦CDU在巴登-符騰堡地選大敗,CDU/CSU可能把默克爾拉下馬,換上古滕堡。但古滕堡現在下台,意味CDU/CSU內又沒有一個可以頂替默克爾的人選,默克爾的地位變相鞏固--這可說是一個奇蹟,因為默克爾從政多年,都有這種除掉黨內強勁對手的本事!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也門轟炸計劃chat group誤add雜誌老總 范斯:討厭又要拯救歐洲

美國《大西洋》雜誌 總編輯 Jeffrey Goldberg 星期一爆料 ,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被加入一個美國高官討論轟炸也門叛軍 Houthi 的 Signal chat group,讓他在轟炸前2小時便知道有這個行動。

玩殘中國抑或幫雪佛龍?美向委國石油購買國徵25%關稅 4月2日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星期一在社交媒體宣布,將向購買委內瑞拉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徵收25%的關稅,這項關稅將於4月2日生效。

36年前跟15歲少年上床並懷孕 冰島兒童部長下台

冰島教育及兒童部長 Asthildur Loa Thorsdottir 周四晚下台 ,因為她被踢爆36年前曾跟一名15歲少年上床,並為對方誕下一名兒子。

加強應對混合戰資訊戰等威脅 歐盟籲全歐4.5億人準備72小時緊急包 軍民機關定期聯合演練

繼 荷蘭及一些歐盟國家加強呼籲國民準備緊急避難包 ,以應對大型天災、戰爭、網絡癱瘓等突發情況後,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也發出同類呼籲 ,希望27個成員國近4.5億人口都應該準備72小時緊急包,並公佈30項措施,加強歐盟各國面對天災人禍的應變能力。

盾匯創亞洲金融風暴後新低 印尼央行入市干預

印尼盾 星期二早上曾創出亞洲金融風暴後新低 ,央行需要入市干預,撐住盾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