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歐洲勢力平衡轉變:由法德引擎變德國獨大

之前說過,12月9日的歐盟峰會是歐洲歷史性的一天,那時是指歐洲融合來到十字路口,要麼再進一步,否則就大倒退。但從更宏觀的角度,那一天亦可能是歐洲歷史在另一方面的分水嶺:歐洲勢力平衡。

Charles Grant這篇文章Europe's choice: Monnet vs de Gaulle第一段便直接點出5點改變:
1、德國在歐盟史上首度成為理所當然的領袖;
2、法國需要調整,接受自己在歐洲中,相對於德國,是一個次要角色;
3、英國正移向邊緣;
4、歐羅國家更融合,令「雙速歐洲」出現;
5、歐盟執委會相對成員國的權力正弱化。

此篇post先談第一和第二點,而這又要先回顧過去兩個世紀的歐洲歷史。

《明報》國際版12月4日刊登了文章<無視經濟現實‧法國“例外主義”夢醒>,指歐債危機或迫使法國人需要接受,他們的經濟模式(例如高福利、容忍赤字、相對經濟法規較多、政府較多介入經濟)似乎不能維持下去,不是真的「得天獨厚」。

這有一定道理。但若從過去逾半世紀的歐洲融合歷史、以至由19世紀中起至今約一個半世紀的歐洲歷史來看,法國更要面對的,似乎是他們再非歐洲「最強國家」、德國冒起成為歐洲無可質疑的唯一霸主這個現實,跟法國經濟模式是好是壞這一點關係不太大。

「歐洲協調」:拿破崙後的勢力平衡

曾學習歐洲近代史(拿破崙以後)的,都知道「勢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是歐洲外交政治的一大主軸,當有一個國家冒起時,那個國家通常有野心以武力稱霸全歐,而當歐洲其他國家一起消滅了那個霸主後,便會重劃歐洲地圖(粗俗一點,就是黑社會分贓),除了為顯示自己的威勢、賠償自己戰爭損失及趁機奪取重要土地的割地賠款外,更重要的是要整個歐洲各國之間沒有一個獨大。

例如,拿破崙被打敗後,列強刻意在法國週邊(尤其是法國以東)設立一些較大的國家,例如增撥土地予後來建立了現代意大利的國家Piedmont,把比利時併入荷蘭,以及將毗鄰法國、現為德國西部的Saxony地區撥給普魯士,務求法國他日企圖再向外侵略時,至少在週邊已有幾個國家有實力阻止法國攻勢,為普魯士本土(今德東及波蘭西部部分地區)、奧地利帝國以至俄羅斯設立緩衝。

拿破崙被打敗後,列強1814-15年召開維也納會議,展開了約一個世紀的「歐洲協調」(Concert of Europe),即列強不斷透過開會談判,協調各列強利益。「歐洲協調」在1848年多國革命反對原有的皇朝及要求獨立而開始受弱削,詳情可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的文章指出,克里米亞戰爭和意大利獨立戰爭都是破壞「歐洲協調」的事件,但對「歐洲協調」--或曰歐洲勢力平衡--破壞力最大的,是德意志民族首度統一為一個國家。1870-71年的普魯士-法國戰爭中,普魯士擊敗大國法國,並要法國接受屈辱的割地,固然為歐洲兩大國關係留下芥蒂,但最重要的是,歐陸中央的土地首度由一個統一的帝國統治,這個帝國無論地理位置、面積、經濟實力等都是凌駕其他歐洲列強(當然,論面積和人口,俄羅斯永恒地遠超任何歐洲國家,但她始終是亞歐帝國多於歐洲國家,且人口密度低,轉化成為的政經軍事實力不能與德國或法國相比),於是歐洲的平衡必然遭打破。

德國初時因其「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採取「韜光養晦」策略,普法戰爭後不再打算奪取更多土地,並在歐洲紛爭中爭取擔任調停人的角色,令歐洲的勢力平衡勉強保持住,但當他下台,德國政策由威廉二世親自控制外,德國變得更具野心,令歐洲的摩擦增加,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

歐洲融合:兩次大戰後的勢力分佈

歐洲的爭執要用了超過30年、兩次大戰才能平息。一方面,歐洲所有國家都因戰爭而百廢俱興,無力再爭做「一哥」,而歐洲加強融合以防止另一次大戰的思潮冒起--這就是不少人說,歐盟/歐洲融合是要一個「和平計劃」的原因,亦因此一些人、尤其是上一輩的歐洲政客說,歐羅存亡涉及歐洲的和平。另一方面,從現實而言,冷戰令德國分裂成東西德,在西歐陣營,西德、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口剛好相若,令戰後的西歐意外地出現勢力平衡。

相對之下,法德兩國在歐洲融合上更重要,因此歐洲融合一向被稱為透過「法德引擎」推動,要有兩國背書,才能執行。

甚至某程度上,戰後初時的歐洲融合中,法國才是龍頭,因為英國不肯參與,西德和意大利都戰敗國。最明顯的是1965年的「空椅危機」--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不滿歐共體成員國就歐共體政策作決定時,可能改以有效多數制作決定,亦即法國可能被outvote,法國部份主權喪失,於是戴高樂撤回駐歐共體的代表,不再開會,任由法國的席位中留下一張空椅子,令歐共體決策癱瘓,維持半年,由此可見法國在歐洲的強勢。

