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220%紅酒關稅取消 澳中貿易戰結束

中國商務部星期四下午宣佈, 正式取消澳洲紅酒進口額外關稅 ,在澳洲自由黨執政年代開始的中澳貿易戰大致結束。

違背了兩世紀外交戰略的舉動

不妨再寫一篇post,談談對英國在9日歐盟峰會的決定的看法。我之前寫過,卡梅倫這次在實際利益(金融業)、外交操作及外交戰略上都錯得徹底,不妨從這3點來說說。而且,更嚴重的是,卡梅倫的做法有可能令「聯合王國」瓦解。

卡梅倫官方解說是,他要保護倫敦金融業的利益,要求確保不能向英國金融業施加新限制,尤其是金融交易稅。這個要求沒錯,十分合理。而我也不覺得,英國與「其第一大貿易夥伴」爭拗,會影響英國的出口。就算英國退出歐盟,雙方都會願意另簽自由貿易協議。

但問題是,就算單從金融業來看,卡梅倫的做法同樣不利。

不能捍衛金融業利益
要穩定歐羅,就一定涉及市場操作,而建立財政聯盟,就一定涉及稅務,包括金融交易稅。因此,歐羅區17國自己過去一、兩年不斷推出解決債務危機的措施,而卡梅倫不付錢予拯救資金,但又不斷「指手劃腳」,去到一個地步是據報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10月的峰會中叫他收聲。但卡梅倫的做法是有其道理的--即使歐債危機的問題根源與我無關,但你所做的決定會影響到我,我當然要發聲。

亦因為這個原因,卡梅倫沒有可能在9日峰會--或其實是8日深夜至9日清晨的「非正式會議」上,任由其他歐盟成員國自行成立另一個場合,討論很可能包括影響到英國利益的政策,而自絕在這個場所於門外。

財政聯盟和金融監管措施不完全是相同的東西,但相互間有一定影響。若果「17+X」的「Euro-plus」國家認為,如果要穩定歐羅,便要推出某些金融監管措施,最終推出的都是由歐盟執委會推出,繼續是由歐盟27國財長會議中通過,但英國在這個財長級會議中討論時,其他「17+X」個國家早已有共識,米已成炊,英國只能形式上表態,但沒有作為。

或者,正如《金融時報》13日一篇報導中,引述英美金融界人士所說:卡梅倫在峰會中,為倫敦金融業爭取了什麼額外的保障呢?答案是沒有,而且還要在日後的討論中缺席!

外交操作高下立見
外交操作上,始終要問一個問題:為何英國這次會失算到「一個朋友都冇」?外交人員以至卡梅倫自己沒有事先摸底嗎?

若跟捷克、瑞典和匈牙利比較,現在大家已開始相信,這3個國家最終不參與那個「17+X」集團的機會頗高,因為應該過不到國會那一關。這就更能突顯出,卡梅倫在峰會當天只需要「拖字訣」,用國會做擋箭牌,先在峰會上說「還要諮詢、對方案有興趣」這類模稜兩可的答覆,滿足歐盟要有個團圓大結局的面子要求,然後才正式回絕,英歐關係不會鬧得如此僵,卡梅倫在保障英國金融業上反而有更多空間。

抗衡德法秩序 必先參與其中
之前有人留言說,「倘若今次英國接受德法建議,即等於英國願意「俯從」一項非由英國主導,亦不曾諮詢英國人的政策」,而且「再說即使接受了,英國亦不能避免繼續被邊緣化(反正已實際上接受了德法的領導地位)」。我想,應該要分開兩個概念:「參與」,以及「在場」。

英國無需要跟「德法秩序」走,無需參與這個財政聯盟,永遠也不用使用歐羅。不過,英國必須在歐洲秩序討論中「在場」,「監督」著,不能讓任何國家塑造出一個損害自己的秩序。

事實上,若從過去2個世紀、由拿破崙戰敗後的歐洲外交來看,「保持歐洲各列強勢力平衡」都是英國最高外交原則。在19世紀,英國自稱「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不與任何歐洲國家結盟(只有戰爭時期的臨時合作),但實際上,英國仍高度介入歐陸事務,不斷暗中打散任何大國企圖穩霸全歐的計劃,而在21世紀,英國要打散德法(或其實是法國)企圖控制歐洲秩序的計劃,就必須留在歐盟,有份參與開會。

記得看過由BBC電視劇改寫成的政治喜劇Yes Minister(文首影片截圖),其中一個章節是說英國外交,小說中那位常任秘書長向大臣說,英國對歐共體(該書寫於1980年代,未有歐盟)的立場是歡迎任何歐洲國家加入,因為歐盟成員一多,「人多口雜」,歐盟就無法作出決策,包括不利英國的決策!

而事實上,從伊拉克戰爭便反映出,歐盟東擴是加大了英國的影響力,當時快將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是支持英美立場,沖淡了法德在歐洲的聲音;亦因此,英國是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的!現在跟歐盟鬧僵了,而且可能會退出歐盟(導火線應是卡梅倫聲稱最全力捍衛的金融業利益),英國還可如何影響歐洲?

就算英國退出歐盟,不可學瑞士、挪威繼續生存嗎?不能。英國跟瑞士、挪威甚至正申請加入歐盟的冰島有兩大分別:1、瑞挪冰,甚至是瑞典,都是一些安於在國際場合上無影響力的國家,除非英國甘於由全球大國降格至「世外桃源」,否則便要繼續玩歐盟這個遊戲;2、瑞挪冰本身的經濟命脈其實是與加入歐盟相違背:瑞士有財富管理,挪威有大片海洋油田,冰島水域有大量漁產,若加入歐盟,便要跟所有歐洲國家分享,損失大於得益,因此不加入歐盟是理性選擇;但英國的金融業跟瑞士不同,很倚賴交易,包括歐羅計價的交易。連現在,法國也不肯讓英國有另一套金融監管制度,英國離開歐盟後,法國會任由在一個海峽之隔,便有一個歐羅離岸金融中心嗎?法國屆時一定會不斷出手,務求令所有人不能在英國進行歐羅交易,迫大家到巴黎或法蘭克福買賣。

最危險的是,英歐關係變差,令英國的潛在分裂危機--或至少分離主義--加劇。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斯沒有很大的金融利益,主要靠貨品出口至歐盟國家賺外匯,蘇格蘭地方政府的首席部長已批評卡梅倫的決定是置英格蘭利益於其他三區之上。如果英國真的退出歐盟,蘇、威、北愛三區一定反對,如果倫敦中央政府堅持,這三區有可能乾脆獨立,自行以主權國加入歐盟。

以史為鑑,如果英國在1960年代,另搞一個EFTA歐洲自由貿易區,也不敵歐共體,英國有什麼本錢,跡近離開歐盟呢?而歷史的諷刺是,當年是法國總統戴高樂一意孤行下,不斷否決英國申請加入歐共體,免得英國破壞法國的歐洲統一大計,而在21世紀,卻是一名英國首相協助法國一圓當年的夢!

留言

  1. 還有一個可能性...
    如果最後財政聯盟失敗、歐元瓦解,那現在英國不參加是否是個好策略?
    ---
    說不定那時候也不用考慮什麼策略的問題...歐洲或甚至全世界一起死...什麼策略可能也差不多?

    回覆刪除
  2. 一直都係博主的忠實讀者。但是有一個疑問,

    "要穩定歐羅,就一定涉及市場操作,而建立財政聯盟,就一定涉及稅務,包括金融交易稅. . . 但你所做的決定會影響到我"
    "其他「17+X」個國家早已有共識,米已成炊,英國只能形式上表態,但沒有作為"

    就是實際上17+能夠作出甚麼會影響英國利益而又可以繞過歐盟27國一致同意這個機制的政策決定? 有沒有例子?

    回覆刪除
  3. 英國倫敦本來就是借用歐盟的空隙來取得利益,這個借來的利益,終有一天會消失的,這是英國和歐洲各領袖非常清楚的事實。如果英國真的以為恐嚇就是談判籌碼,真的是太天真了。不過面對保守黨內的反對勢力,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斥中國入侵選民登記冊 與美同步制裁2中國公民1武漢公司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25日上午7時36分;更新於同日下午4時58分】 英國副首相杜永敦(Oliver Dowden)星期一向國會匯報,指控跟中國政府相關的黑客網絡「APT 31」分別試圖入侵英國選民登記冊及部份國會議員的電腦,宣佈跟美國同步制裁2名中國人和一間中國公司。

英國王妃 Kate:確診患癌 正接受化療

42歲的英國王妃 Kate 星期五晚7時發放影片,宣佈自己確診癌症。

莫斯科恐襲死者增至115人 2004後最嚴重 達伊沙認責惟俄指疑犯圖往烏克蘭

俄羅斯政府星期六中午前公佈,星期五晚莫斯科近郊「番紅花大會堂」(Crocus City Hall)恐襲案造成115人死亡,是2004貝斯蘭(Beslan)校園人質案後,俄羅斯最嚴重的恐襲,另有200人左右受傷;聯邦安全局(FSB)向總統普京匯報,已拘捕11人,當中包括全部4名襲擊者。

俄14年來最嚴重恐襲至少40死 莫斯科大會堂襲擊疑涉印古什伊斯蘭主義

俄羅斯星期五晚發生至少14年來最嚴重的襲擊,位於莫斯科近郊的「番紅花大會堂」(Crocus City Hall)的演奏廳遭一些人開槍襲擊,並放炸彈,官方表示事件造成至少40人死亡,過百人受傷,市政廳不斷傳出爆炸聲,並發生大火,建築嚴重損毀,天花倒塌。

馬國起訴KK Mart售「真主襪」 霹靂州一分店遭投汽油彈

馬來西亞擾攘半個月的「真主襪」事件有新進展, 當局星期二起訴連鎖便利店集團 KK Mart 及5名人士 ,包括 KK Mart 創辦人兼執行主席蔡志權(Chai Kee Kan),指控他們違反了傷害宗教情感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