東西德統一:歐洲外交洗牌

想到由普法戰爭至二戰時期的歷史,大家就明白,當東德政權1989年瀕臨倒台,東西德希望統一時,當時四大列強中,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和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是持反對態度的,這兩位在二次大戰期間長大的政治人物,對德國獨大威脅歐洲的歷史仍記憶猶新,最終是美國和蘇聯支持下才成功迫英法兩國接納德國統一。

而這個氛圍,亦是歐羅誕生的背景--法國多年來都力主推出歐羅,以跟美元一爭長短。西德為了換取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放心兩德統一,於是以放棄西德人認為行之有效的西德馬克作交換,以示兩德統一後,只會更融入歐洲,支持歐洲政策。

然而,有一個核心問題始終無法避免:兩德統一後,人口達8000萬至9000萬,打破了西德和法、意、英同是人口約5000萬至6000萬的平衡。最先反映德國在歐洲優越地位的,是投票權改變:以往,無論在成員國開會的投票權比例分配,或是歐洲議會的議員數目,上述四國都是一樣的,但兩德統一後,德國獲分配較多的投票權及議員數目。

之後再有三個因素令德國在歐洲進一步冒起,法國淪為配角:1、德國擺脫統一對政府開支及經濟的拖累,加上推出勞工改革,令其經濟實力較法國強勁;2、歐盟東擴,令歐盟重心由比利時向東移向德國;3、德國新一代政客以至新一代國民不再有二戰的納粹包伏,不再認為在歐洲事務上要事忍聲吞氣。因此,以往的「法德引擎」,亦即法國在政治上支持或提出倡議,德國就無條件付鈔的模式,不可能再出現,法國必須要接受德國的要求。

在金融海嘯後,尤其是近一、兩年的歐洲債務危機中,就算非德語傳媒如何形容德國在全歐洲、以至全世界被孤立,該國堅持控制財赤較大灑金錢救市更重要、央行不能印鈔的立場不斷遭抨擊,但無論如何,德國都會「大獲全勝」。

最明顯的是11月24日的德法意峰會,由於11月23日德國拍賣債券結果差劣,原本大家以為,法國和意大利那兩個男人可以聯手迫德國那個女人改變立場,同意歐央行「印銀字」及推出歐羅聯合債券,但結果是一個女人成功迫回那兩個男人(尤其是法國那位)公開否定自己先前的立場,同意德國不應推出上述兩項措施的立場,就可見德國目前在歐洲的強勢。

德國模式優勝,因此德國獨大對歐洲好?還是一如19世紀後期,德國強大引發歐洲各國猜忌,繼而觸發衝突?長遠而言,不太清楚,但至少短期應該不會兵戎相見,亦意味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要適應德國號令全歐洲的新形勢。

之前文章:「更德國的歐洲」醞釀中?

留言

  1. 其實波蘭-德國關係同中國-日本關係都好似好相似
    唔知波蘭人會有咩睇法呢...?

    回覆刪除
  2. 波蘭人的看法,我不太清楚. 但至少波蘭現政府的看法, 他們的外長(以歐盟輪任主席國身份)較早時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倒是呼籲德國顯示領導力, 即不介意把財政權上繳歐盟/德國!!

    當然, 現波蘭政府相對親歐,而且他們還未使用歐羅, 還有迴旋空間, 不像法國般「肉隨砧板上」!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CDU默茨促下周信任動議 運輸部長退出FDP留在內閣 總理心腹接掌財政部

【文章上載於德國時間7日上午11時10分,更新於下午2時55分】 德國政局星期四早上又再急速發展,最大反對黨 CDU 黨魁、CDU/CSU下屆大選總理候選人默茨(Friedrich Merz,中照片) 要求最遲下周在國會表決內閣信任動議 ,盡快提前大選,反對總理蕭凌志(Olaf Schoz)前一晚提出1月中進行信任動議、明年3月才大選。

撐巴勒斯坦人士街頭狙擊 大批以色列球迷阿姆斯特丹遇襲

以色列足球隊特拉維夫 Maccabi 星期四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作客,對戰阿積士(Ajax),大批以色列球迷到來支持,但遭當地一些阿拉伯裔及支持巴勒斯坦人士追打,大批少年和年輕人街頭追打任何好像以色列球迷的人,警方說, 5人因傷送院,另外約二、三十名 Maccabi 球迷輕傷,62人被捕 ,暫時未發現傳聞中有人被挾持或綁架的事件。

德國政府倒台 蕭凌志炒財長 暫定明年3月大選 20年來首提前大選

德國爆發政治危機,隷屬社民黨(SPD)的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照片後)星期三晚炒掉副總理兼財長、自民黨(FDP)黨魁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照片前),三黨「交通燈聯盟」政府實際上已倒台。蕭凌志提出明年1月15日向國會提交政府信任動議表決,預計大選提前半年至明年3月底舉行,將是德國20年來首次提前大選。

英首名華裔任影子大臣 彭黛玲任影子外相

上周六當選英國保守黨黨魁的栢丹娜(Kemi Badenoch)星期二組成影子內閣,Alan Mak 出任影子科學、創新及科技大臣,是英國首名華裔擔任影子大臣。

加拿大勒令關閉TikTok辦公室 原因成謎

加拿大創新、科學及產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星期三公佈,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 TikTok 在國內進行商業活動,需要關閉在加全部辦公室,但沒有封鎖 TikTok,身在加拿大仍可登入TikTok,這個決定令很多人疑惑。